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活海釣誘餌沙蠶的介紹與使用技巧

沙蠶素有海釣“萬能餌”的美譽,誘食性強、魚兒戀鈎,以雙齒圍沙蠶為主,它是我國出口量最多的沙蠶品種之一。主銷日本、韓國、西歐、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年產量達1000噸左右,年產值7000萬美元,約佔全球總量60~70%。穩居世界首位,江蘇佔全國出口量三分之一。

鮮活海釣誘餌沙蠶的介紹與使用技巧

沙蠶釣餌分類

一、青沙蠶

青沙蠶又稱卵蟲,體長約為20釐米,身體由90~120體節組成。雄雌有明顯的區別,雄性背部呈黃表色,腹部淡紅色,雌性背部淡青色,腹果綠色,身體上有一層護膜。青沙蠶因為肉質較嫩,不耐咬,可釣性情温和的魚種,海鮒、扔巴、海等。

青沙蠶棲息生長在鹹淡水交匯處的泥沙處的洞穴中,洞穴的位置約在地表30釐米左右,洞穴常有排泄的糞便。習性為夜間或漲潮時出遊覓食,主要為浮游生物和少量的有機物。

青沙蠶分佈廣泛,一般在江河入海口的泥沙中皆有生存。易捕捉,使用面廣,是海釣的主要用餌之一。

二、袋沙蠶

袋沙蠶,體長30釐米,因藏身在唾液粘合的貝殼細長的管狀袋囊裏,故俗稱管蟲子,體形略大於青沙蠶。雌雄可以從沙蠶的體色上辨別,雄性背部顏色較淡, 呈褐色。雌性體色呈墨綠,色彩較深,腹部顏色較低白。體表也有一層光亮的體膜,可發出藍色的熒光。因袋沙蠶肉質緊密,耐魚吞咬,故用它來做釣取兇猛的肉食 性魚類。袋沙蠶對振幅敏感,捕取時動作要快,否則,只能控取到它的半截身體。整體蟲非常小,即便如此,帶袋低温保管也可。

袋沙蠶多生活棲息在漲落潮淺的中間泥沙環境中,袋沙蠶是海釣的主要用餌之一。

三、巖沙蠶

巖沙蠶俗稱紅沙蠶,比青沙蠶和袋沙蠶小,體長20釐米,背部,腹部都為粉紅色和深紅色,形似蚯蚓,粗於蚯蚓,在光照的作用下,體表可發出熒光。巖沙蠶肉質軟,韌性強,耐咬,作用面廣,具有很好的廣譜性,特別適合釣取兇猛魚類,是海釣中常用餌之一。

巖沙蠶生長在落潮線上,落幹潮時方可採捕,完整活體低温下可成活一個星期以上,也可拌勻鋸沫冷凍,或鹽埋保存,隔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