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路亞斑鱖的七個要點

在每年的十二月至次年的一、二月期間,多次釣到過大肚子的斑鱖,裏面的魚籽已經明顯成團了。所以在冬季斑鱖是個不錯的選擇,關於冬季路亞斑鱖的要點,在我看來,只要水面不結冰,冬季也照樣可以釣到斑鱖。推測原因有二:一是斑鱖在秋季時大量捕食,養肥自己,以積蓄能量過冬;二是冬季時斑鱖照樣大量捕食,為來年開春後的產卵作好能量準備。

冬季路亞斑鱖的七個要點

一、樹立信心

斑鱖不是冬眠類魚。既然不冬眠,那它就得吃食,甚至可能還要為開春後的產卵作一些體力和營養上的準備。因此,冬季釣上斑鱖,是完全可能的,所以我們要有信心。

二、需要耐心

雖説斑鱖不需要冬眠,但是冬天活動量少,攝食活動相應減少,追餌積極性下降,遠不如夏天水温高時來得活躍,不再會像夏天一樣衝到水面追餌。因此,中魚的可能性在冬季會降低很多。相應地,在路亞斑鱖時,要有耐心,要花足夠長的時間,最好是在一個釣點試上一兩個小時,儘可能把餌送到斑鱖的嘴邊,而不能甩上幾竿沒碰到咬口就換釣點。

三、選擇正確的釣點

冬季路亞斑鱖,釣點相對容易確定,就是找夏天中過魚的釣點,或者找容易讓斑鱖躲藏的地點,比如亂石堆。水底的障礙越複雜越好。我多次在一個釣點兩小時就掛了十幾只餌。與夏天比較而言,冬季斑鱖躲藏的位置相對更深一些。個人推測,在夏季時,氣温高於水温,斑鱖就喜歡往水温更高的淺水區靠,反之,在冬季時,氣温要低於水温,岸邊的水温下降快於深水區,因此,斑鱖就往水温下降較慢、變化相對較少的深水區移動。

冬季路亞斑鱖的七個要點 第2張

四、選擇合適的時間

要在冬季路上斑鱖,最好選擇水温高的時間段。這時,斑鱖的攝食積極性最高,釣到斑鱖的可能性相對較大。就拿一天之中的水温變化來看,最佳時間段應為傍晚四五點,甚至是晚上八點之前。一天之中,氣温最高的時間點為午後兩三點左右。而水温的升高遲於氣温,水温達到最高點的時間段應為傍晚四五點左右,甚至是更遲一點。從一個較長的時期來看,最理想的作釣時間應該是連續數天均為晴天的傍晚。經過太陽持續地暴曬,水温會逐漸升高,斑鱖的活性也隨之提升。綜合一天和多天的水温因素,個人認為,冬季路亞斑鱖要以水温的高低為主要依據,應該選擇水温的最高值即傍晚甚至是夜晚作釣。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可以從傍晚四點左右一直釣到晚上八點。

五、竿輪線的選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看似“水平如鏡”的水面,底下的複雜程度卻往往出乎意料。我們唯有用合適的裝備,才能高效地探明水底的地形地貌,減少掛底機率。竿輪線的組合,最為重要的要求是敏感度,讓操作者能清晰地感受到水底地形的高低起伏變化。

這就好比盲人只有用硬的枴杖敲擊地面才能獲知路面狀況,而不能用軟綿綿的竹子、橡膠棍一樣。當然,要練就在短時間內探清水底地形的功夫,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要以付出大量的掛底為代價。由於斑鱖個體不大,對竿輪線的強度要求不高。竿子的選擇我傾向於快調竿。

由於斑鱖不會離岸很遠,一般情況下不需要遠投,2000型或1000型的紡車輪、水滴輪均可以勝任。我最喜歡用的線還是一號左右的順滑的八編PE線。PE線沒有延展性,信號傳遞遠比尼龍線、碳線清晰靈敏。斑鱖的個體不大,用一號PE線遠遠足夠應對。

