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磯釣誘餌的正確施撒方法

淺談磯釣誘餌的正確施撒方法。磯釣旺季到臨,喜釣此道的朋友心境另有一番詮釋,譬如思念那鹹鹹冷冷的海風味道,或喜愛那海岸磯石上熱鬧的氣氛。很多釣友,到了磯釣場,甚至會感到莫名的興奮和無限的遐想,帶着滿滿一袋的誘餌,一直往海里撒,期待水裏的魚快來就餌,天哪!多麼美好的憧憬。但是,一個早上撒了36L的誘餌,卻只釣上了兩三條雀鯛……

淺談磯釣誘餌的正確施撒方法

有釣友會説,磯釣唯有靠誘而已,“浮水魚仔”絕對是會在靠風浪及潮流所造成的近岸流帶覓食,絕對沒錯。無論什麼人説什麼餌“百分百”都沒用,看過武俠片神鵰俠侶嗎?楊過被那隻大雕載往那劍冢後,老前輩的3只劍中最後1支由大雕所啟示。

由楊過開起的劍棺,竟然是支毫不起眼的木劍,他能馬上體會得到功夫到家的人,並不計較什麼工具,使用得法,好器材也只不過是充當輔助的角色。假使你的功力太爛,十包的日本誘餌粉還是不夠你撒的。

一般釣友的誘餌調合方式為一、二塊南極蝦加上誘餌粉,有些人會拿冰果室的剁冰機,將南極蝦剁碎或是半碎,事實上那是錯誤的,真正的高手一天所需的誘餌數量,搞不好只用了初學者的五份之一,魚卻能釣到5倍以上。他不但能掌握潮水,適當且適量的使用誘餌,不會像初學者那樣用了大量的誘餌,卻把魚“誘跑”了。為何會這樣?

須分幾部分來説明,先來談餌料本身,然餌料又分為葷餌及藻餌,先從葷餌部分説起葷餌除了南極蝦外就是誘餌粉或是蝦糠,一般的人會將他拌均勻後,再加水施撒,但有經驗者會先把粉狀的誘餌用水調勻,以利誘勺掐起,南極蝦則放置上方,先撒下幾瓢的南極蝦,看今天的潮水如何,如果很快,則會在近處或是腳邊三、五十秒地間隔一次一瓢,加上不足半瓢用餌勺搓得稍碎的南極蝦,除了粉餌的顏色加上味道以外,還有一點讓魚真正吃得到東西,這樣它們遊進岸邊的速度就會比較快。

如果潮水流動速度較慢的話,先丟一勺完整的蝦,讓它往外流,讓它保持較完整的原因,是不讓它往下沉,防止它沉入石縫中或被底棲的雜魚吃光;反之潮水流動較快的話,較碎的蝦還沒機會下沉,就能被帶動出去,將附近的魚誘集。單是全蝦及碎蝦你看效果會差多少!假如在流水快速順暢,有個不會釣的人用全蝦在你旁邊亂撒,那你今天的釣況不好是可預見的。

南極蝦本身就具有浮力,有些人將南極蝦弄碎,那豈不和粉餌或蝦糠無異?刨碎的南極蝦根本是一入水即快速下沉,只夠格餵養底棲雜魚,及在超快速流時使用,反正魚也吃不到,和粉餌沒有什麼兩樣。當然在潮水流動慢時,撒了一瓢的南極蝦後必須再補上六、七瓢的粉餌,在這一區域內色、香、味俱全後,如果你觀察誘餌是往外流的,必須周而復始從流頭前再一次施撒,切記兩點:

①是南極蝦不能太多,全蝦容易讓魚馬上吃飽,不大願意在靠近岸覓食,既使誘近,也會口癖不佳;

②是潮水流慢的情況下,絕不能讓誘餌在近岸流中“斷掉”,如果斷炊,魚便無法循誘餌路線到達磯際了

當這些條件具備時,將魚誘到了近處,我們再將全蝦、半蝦、蝦糠、粉餌一起攪合,一次半瓢或四份之一瓢,管他潮快潮慢,潮起潮落。二十秒一次,讓已經靠近岸的魚都吃的到,又不是一口就能滿足的情況下,對象魚一見着你那吊着兩三隻大蝦的釣組,肯定會上前拜會;

