夏季垂釣大鰱鱅技巧釣點選擇及餌料搭配

隨着盛夏的來臨,又到了垂釣大鰱鱅的黃金季節。大鰱鱅一般是指個體重量超過10斤的鰱鱅魚。大鰱鱅與小鰱鱅生活習性略有不同:首先,生活的水層不同,小鰱鱅喜歡在水的中上層遊弋,而大鰱鱅魚更喜歡在水的中下層生活;其次,大鰱鱅與小鰱鱅的口味不同,大鰱鱅魚喜歡味道純正酵香濃郁的酸臭餌,而小鰱鱅則喜歡口感香甜的餌料,因此在垂釣大鰱鱅

與小鰱鱅的方法上也截然不同。要想釣好大鰱鱅,一定要從大鰱鱅的生活習性出發,有針對性地改良釣組搭配,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本人結合自己的垂釣經驗談談盛夏如何巧釣大鰱鱅。

一、烈日炎炎好釣鰱,微風晴天最重要

鰱鱅屬於濾食性魚類,喜歡集羣活動在深水區水體的中上層,具有河湖洄游習性,平時多生活在湖泊、水庫等較大的自然水域中,適宜水温18℃—30℃,因此可以看出最好還是氣温在20℃左右的天氣出釣最好。

釣鰱鱅除了要選擇晴好的天氣之外,更要重視風向與風力。如果是3級以下微風天氣,適合釣鰱鱅,如果風力過大,在較開闊的自然水域水面會波浪層層,而且水體中的浮游生物和藻類很難在水的上層形成積存,不利於鰱鱅攝食。因此,每逢這種天氣鰱鱅便不知去向,很難釣獲。更不要選擇以南風為主的悶熱天氣出釣,南風天含氧量低,鰱鱅是高氧魚類,對氧氣的依賴性很高,氧量太低重則直接浮頭死亡,輕則成羣水面遊弋無口。

二、適應魚性選釣點,釣點宜深不宜淺

選擇一個理想的釣點是垂釣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大鰱鱅喜歡在風平浪靜水面有藻類積存的地方,更喜歡藏身在窩風和避風的灣子處以及壩口陡岸的深水處。風浪平靜時可觀察水面是否有氣泡,如果有一個大泡後又出現一堆菊花一樣相對較小的小泡就基本上斷定有鰱鱅。如果是在有網箱養魚的湖泊或水庫,要選擇網箱附近的下風處,或有生活廢水排人口的附近都是釣鰱鱅的好釣位。

三、巧改釣組搖頭鈎,釣組搭配最奇妙

要想釣好大鰱鱅,不但要在出釣時機和選擇釣點上下功夫,還要在固有的傳統垂釣鰱鱅的懸墜釣的釣組搭配上進行巧妙的改良。只有經過巧妙改良的整體釣組,才更符合鰱鱅的習性特點,才能使其更適合垂釣大鰱鱅。在釣竿的選擇上要選擇2-3號手感輕盈,竿梢彈性好,竿身強勁有力的5.4-6.3米的輕磯竿,漁輪選擇1500型~2000型手感順滑的多軸承繞線輪,漁線選用4-5號的強力漁線。大鰱鱅都在深水和離岸較遠處遊弋,只有這樣長竿才能夠增加誘魚和中魚的機率,而中魚後,結實的釣線,強大的魚竿反拔力和順滑的輪子,是能夠成功降服10斤以上大鰱鱅的保障。

