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確定位決勝黑鯛魚的三大變招

精確定位決勝黑鯛魚的三大變招。石島,位於膠東半島東南角,周邊沿岸海礁盛產一種小海蠣子。雖説這種小海蠣子只有一元硬幣大小,但異常鮮美,其味道絕非其他地區的大型牡蠣可比!凡是嘗過這種小海蠣子熬豆腐湯的遊客,沒有不為之驚歎,流連忘返的。

一、定位黑鯛釣點

石島小海蠣子生長在潮間帶2—3米的區域,是當地成年黑鯛(兩齡以上)最喜歡的食物之一。隨着潮汐漲落,黑鯛羣會貼近礁石,去啃食小海蠣子和附近棲息的小魚、小蝦、小海螺。

選擇一個最大活汛的最低潮位,仔細觀察水下的小海蠣子是否被啃食,是浮游磯釣愛好者判斷此釣點是否有黑鯛活動的主要依據。黑鯛啃食小海蠣子很有特點:它們會把水下一整片小海蠣子中某幾個比較突出的小海蠣子殼整體掀掉,而不是像人們趕海那樣,用鐵蒺藜頭,把露出水面的小海蠣子依次全部敲碎取肉。

仔細觀察小海蠣子被啃食的狀態和分佈,找到小海蠣子被明顯啃食的位置,就是有黑鯛出沒的好釣點,這是精確定位擒黑鯛的第一步。

精確定位決勝黑鯛魚的三大變招

記住這個位置,以及附近暗礁的形態與分佈。聯繫岸上露出水面的礁石位置,找準漲潮後將要選擇下鈎的標點,記住這個標點與岸上礁石的對應方位、角度、高度、距離。心中模擬一下:假如水流即將從各個位置流過,應當對應採用何種對策,來引導釣組到位?中魚後向哪個方向弓魚最佳?現在手機拍照功能這麼方便,不妨多拍幾張照片,等潮水漲起來,看不到水下情況時調出來瞧瞧,豈不是一目瞭然?

拍完了照片,可也別閒着等漲潮。不妨找塊尖鋭的石頭,沿着水邊向上,依次敲碎一些小礪子。這個東西的誘鯛效果,相信要比誘餌粉配南極蝦強很多的!但也別貪多,整片砸碎小海蠣子。注意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是其一;黑鯛吃飽了還會吃鈎子上的南極蝦麼?是其二。這是精確定位擒黑鯛的第二步。

等到潮水開始動了,誘餌打下去,隨水流漂動,選擇好釣組和釣棚,回憶一下剛才模擬的釣法。忽然發現,雖説大部分釣點都是一竿之內的距離,似乎只需要最簡單的釣法和最基本的操作,但水底這些小海蠣子忽然變得異常討厭:鈎子剛放下去,落到位,,它立刻就能給你掛上。弄斷幾次子線後,母線也斷了。心裏一着急,竿梢也斷了,阿波也漂走了……

有大量小海蠣子的釣位,漲半潮時也就1—2米深,而且深淺不一,即使把釣棚調的只剩1米左右,還是會隨水流遇到礁石,而掛住海蠣子殼。於是,幾個耐心的釣友,只得把釣棚調到3.5米,改釣外邊沒有小海蠣子的深水區。也有急性子釣友,乾脆選擇不玩了,走人。

在石島附近,選擇釣深水區,排除極個別的情況,總體釣獲往往都不會太好。因為那裏原本就不是黑鯛就餐的食堂。

二、決勝三招

於是,受現代戰爭使用精確制導武器進行垂直打擊的啟發,精確定位擒黑鯛的操作手法,逐漸地總結出來,專門用來對付上述小海蠣子密佈的“難纏”釣點。

在流頭打下誘餌,選擇距離誘餌點最近的某塊礁石作為下鈎參照物,記住與參照物的相對距離和角度。先收緊釣組,抬高竿子,讓鈎餌落在誘餌下落位置上,隨着誘餌下沉,逐漸放低竿子,放子線入水、依次再放八字環、卡拉棒入水……直到阿波抵達棉線結位置。揚竿,給釣組留1米左右餘線,帶住阿波,隨水流漂到眼前的狙擊點位置。