如果沒有,那就是對象魚尚未靠岸,請再從新來過。假如設定的對象魚本來為黑毛,卻釣上黑豬哥,這樣的情形,不是黑毛未到,就是釣棚錯誤,至於小魚是概不會與對象魚爭食的。

淺談磯釣誘餌的正確施撒方法 第2張

“素食派”的魚是最讓人傷腦筋的,引誘它的餌,應以海髮絲及大葉青為主,咱們先由海髮絲講起。如果鎖定對象魚(臭肚),大概一包三斤裝袋子份量的誘餌,就可足夠釣上一天,唯一要謹記的重點是:切得越細,效果越佳

但有時得時不時的加上一些海沙,讓它沉速較快,無論潮水流的快或慢,只需往浮標邊丟上一些些,即能保留魚兒長久的駐留,也有和黑毛一起混釣的時候,但那是以一般釣青苔(海髮絲)餌的時候,絕對沒有人在混釣多種魚時,以臭肚為對象。

因單純的臭肚誘發,只針對將附近的魚誘進為主。而移動性釣法絕對勝過固定釣點(得視潮水漲落隨時易地),不會有人在固定一處釣(除了菜鳥)。所以用大量長久的誘法是不對的,也違背了加海沙將碎青苔(海髮絲)駐留釣點的意義,不瞭解的請再往下看即知。

平時經營一個釣點所需的海髮絲約為一簍,如果在量少的時候只需五分之一再加上大量剁碎的菜青,想加上大葉青時,則連大葉青都得剁碎,讓它在海里時就像海髮絲一般。還是老話,潮慢時,一次一大把,銜接得住就行了;潮水快時,一小撮一小撮地不斷往下撒。

請注意,以青苔作誘餌的禁忌是;還未剁開便大把丟到海里,那麼水裏的魚不消5分鐘,馬上跟那一大綠影隨波逐流。我們的目的主要是讓青苔完整的表現它的漂浮性,在水中慢慢的外流、下沉,成為一條“菜路”,使魚循線往岸際覓食。至於大葉青,基本上和海髮絲使用方法相同,誘魚的要領並不是讓魚聞到,吃不到,而是讓魚吃的到也釣的上。施撒誘餌的真正本事,就是絕對不能餵飽要釣的魚。

上一段説的是皮毛,本段所講的是地勢,潮水和誘餌的關係。磯釣地勢一般可分溝渠,深坎,淺拖坪。而潮水我們僅能用慢,普通,快,還有往左,往右,往前的方向來概括。

以溝渠來講,海流通常都是在溝內繞上一圈再回流出去,所以到了釣場,先往溝口丟上幾把,這一部分有的往內流,有的往外流,往外的一部分誘餌當先鋒,接下來的步驟是,挑好立足點,久久才一大把地撒下誘餌。你持續的多丟是沒用的,誘餌始終都會在溝內盤旋許久再流出去。這是溝渠的不二誘法,和流的關係沒那麼大。

再來是深坎,我們先設定潮水由左往右流動,而因風浪較大,反波的浪會將近岸流帶開,離我們立足點五公尺,如果你比照一般誘法將誘餌下到你腳邊,除了會誘得很辛苦以外,你右邊的釣友可是“蒙你恩賜”誘餌的。

其實,應看到流速的快慢來決定,如果浮標一入流帶,隨即便被帶走數公尺那就屬於快速了,你的第一勺餌先得往右五公尺外下注,馬上在補一勺後,往後繼續移動,不斷拋撒至整個流帶有餌後,必須在往內側續拋,製造出一條誘餌流帶,到了右側岸際時,9的位置誘餌多下一點;

第二的步驟是9變成1,慢慢的使無論大小的魚,都能在我們所設的誘餌範圍內覓食;第三的步驟是2取代5點,3取代9點,保持這樣的誘法。如果魚訊越強,則可順勢取消1,續誘,再更強,甚至僅剩誘3處既可了。第一步驟來講,流越快9的位置則越往左邊,流越慢則越靠近立足點了。如果當魚訊慢慢微弱,則必須從新來一次誘餌的施打了。

許多外圍釣場常有礁石,誘餌絕對不能超過礁石的範圍,否則,誘餌將大量流入旋渦中,容易造成魚羣滯留在外礁附近覓食而不願靠近岸際,14後再接1則可留住舊魚繼誘新魚。如果魚訊較強,則可保持5、6、7、8、12、13、14處下誘餌既可;微弱的話,再重來一次即可。舉這些例子是較大眾化的,希望能舉一反三,面對大自然環境多樣之變化。

至於淺拖坪就像一般人所講,少量頻繁的撒。固定地將浮標丟入潮帶,大部分無法設定要誘在哪裏,因淺坪的魚要靠近覓食,多是“討吃坪”,無法久留。只能看魚在哪吃,就釣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