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庫路亞鱖魚的技巧全解析

在我們這一帶水域有兩種鱖魚最為常見,翹嘴鱖、虎皮鱖(斑鱖)。前期在《水庫路亞釣魚技巧篇》已談到系統的組合,掌握水下結構以及釣組選配輕量化這一概念的重要性,利用系統使用範圍有針對性的去發揮、調整在水庫作釣模式,有效地提高我們在水庫作 釣的可行途徑。

以魚獲為輔、享受過程為主的倡導理念,來完善我們在作釣過程中的每一次作合。這一過程的呈現你會從中獲益匪淺,真正領悟到路亞釣法所到精髓 之處。那麼只有當這些在你的潛意識中形成,魚獲對你來説就不重要了。而魚獲又是檢驗我們在每一次出釣中,整個運作過程唯一衡量標準而醖釀出的催化劑,為路 亞釣法征途的延續起到推波助瀾作用。

要説釣鱖魚不知道為什麼對它我由衷的迷戀,或許是因為它那詫異的表情,在出水那一刻所表現的儀態,它貪婪而不離不棄放縱追逐,一對大眼睛虎視眈眈鄙夷着你 的驚擾。這令我在無數次與它親密接觸中都還隱隱產生一種敬畏之情,以至於在我與它“握手言和”之下都還略有愧欠之意。

記得早期在作釣鱖魚中多以湖泊為中心,廣為搜索它們的蹤跡。雖然這在當初每一次釣上它頗有一點成就感,於現形相比之下那不過是有着很大一部分運氣存在。首先是對它們的生活習性缺乏瞭解,生物鐘的時間差及季節性的轉化不知所云,那麼就更談不上擬餌的運用。

而在中期隨着經驗值的攀升,略掌握了部分常識那在標點的選擇、擬餌的運用上就有了些模式,於是摩拳擦掌開始奔赴各水庫踏上新徵之旅。通過這些年的不懈努力經驗值再不斷地刷新,也從中悟出一些路數有效率地去針對它們。

在水庫路亞鱖魚的技巧全解析

線索的撲捉

通俗地説就是我們怎樣在一處標點裏撲捉魚的信息,有無魚訊該怎樣來分析判斷?這更需要經驗值來指導你做出合理的抉擇。我曾今看見一些釣友在 一處標點守株待兔,即使是有過中魚那樣也只是寥寥無幾,對我而言是需要獲得更多的咬口,從獲得咬口中分析在什麼樣的狀態下luer遇攻擊,從而來判斷它們 是覓食還是防衞驅逐攻擊。

而另一方面從釣獲中的魚體顏色深淺程度,分析它們的活性是高或低,以便快速做出調整。不去根據着鈎點嵌入魚嘴部位判斷是因為每個 人使用的釣組、作合過程不盡相同,也就不具備説服力。這樣以來在白天可獲更多咬口,線索的來源就會更加廣泛。

另一方面對於標點的選擇,不單單隻想到曾今有過魚獲的標點去估計重返,更多情形下需要分析即日天氣光照,風力大小朝向及温度的差異,有針對性地篩選過剩的標點,目的是減少不必要的盲投。路亞釣組技巧可以查看我的文章《路亞釣魚裝備釣組的搭配與應用(岸釣篇)》。

在拋出第一杆時首先你要明確在你的潛意識裏、這一杆為什麼要拋向這裏的理由?有些我們看似很好的標點往往是徒勞無獲,事與願違。其原因就是我們尚不瞭解水 下結體的構造、氣象所帶來的諸如變故、加之錯誤的作釣模式,這些無不説是雪上加霜自然也就不會有好的收穫。

那麼在水庫作釣掌握水下結構至關重要,這些結構 的分佈地理位置及水下深度要做到心中有數,包括這一地段標點朝向東、南、西、北那一邊。有預留性的在腦中加以儲蓄,這在鱖魚活性不高時顯得很重要。待有風 有浪必然會有暗流的形成,可藉助當天風浪形成的暗流,選擇巖基凸出部位作為首選目標。