期間稍有走線不順暢,就是遇到暗礁或者有魚迎着就餌。帶緊釣組,判斷不是中魚而是掛底的話,就得拉上來,對比手機照片,找出水下礁石位置,重複走一遍,判斷釣組即將到達上次阻塞位置前,向外、向內或向上調整釣組姿態和行走路線。重複這樣做,直到釣組能夠順利通過這條你所設定好的路徑,抵達暗礁後面預定的標點。

黑鯛,往往就在暗礁後產生迴流的區域內等着呢。這就是精確定位擒黑鯛的第三步“垂直打擊”,也是最難的一步。需要有非常的耐心,在激流、潮汐、風浪的相互作用下,認真分析釣組狀態的細微變化,通過變換手法,採用不同的對策,來尋找和掌握稍縱即逝的有利戰機。為拋磚引玉,先介紹三個成熟變招。

精確定位決勝黑鯛魚的三大變招 第2張

1)激流。

遇到流速非常快,一竿遠的距離太近,釣組入水後,轉眼就到了眼前,來不及下沉的情況,該如何應戰呢?俗話説,人挪活樹挪死。一竿遠不夠,就兩竿遠唄。既然釣法的名字是“浮游磯釣”,阿波可以“遊動”,人就不能“遊動”嗎?人隨着釣組一起“遊動”吧,其實流越急,越不容易掛底,大可不必為釣組擔心,掛一次,學個乖,下次繞道走就是了。可別腳下一滑……用鮮血打窩子,掉水裏直接去摸魚。

2)頂風。

迎面風超過5級,釣組就會隨風飛舞。“垂直打擊”難以實現,也得變通,改拋投釣組。逆風拋投到儘量遠的流頭外側深水區,在釣組即將落水的瞬間,迅速揚竿收線,使釣組緊貼水面舒展開。落水後迅速壓低竿梢入水,收緊線,把魚鈎帶到即將抵達誘餌落點的前面,打開線杯,突然抬起竿梢,線被迅速拉出一段後,立即再將竿梢壓入水中。反覆這樣抬竿放線動作,就能像通常的“垂直打擊”一樣,做到隨心所欲地逐漸放線、控線,而不受大風的影響。

3)大浪。

有大浪撲岸而來,會形成兩種適合“垂直打擊”的最佳標點。一種是打上來,抽下去的反撥潮;另一種是浪與流方向相反,互相撞擊形成的離岸下潛流。應對反撥潮,誘餌就在浪花抽下去的瞬間,打在暫時沒了水的礁石上。等第二個浪頭把礁石上的誘餌再衝上來時,採用“垂直打擊”的方法,隨着往回抽的水,放下鈎餌後緩慢放線。

需要注意,得根據不同地形和水流採用不同的咬鉛配置,一般原則是鈎餌若向上漂,就前置咬鉛,直到咬在鈎柄上;應對下潛流。就把誘餌打到兩股水流衝擊的漩渦裏去。

怎麼找漩渦?作者曾丟進去一個蘋果試試……別説,還挺管用:蘋果轉了幾圈就沉下去了,沉下去的位置,當然就是漩渦中心。還是採用“垂直打擊”的方法,慢慢放進去釣組。這時只需要注意竿梢有沒有被魚扯動,全不必理會阿波是不是被吸進去。

這時候還可能會遇到一件“怪事”:明明3米的水深,怎麼3米釣棚全放下去了,阿波還下沉到看不見了?同時還既不掛底也不中魚?輕輕收一下竿梢試試,若是中魚,你就直接拽,若不中魚,繼續放,這時候的釣組,説不定隨着下潛的主流,跑哪兒去了。

只要記住一個原則,繃緊線。直到阿波從遠處某個地方冒出來,再收回來重玩。放心,在這個情況下,無論下面多複雜,也很少會掛底的。喜歡上漩渦中魚的獨特感覺的朋友們,不妨再試試全遊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