在鉛墜以下魚鈎部分的改良上基本上摒棄傳統懸墜釣組的搭配理念。首先是改良傳統尼龍線腦線雙鈎的搭配線組模式。採用線徑更細、拉力更強、柔軟性更好、更方便大鰱鱅碰鈎吸人的1-1.5號大力馬為腦線。改良雙腦線為單腦線,減少雙腦線下襬和鰱鱅魚碰鈎吸餌時的纏繞與干擾:而腦線的長度也比懸墜釣的腦線要短,一般為15~20釐米,這種長度能夠較好地控制釣鈎在水中漂動的位置,減少魚鈎偏離霧化區的機率。魚鈎的選擇一般選擇伊豆14-16號或於只4-6號的大鈎。使用這種大鈎可以使魚鈎刺魚的角度更大,刺得更深更牢,才能更好地對付大鰱鱅的衝擊,減少跑魚率。其次改變了傳統懸墜釣鰱鱅的魚鈎掛餌的方式,而採用了更科學的託食器掛餌方法。一般在距離魚鈎10~15釐米的腦線上綁一枚爆炸鈎常用的流線型的託餌器。眾所周知,鰱鱅魚是典型的貪吃性魚類,食量極大,託食器掛餌方式的改良,不但增加了魚餌的附着性,而且大大提高了魚餌的承載性,增加了餌團體積,在水中停留和霧化誘魚的時間更長,大大地減輕了頻繁拋竿誘魚帶來的疲勞感。更重要的是裸露魚鈎的鈎尖可以保證刺魚更加直接,刺人得更深,減少跑魚的機率。再次是浮漂的選擇與改良。一直以採釣鰱鱅有個誤區,認為釣鰱鱅需要吃鉛大的大浮力浮漂。其實不完全對,釣鰱鱅需要的不光是吃鉛大的浮漂,而且更需要漂尾吃鉛大的漂。這樣的漂尾承載性更強,隨着餌料的霧化和坍塌,浮漂呈現階段性的上升,保持餌料與浮漂的平衡,能夠大大延長看漂的時間;而且隨着餌料的霧化,大浮力的漂尾在魚吃鈎的瞬間還能提供因水的上升浮力,所產生的反作用力,能夠起到主動刺魚的作用,讓魚鈎牢牢地鈎在魚嘴上,出現黑漂或者奪竿的現象。所以我們選擇浮漂時不但要選擇大浮力的浮漂,更要選擇漂尾浮力大的、加粗的空心尾的浮漂。

如果買不到這樣漂尾的浮漂,可以夠買垂釣湖庫深水的大棗核型的硬尾浮漂,將漂尾改良成加粗的空心尾,效果非常不錯,而且抗流水效果更好。最後是巧變重心改良魚鈎為“搖頭鈎”。這種改良非常簡單,就是在魚鈎的鈎底處纏繞4~5圈保險絲,給魚鈎設定一個重心點,使魚鈎無論任何方向只要輕輕一碰就立即搖頭快速地轉向受力方向。這種巧妙的線組改良與搭配看似簡單,卻非常符合大鰱鱅的“兜齒兒”型下顎的覓食習慣,有着獨特的巧妙之處。只有真正使用時才知道它的威力。