另一方面當極度降温後選擇出釣就要以背風朝陽選擇標點。結構在水下的 深淺是我們必須要清楚的,做釣中luer多在較淺及行進中受到攻擊,就可以斷出此時它們的狀態尚佳,這一表現在它們繁殖期及進食段顯得更突出。而在同一線 路搜索,luer行進無攻擊但觸碰結構遇攻擊,多為防衞驅逐性攻擊,那作釣思路就要加以調整。由此可見了解掌握水下結構的重要性,包括我們無法觀測被淹沒 的房屋(屋基)。

人為建築中很多情況我們都是依賴直觀現象來辨別,實際上60-70年代所投建的水庫中,有着很多被淹沒的房屋,這些房屋由於多半是以巖石來修建屋基,這就 自然為我們在結構上提供了新得來源(人為結構)。作為這些屋基結構在有些大型水庫,將重點投入到對它的認知是很值得我們去做的(前提是船釣),這些信息的 來源多數情況下可向當地居民打探,將區域鎖定逐一探索。重點是將三米至十米左右的區域歸納,根據不同的時間和氣候作釣,會給你帶來很多驚喜。

撲捉線索從某個角度來説就看平時你是否用心作釣,我們在每一次作釣中如何讀魚、讀水、讀天氣,這着實需要我們下一翻功夫。雖然這並非一日之功,只要勤於分 析總結、久而久之你會積累出很豐富的經驗。那麼通過直觀現象觀測標點結構原理,有無鱖魚藏祕的可能性,分辨水體顏色差異就很重要,然後斷出拋竿落點在哪?

由淺至深,由近岸至遠縱深,這些步驟勢在必行。當我們每次出行釣獲第一尾鱖魚時先不要急於起鈎,認真觀察一下鈎體嵌入魚嘴部位是深或淺,以此判斷手法及配 重上的應用及選擇,回顧剛才瞬間作合過程經過;當有信息出現時分析luer受到攻擊時的“語言”及所行進的泳層,根據魚體顏色深淺來分析它們是在淺水層還是深水層,通過這些途徑定向作釣模式。

路亞模式

作釣中當luer切入水後,隨即就是我們常説的手法操控,無論用其何等手法,都離不開一個重要的環節——節奏。節奏的把控是否拿捏的恰到好處,關係到你魚獲的多少,這一點大不可小視。而針對喜歡玩Soft Baits(軟餌)人來説就更為重要了,那麼節奏是需要你賦予luer相應動作,假設某一食物鏈中的活體表現,甚至要用finesse fishing(手腕釣魚)有規律的去促成,無論是快還是慢都必須完成luer在行進中的“步伐”,這期間可根據魚活性的高低來把控節奏。

通常我在做釣中 根據兩種現象分析判斷:

1、魚體顏色較淺,多為它們在近岸處於覓食階段,活性較高,同時當中魚回收途中有個列及羣體追逐。面對action(指攝食積極、 攻擊性強的魚),luer應用的範圍較廣泛,只需鎖定泳層、應用較快的節奏效果更突出。而shakyhead 在快速搜索中要考慮Soft Baits的適配,儘可能的使用搜索型的luer,如;wim bait(T尾魚)、grubs(卷尾蛆)等。

2、魚體顏色較深,如果你留意會發現它們攻擊時,往往當釣組觸碰到結構時這種現象特別明顯,屬防衞性攻擊。 由此選擇釣組就需針對性的調整,放慢節奏儘量讓釣組刻意去觸碰結構。根據不同的水層及結構選擇相應的釣組,常規下shakyhead、drop shotrig、Wacky rig、Buzz bait在針對防衞性攻擊的鱖魚來説都有着很高的撲捉效率,那麼finesse釣魚就顯得尤為重要,以輕型釣組搭配模式放低節奏,去催促它們一次次就範。

