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鰱鱅選位技巧與用餌心得

hello,我是釣魚之家釣友“湛藍的玫瑰”。馬上就要進入一年之中最熱的季節了,雖然夏季釣魚天氣很悶,但我們釣魚人依然還會繼續出釣。今天和大家聊聊釣鰱鱅吧:“一個大頭,一張大嘴便是它最鮮明的特點。悶熱的午後,平靜的水面上,遠處一朵朵黑雲成片連線”。若是它們膽大一些,我們甚至能看到一張張大嘴在不停的開合,甚為壯觀。所以,夏季是釣大頭、鱅魚的最好季節。

我的釣鰱之路可以説是很曲折的。早時水庫被人承包養鰱魚,別的釣友用拋竿去偷釣。我不屑於這種偷魚的行為,便從來沒有接觸過如何釣鰱魚。六年前,高中畢業,大學聯考後在家裏無所事事,天天混跡在各個水庫釣魚。突聞有一個與水庫連接的魚塘跑進大量鰱魚,無人監管,可以去一享狂拔之樂。那時我可是一隻釣鰱的小白,啥都不知道,不過聽説無人監管,便也一起去長長見識。

野釣鰱鱅選位技巧與用餌心得

那時用手竿釣鰱鱅,用的是一支大笨漂,用PE線綁了兩隻三本鈎,開了塊霧化快的餌料,餌料上在上鈎,調漂肚,釣2目,見口就提。雖有收穫,卻很不如意,不是掛到下巴就是錨到尾巴。從這開始了我的釣鰱之路。去漁具店請教,觀察打拋竿釣的老者。我慢慢摸索出了一個詞——頻率。

四年前的端午,我跟隨老師一起去千峽湖作釣黃尾。當天魚情十分不理想,我突發奇想想試試釣鰱鱅。沒有大鈎子,用包裏不知道什麼時候留下的爆炸鈎,剪的只剩下兩隻鈎子,換上一支大笨漂,包裏還有打窩剩下的大半包鰱魚餌,什麼都沒加,用水活好就開始釣,餌料上在彈簧圈上,一直打頻率,期間有很多青鰷鬧。突然,一個有力的黑漂,揚竿,久違的切水聲。當天回去我一直在想,鰱魚吃餌嗎?突然意識到,鰱魚不會啃餌,但是會吸食。看看水怪的設計,應該就是鰱魚吸食時誤中的鈎子,所以才會有黑漂,原來那時魚鈎已經鈎在魚嘴上了。

後來一直在思考,如何使鰱魚更容易的吸食。我們平時釣鰱鱅都是用餌重來平衡浮漂,可是這樣做,漂的剩餘浮力就很大了,這不利於鰱魚吸食。隨着時間加長,餌散落的越多,浮漂的剩餘浮力就越大,鰱魚越來越難誤中。我想着有沒有可以減輕餌料自重的方法。最開始想到的是米糠,很細很細的米皮糠(細是重點,一定要細)。我用米糠加入到餌料中,的確餌料自重減輕了一些,但是同時霧化降低了。看到這個現象,我便想到了將誘餌窩料。就是在作釣時,前一盆餌料不要加如何東西,開好後上鈎快速打頻率,發現窩點中沒有雜魚鬧窩和出現魚泡後,開釣餌,加入米皮糠,稍微加多一點水,不要捏的太緊(魚餌聶太緊了,粘力太強,影響霧化),這樣子子開出來的餌料拇指大小大概只能壓下四五目浮漂,這樣子就大大減少了浮漂的剩餘浮力。

野釣鰱鱅選位技巧與用餌心得 第2張

後來我觀看了小崔老師的《鈎尖江湖》,發現他的理念竟然和我完全一致。我留意了他的釣法,發現了一種可以代替米糠的東西——輕麩。這東西自重比米糠更輕,用來調節自重更加合適。

總結一下我釣鰱鱅的心得:第一步要解決的是餌料自重的問題。過重的餌料會使浮漂的剩餘浮力變得很大,不利於鰱魚吸食。我們可以通過輕麩來改變餌料的自重,讓它僅僅壓下一目的浮漂,這樣子可以做到調5、6目,釣3、4目,讓鰱魚更容易誤吸。其次是鈎距,鈎距是因為鰱魚在吸食時和餌的距離每次都不相同,所以需要釣友臨時調整,找到最容易誤中的鈎距(這裏有一個小竅門,將爆炸鈎的彈簧圈改小,系在子線主線上,帶着鈎一同調漂,餌上在彈簧圈上,這樣子既可以增加餌料的附着時間,又可以解放兩隻鈎子,使誤吸的概率最大化)。

野釣鰱鱅選位技巧與用餌心得 第3張

其次的便是選擇釣位了,鰱魚喜歡在背風向陽的深水,特別是地勢陡峭之處。氣温高時喜歡上浮於淺水,氣温較底時喜歡下潛到較深處。另外鰱魚生性膽小,羣居(ps:一來來一羣),但是炸窩後很久都不會重新聚魚,所以建議跑魚炸窩後馬上另尋釣點。就裝備而言,想象一下,那大頭,那大嘴。長竿大線是跑不了啦。體型較大的鰱魚也大都位於遠處。鰱魚餌霧化很快,會招來很多雜魚,弄的浮漂一直在跳舞,此時要一直堅持打頻率,但是鰱魚一進窩,雜魚會消散無蹤,浮漂會一直上下浮動,但是我們就抓那一個黑漂。記住,鰱魚不是啃餌,而是在吸食時誤吸入釣鈎的。

以上,便是我對如何釣鰱鱅的總結。再次感謝崔秉亮老師,給了我很多的啟發。最後祝各位釣友夏季擼鰱忙,天天爆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