太粗的PE線雖然強度會更好一些,但一旦掛底就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拉斷釣組,也可能會影響斑鱖的攻擊。這裏需要説明的是,我是不在PE線上綁碳線作前導的。有一段時間,我堅持綁碳線前導,但實際效果一般。由於水底情況複雜,一條一米五左右的碳線前導,掛底三五次就全斷完了。而一次作釣,我基本上要掛五個餌以上。

如果到障礙更為複雜的地方作釣,水底堆積面高低起伏的落差往往很大,巖石、水泥塊的邊緣往往非常鋒利,掛底後線與巖石、水泥塊接觸的地方很有可能在主線上,而不是前導線部分,掛底拉斷線後,經常是整條碳線都犧牲在水底。另外,感覺不加前導線,也沒出現影響中魚的情形。

冬季路亞斑鱖的七個要點 第3張

六、選擇正確的用餌

路斑鱖的用餌比較簡單,只要能沉到底的均可以,如VIB、鉛頭鈎加軟蟲、亮片、深潛米諾、深潛小胖等。由於是在障礙區作釣,從成本角度考慮,我最喜歡用的還是鉛頭鈎加軟蟲釣組。建議不要選擇深潛米諾、小胖之類,這類餌在障礙區非常容易掛,有時還不一定能潛到水底。

更不能選擇波趴、浮水鉛筆之類的水面系餌,在冬季,斑鱖衝到水面咬餌的可能性是非常非常低的。曾經多次試過德州或卡萊羅納釣組進行跳底,但掛底機率遠高於鉛頭鈎加軟蟲釣組,可能是鉛墜容易掉進石頭縫中的原因。我最為常用的是五克鉛頭鈎,如果掛底嚴重,則改為三克鉛頭鈎,如果有水流,則用七克鉛頭鈎。軟蟲基本選擇卷尾或T尾系列,這種餌尾部擾流相對較強,容易引起斑鱖的注意和攻擊。

七、操作要領

要引發斑鱖對餌的攻擊,就必須把餌送到斑鱖的嘴邊,以方便它咬餌。這是對釣手耐心、毅力、經驗、技術的全面考驗。拋投後,等餌完全沉底後,輕輕搖輪收緊虛線,讓竿尖與餌成直線狀態,再開始慢慢收線,速度要慢於夏季,以讓餌緊貼着水底回收。如果餌沉底後馬上收線,由於水對線的阻力作用,水面上的線與水面下的線會形成一個彎曲,進而使餌離水底過高,導致斑鱖對遠離嘴巴的餌失去興趣。

在收線過程中,一直能感覺到水底時不時的磕絆,説明餌是緊貼水底在前進。如果一點磕磕絆絆也沒感受到,那説明餌離底過高。如遇到輕微的阻力增大,則可能是餌已經貼底,餌在巖石或水泥塊的斜面上走,也可能是掛了一點水草,這時就要注意了,有可能馬上要掛底了。這時可以略微地抬下竿尖,讓餌上升一點高度,避免掛底。

由於冬季斑鱖活性不高,如果在夏天時斑鱖會追擊一米外的餌,而在冬季時,估計只會咬離它二三十釐米遠的餌。在拋投上,要進行地毯式轟炸。我的做法是,先選擇A點進行扇形拋投。每拋投一竿後,再略微轉動一個小角度進行下一竿的拋投。

前後兩竿的落點距離儘可能小,以實現對釣點全覆蓋式的搜索。如果在A點搜索無口後,則可向左或向右移動二三十米,到B點再進行與A點相同的拋投。兩個點的拋投結束後,相當於把這個釣點用梳子細細地梳了一遍,我們的餌已經送到了釣點的各個區域。如果水底有斑鱖潛伏,應該經不起這種送到嘴邊的誘惑,然後就是張開大嘴咬餌了。

另外,冬季的斑鱖咬口非常輕,有時不容易區分掛底還是咬口。我建議是感覺到餌有阻力後,先揚竿,再判斷是掛底還是咬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