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串鈎垂釣野生黃顙魚的技巧分析

黃顙魚,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優質小型肉食性無鱗魚,各地叫法不同,在本地俗稱昂公。因其肉質細膩柔嫩且幾乎無雜刺,經常作為嬰幼兒的營養食物,但市場上所售黃顙魚多為人工養殖,營養價值大幅度降低,甚至含有激素等有害物質,所以很多有小孩的釣友通常會選擇垂釣野生黃顙魚給小孩食用。

夏季串鈎垂釣野生黃顙魚的技巧分析

筆者垂釣黃顙魚通常從過了清明開始,但上鈎率遠遠不如天熱的時候,垂釣效率較低。

本地地處太湖流域,筆者幾年垂釣黃顙魚的黃金時期,一直持續到黃梅過後,這一大段時期釣獲都很好,夜釣效果更好。但是在經常有電工或者魚鷹作業的釣場,最好要“趕早”,儘量在五一前多釣一些,否則往後即使天氣再合適,釣場再好,也不會有太好的收穫。

野釣黃顙魚的關鍵是選點。橋墩、堤岸、樹枝、水草邊上都是好釣點,這是因為黃顙魚作為小型肉食性魚類,這些標點都是較為理想的捕食之處。在有些淺灘的釣場,釣點的選擇不宜過深過乾淨,不是説這些地方一定沒魚,相反可能個體還普遍偏大,但魚的數量、咬鈎頻率較之橋墩等處要低得多。上述觀點,是筆者幾年垂釣對比之後得出的結論,在橋墩等處,經常一分鐘之內就有魚咬鈎,但是一旦咬鈎,鈎上大體型黃顙魚的概率較大。

垂釣黃顙魚的最佳時間是晚上,釣點選在岸邊有草的地方就很好。從天黑之後到23:00這段時間是一天中垂釣黃顙魚的最佳時間,這是當地漁民説的。筆者小孩出生後夜釣次數較少,但之前的幾次夜釣都收穫很好,上魚率明顯高於白天,足以驗證上述觀點的正確性。

黃顙魚是小型魚類,不需要很強悍或很高級的裝備,一般選用遠投筏竿和小磯竿。筆者之前使用的是合星2.7米秋本川筏竿,靈敏度很高,但是竿節較長,導眼多且小,攜帶及使用不太方便,現在改用2.7米短節小磯竿,靈敏度稍有下降,但完全滿足要求,並且攜帶使用方便,拋投距離也遠一些。

輪子首選紡車輪,型號在能存儲2-3號100米尼龍線即可。儘量選用速比高的漁線輪,可以提高上魚效率,更重要之處在於,可以通過高速收線將釣組貼着水面走,減少掛底概率。

串鈎方面,筆者習慣使用三枚鈎子,每鈎鈎距15釐米。天冷時,黃顙魚吃鈎多是下面兩枚鈎子,天熱時則上面兩枚鈎子較多。那有沒有必要把鈎子增加到4枚甚至5枚呢?筆者認為不需要,三枚鈎子已基本滿足底層魚一年四季的吃餌範圍,鈎子數量再多的話,一來製作麻煩,二來上餌麻煩,三者拋投不舒服,四是收線易掛底,總之非常不建議。鈎子使用7號海夕或者伊豆,海夕較為鋒利,鈎條比伊豆稍細,適合垂釣5斤以內的,如果想兼顧5斤以上的大魚,則可選擇7-8號的伊豆。黃顙魚魚嘴大,吃食貪婪,因此鈎子不宜過小,子線不宜過細,否則會因吃鈎很深難以取鈎,其細牙也可能磨短子線。筆者的串鈎線組一般是2.5號主線、1.5號子線、7號海夕或者伊豆,這樣的好處是線組不易斷裂,可兼顧大魚,最主要的是可以把白鰷、麥穗等小雜魚“擋在鈎外”。墜子方面,20-30克重的墜子較為合適。

串鈎釣法通常不打窩子,但是打窩後的效果無疑要更好些,窩料可以使用腥味的商品餌或者雞鴨腸等等,只要有較大腥味就行。鈎上一般使用蚯蚓,市售的即可,沒必要使用腥臭味較大的青黑蚯蚓,臭味大還要花時間去挖。

黃顙魚魚的中鈎信號很好認,一般是“連續抖動”,偶爾的“點動”信號不必理會,多為小翹嘴等非目標魚所為。如果是大黃顙魚中鈎,通常在連續抖動之後有回線現象,筆者在不同的釣場作釣時,都有這種現象發生,可以説是一種“特徵性現象”。筆者猜測,這可能是大黃顙魚性情兇猛且有體力拉動30克鉛墜導致的。基於以上原因,在黃顙魚密度不是很高但個體較大的釣場,筆者習慣手竿懸墜釣為主,1-2根小磯竿打串鈎為輔,這樣不必特意看着竿尖去抓口,只需待鈴響之後看一眼是否回線即可,既不耽誤懸墜釣,命中率也高。

以上就是筆者垂釣黃顙魚的一點感受,希望對釣友們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