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釣鯽魚的四個必備經驗和技巧

鯽魚在冬季懶於遊動,少於進食,經過漫長冬季的煎熬,營養十分缺乏。加之春季是鯽魚繁殖的季節,急需大量補充能量營養。水草叢中藴藏着相當豐富的食物,是鯽魚生活和棲息的理想之地,這裏是鯽魚最理想的食堂。鯽魚在繁殖期間,需要一個安全隱蔽的繁殖場所,水生植物、漂浮植物覆蓋在水體表面等,都是鯽魚最理想的產牀,鯽魚產卵時,魚卵寶寶依附在水草上,安營紮寨,免遭漂流物和其他侵襲。

春季釣鯽魚的四個必備經驗和技巧

一、早春釣鯽魚時選擇釣位和釣點的技巧

在春季釣鯽魚時要選擇合適的釣點:水草覆蓋面不宜過大、過遠、過密,特別是水底水草不宜過密,否則釣餌不能順利到底而落在草根枝葉上,鯽魚看不見食餌,釣手自然就釣不上魚。選擇草洞、草縫時要選擇稀疏不密、比較容易下鈎的地方。但我認為最好還是選擇水草覆蓋面的前沿0.5~1米的地方下鈎較好;也可選擇水草覆蓋面的頭、尾側面水域,這些地方與水草邊緣接近,是鯽魚活動的必經之地,也為提竿、遛魚提供了空間,便於抄網抄魚,避免上鈎之魚竄入草叢中而造成魚兒脱鈎。

春季釣鯽魚的四個必備經驗和技巧 第2張

二、早春釣鯽魚時釣組的搭配技巧

在春季釣鯽魚時要選擇合適的釣竿,釣竿選擇5.4~6.3米超硬調釣竿,並最好配有小型車盤,這樣釣竿可以伸縮,以適應水草覆蓋面遠、近不同需要。釣線選擇1號主線0.4~0.6號子線,子線不宜太長,7釐米左右即可。子線過長,在選擇草洞、草縫時下鈎擺動大,容易造成下鈎不準而落在水草上,影響垂釣效果。設置子線主要是考慮換鈎方便快捷。主線與子線連接用快速連接環連接,連接環一頭與主線固定連接,另一頭掛上子線和鈎(在家中預先綁好),移動連接環膠套卡牢即可。浮漂宜選擇傳統釣法裏的七星漂,它可在地方較窄、受限較多的地方使用。但七星漂粒不宜過多,3~4粒即可,過多容易使人看花眼,增加釣者的視覺疲勞。在水草叢中或垂釣草洞、草縫時不宜選用立漂,立漂在下鈎時擺動大,會造成下鈎不順、不準,提竿時立漂可能會與水草纏繞在一起,即便鈎上有魚,也很容易造成脱鈎跑魚的問題。

春季釣鯽魚的四個必備經驗和技巧 第3張

因為在水草叢中都是以釣鯽魚為主,選擇鈎宜小不宜大,宜細不宜粗,但要求鈎尖鋒利,不易變形。小鈎易於鯽魚吞餌入口而不易被發現。當然用什麼鈎好,主要看釣者的習慣以及你所使用的釣餌來決定,不要千篇一律使用一種鈎,自始至終都不換。在水草叢中、草洞、草縫中垂釣,切忌用上下雙鈎,避免鯽魚上鈎提竿時,另一隻空鈎有可能鈎住水草,怎麼拉也拉不出來,致使上鈎之魚逃之夭夭。為保證釣組有較好的靈敏度,七星漂與墜子匹配時,要求墜子能把七星漂輕輕地帶入水中(而不是快速下水)。垂釣時有1/3~1/2七星漂入水,其餘則留在水面上作為觀察目標。但如果是在有流速的水域垂釣,必須重新配墜,務必保證釣餌能穩定在窩點上。無論在靜水或流水垂釣都應用活墜不用死墜。

春季釣鯽魚的四個必備經驗和技巧 第4張

三、早春釣鯽魚時觀察浮漂動作的技巧

早春垂釣,寒意未盡,鯽魚活動和攝食範圍雖然擴大了,但這個時候鯽魚的攝食動作還是比較輕微,漂相反應不明顯,所以在垂釣中要集中精力注意觀察漂相反應的微妙變化。特別是用線蟲餌垂釣,更要注意細心觀察,只要七星漂輕輕點動一二下就必須立即提竿,否則就錯過提竿機會了,所以視力差,反應慢的釣友不宜使用此釣餌;另外線蟲很招小魚搶食鬧鈎,如果垂釣水域小魚較多時也不宜使用。使用線蟲垂釣時最好只釣一支竿,做到手不離竿、眼不離漂,觀準漂相,及時提竿。使用細紅蚯蚓垂釣,漂相反應比較明顯:當鯽魚吞餌上鈎時七星漂慢慢下沉(或慢慢冒出水面)或發生七星漂位移。這時可讓上鈎鯽魚多拖一下再提竿也不遲,不要一有反應就提竿。總之在垂釣中要注意鑑別不同餌料垂釣時漂相反應的不同表現,準備識別各種漂相信號,及時提竿,方有收穫。在此給大家推薦《分享野釣使用蚯蚓的掛鈎方法和技巧》,釣鯽魚時喜歡使用蚯蚓的朋友們不妨借鑑一下哦!

春季釣鯽魚的四個必備經驗和技巧 第5張

四、早春釣鯽魚時一定要耐心守釣少亂跑

在撒下誘餌後,並不見得馬上就能有魚上鈎,有時可能等的時間短一點,但有時半天也不見動靜。於是不少釣友便產生了急躁情緒,特別是看到別人釣到魚而自己毫無收穫時,更是坐不下來。一些釣友撒下窩子後,一個多鐘頭不見反應,便急於搬家,一天搬家二三次,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我平時很喜歡釣別人的棄窩,絕大多數都能釣到魚,這説明撒了窩的釣點都會有魚入窩只是時間可能要等得長一點。我的做法是首先要認真選好釣點,選自己熟悉的並且經常釣得好的釣點;經常有人垂釣的釣點;通過觀察別人釣得比較好的釣點。選擇新釣點時,可多投2~3個窩子以輪流施釣方法,最終擇優施釣。一旦選好釣位釣點,不是特殊情況都不要隨意搬家,更不要拿着釣竿東釣一下,西釣一下,始終坐不下來。耐心守釣是垂釣鯽魚的必勝法寶,特別是在冬天和氣温比較低的早春時更是這樣。

本站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