實戰中在硬體結構我更傾向於使用shakyhead,在需跳底和快速搜索兩種模式中調整更加靈活快捷,無論是用finesse釣法或Straight Retrieve(純粹卷魚絲)手法都能夠在瞬間做出變換,所面臨的對象魚更為廣泛。那在這一基礎上拿捏Soft Baits的匹配,對應釣場食物鏈餌魚模式,有針對性的作釣區域模式。

1、餌魚模式

通俗地説就是作釣水域相關食物鏈,即時對象魚主要攻擊的餌魚。(每一個水域食物鏈的種類並非單一,各異不同乃生活規律及季節變故,自然映 射出該時節會被攻擊的餌魚對象,那麼選擇正確類似餌魚的luer,或者通過手法彌補完成達到目的),稱餌魚模式。

2、區域模式

所謂區域模式無非是説在過多的標點裏,根據季節不同對象魚的習性,有針對性的來設定作釣標點。(如;滑坡、溝坎、草區、人為建築、巖基結 構等等。這些結構的不同自然向我們提供出一個信息,什麼結構體在哪個季節最適宜那種對象魚?這其中也包括自然條件為我們帶來的諸多因數,如;陰陽朝向、上 下風口、水下暗流)?有了這些集成信息有針對性的選擇作釣某一設定區域,稱之為區域模式。

在水庫路亞鱖魚的技巧全解析 第2張

通過這兩種模式概念,在較大的水域我們才能在最短的時間裏,找到對象魚的蹤跡。事實上我在運用這兩種模式作釣中,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抓住契機,在獲得諸多咬 口這一突出表現中,也為我後期根據不同週期食物鏈轉換,氣候演變而調整釣組得到突破打下堅實基礎,讓我有幸去驗證其它釣組在作釣鱖魚中的應用,針對不同環 境選擇相應釣組模式。

而在這些作釣模式中都會認真對待每一細節,哪怕是Soft Baits穿鈎部位的不可隨意性,通過調整找出切入口來迎合此次作釣模式,這在使用wacky rig時是必須要注意的。然而遇到風浪稍大在作釣鱖魚中,竟可能迴避淺水層的搜索,原因岸邊亂流會淹沒lure的行蹤,luer遇攻擊的機率會降低。

那在 這時候有聲效的luer會有較明顯的表現,如;Buzzbait——這一釣組我在兩種情形下也常會使用。

1、在硬體結構複雜易掛底區域。

2、較深的結構區 域踏步搜索。前提是我已將Buzzbait改良,在圍繞我的思路,要求它在較為複雜的巖基結構中自由穿梭,來發揮體現它的功能及適用性。

有些時候我總在想鱖魚的攝食行為規律與 Bass的區別在哪?從它們行為特徵找出共同點,以此借鑑luer及釣組在鱖魚身上的應用。後期實踐證明這一嘗試是可行的,更多情形下參考原有釣組在針對 某些特定環境結構、加以改進釣組從而達到我的預想期望值。

在不斷的測試、權益其中的利弊關係後,在獲得眾多咬口的基礎上更加奠定了它們的可行性,這着實讓 我倍感震撼!事實證明釣組的應用除它的特性功能是我們要了解的,更重要的是它能不能唯我所用,班門弄斧僅侷限在某一層面有違我國魚情種類的合理開發,有很 多作釣思路是可以挖掘的。那麼作釣模式既不可將它們想的過於複雜,也不可視之為無關輕重,找到了感覺出路就有了。

事實當我們接觸到作釣模式這個概念,有多少人能夠領會這其中的內涵,又有多少人能夠應用這種作釣模式,將其發揮的淋漓盡致呢?以上所説道的“餌魚模式、區 域模式”在自然環境作釣中,基於系統合理組配有針對性的歸納裝備,才能更突出體現這一作釣模式的可行性,有助於我們在更多的水域快速找出魚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