四、固定窩料緩釋放,誘釣同味效果好

要想釣好魚,先要做好窩,的大鰱鱅更是如此。尤其是在大水面要將大個體的鰱鱅快速也引誘過來一定要打窩,重要的是要講究打窩的方法。一般匠岸釣鰱鱅多以手拋打窩為主,尤其是打一些霧化好、口味香甜的商品窩料。這種窩料一入水就會招來大量的小雜魚爭搶。尤其是小雜魚多的水域,兩團窩料下去,在水面都能看見密密麻麻成羣結隊的小雜魚蜂擁而至圍着餌團的下落拼命搶食,窩料還沒有落到底就被小雜魚吃得差不多了。不但浪費餌料,而且很難形成固體誘魚的效果,就更難引誘大鰱鱅入窩。因此要想誘釣到大鰱鱅,首先是改變窩料的味型,減少小雜魚的干擾。通常採用自制的發酵窩料,一是取材方便,二是製作簡單。這種窩料密閉發酵後產生的天然酵香對於大鰱鱅是致命的誘惑。下面我就介紹一下我的窩料。選用當年的細玉米麪1500克,新鮮的豆腐渣509克,細麩皮500克,酒釀一小碗,酵母粉2小袋。先將酵母溶散在温水中與其他配料攪拌均勻,然後加水密閉發酵。盛夏一般發酵l—2天,玉米麪就會變得膨脹,窩料變得稀軟,散發出好聞的糧食的酵香味,就可使用。如果想增加釣獲大鱅魚的比例還可以在使用前添加一些臭豆腐湯,效果更好。此誘餌酵香濃郁,非常符合大鰱鱅的口味。其次改變打窩的方式。通過垂釣實踐發現一般中鈎的大體型的鰱鱅在離底較近的水層中釣獲的比例大,而個體小的鰱鱅魚在水的中上層釣獲的多。也就證明真正的大鰱鱅魚還是喜歡在環境安靜、水體平穩的深水中覓食,只有活潑好動、個體較小的鰱鱅才在水的中上層覓食因此想釣大個體的鰱鱅我建議大家還是採用打固定底窩方法。取出適量的自制窩料裝到扎滿小孔的誘食用的編織袋中(注意窩料不要裝太滿,大概在三分之二就可以了),然後用較長的尼龍繩將編織袋紮緊,留出富餘繩頭,這條繩子的主要作用是在垂釣完畢後將誘食袋拉出,防止污染環境;其次如果有大羣的大鰱鱅入窩後會將尼龍繩撞動,能夠間接告訴你魚兒進窩了。用釣竿測量好釣點深度後,將尼龍繩拴在岸邊的石頭上壓好,定好距離,拋投到釣點處。

這種打窩的方法能夠使粉餌快速到底,減少了小雜魚的干擾,到底後餌料呈現固體形狀,誘餌的粉末和味道隨着水流動快速融合到一起,從編織袋的小孔中緩緩地釋放出來。鰱鱅尋味而至,卻無從下口,只能在誘餌袋周圍翻滾啃食,此時大鰱鱅不但不走,而且越聚越多,形成了越是吃不到,越想吃,越是互相爭搶的效果。這時將釣餌放在它的嘴邊,它會飢不擇食地瘋狂吃鈎。釣餌的選擇一般要與窩料的味型保持一致,只要在誘餌的基礎上加些調整比重的雪花粉和鰱鱅專用的氨基酸調整一下狀態和適口性即可使用。餌料調整到入水後5—10分鐘散落乾淨為最好。

五、化繁為簡守釣好,輕鬆專把大魚釣

多年的垂釣實踐發現垂釣大鰱鱅時還是採用守釣的方法好。頻繁在水中提竿誘魚就好像在水層中不停地扔石頭一樣,大鰱鱅是不會輕易中鈎的。垂釣大鰱鱅一般採用浮釣離底40~50釐米為好首先在魚鈎掛上較大的一團餌料找出水層的深度。然後將浮漂向下調整40~50釐米,在託餌器上好掛好餌料,拋竿入水,調整鉛皮,一般調整到浮漂露出2~3目為好。這時去釣餌料即為浮漂的調目。

窩子打完30分鐘左右,仔細觀察釣點,若看見水面上有像菊花一樣一大片相對較小的小泡浮起,就可下竿垂釣這時先調整好漁輪的曳力器,調整到用手輕輕一拉就可以出現的力度就可以了。拋竿入水後,浮漂入水穩定後,隨着餌料的坍塌,慢慢上浮,上浮的過程中浮漂出現晃動和顫抖説明鰱鱅就在釣鈎的附近,當浮漂慢慢浮到調目附近時是大鰱鱅最容易中鈎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觀察浮漂,浮漂輕輕一頓,説明鰱鱅已經碰到“搖頭鈎”了,此時千萬不要提竿,隨後馬上就會出現一個大黑漂,這時提竿十拿九穩保證中魚。中魚後切記不要急着搖輪收線,一定要放線讓大鰱鱅帶着漁線自己跑出窩點,然後在離窩較遠處將大鰱鱅遛翻,再在釣點一側將大鰱鱅抄魚入護。這樣做的好處是不驚窩,保證了釣魚的連續性。

夏季垂釣大鰱鱅技巧釣點選擇及餌料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