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是抽窩好還是晾窩好?不必爭高低,對應魚情才是最佳

釣魚要想有好的收穫,主要是看你窩子裏有沒有魚、有多少魚。野釣由於水廣魚稀,魚羣比較分散,不可能一下杆就有很多的魚圍過來(雜魚不算),這時就需要我們藉助一些手段把目標魚快速、大量地誘惑過來。​

關於野釣誘魚的手段,比較常見的有三種

第一種是打一個窩子然後快速地抽竿,利用餌料的霧化和散落讓魚快速發現。

第二種是打完窩料後等待一段時間(俗稱晾窩),感覺什麼時候窩子裏來魚了再進行作釣。

第三種是不投放任何誘餌,下杆後直接用拉餌快抽,什麼時候浮漂有動靜了,再降低頻率正常看漂抓口。

那麼有釣友就要問了,這三種方式我都聽過,但原理上好像有些矛盾,到底應該選擇哪種呢,或者説哪種才最適合野釣呢?下面我就結合自己多年的野釣經驗與大家分析一番,如果你覺得有道理不妨去試試看。

野釣是抽窩好還是晾窩好?不必爭高低,對應魚情才是最佳

野釣是抽窩好還是晾窩好?何必爭個高低,對應魚情才是最佳

俗話説的好“黑貓白貓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咱釣魚也是一樣,餌料千千萬釣法千千萬,不需要非分個高低好壞,咱們的目的是釣到魚,只要你覺得效果好(如比以前釣得多、比左右兩邊釣友釣得多)那就可以了。非要説點什麼的話,那就是看魚情做選擇,哪個更適合當下的魚情哪個就是最佳。

拿抽窩和晾窩兩種做窩方式來看,本身就是矛盾的,一個要求速度快,一個要求速度慢;原理上看似也矛盾,抽窩是利用餌料快速不斷的霧化來吸引魚,晾窩則是為了魚能夠放低警惕,安心地進窩吃食。聽上去兩種都有道理,實際也都能夠上魚,兩種看似對立的做窩模式為什麼卻都能釣到魚?就是魚情的不同。

野釣是抽窩好還是晾窩好?不必爭高低,對應魚情才是最佳 第2張

打下窩料後等等再開釣,適合於那些魚情?

按照我個人的理解,首先這個得從窩料説起,但凡是採用這種打窩方式的,一般都建議用沒有霧化、不易在短時間溶散的窩料,比如玉米小麥酒米等等。適用的情況是:魚資源比較差發窩時間比較慢的地方、小魚鬧窩比較兇的地方、垂釣大魚的時候。其實歸根結底就幾個字,適合進窩慢的魚情。有些釣友不解小魚鬧窩和目標魚進窩慢有啥關係,不是之前還説小魚搶食還有利於吸引大魚的注意嗎?這就要看小魚的數量了,如果小雜魚很多,餌料都沒到水底就被搶完,肯定會影響作釣效率的。建議用沒有霧化、不易溶散的窩料打窩其實也考慮到小魚鬧窩的情況了,你要是用菜籽餅或粉質商品餌,一入水小魚一鬨而散,不吃完不離開,你把窩子晾很久也沒什麼用。

像冬季魚的活性低,進窩更慢,我們甚至可以打隔夜窩,今天傍晚打了明天早上再來釣,這種“隔夜窩”釣法,在沒有小雜魚鬧的情況下倒可以考慮打點粉餌,這時不需要太考慮魚吃飽就離開,天冷魚不愛動,只要你的釣位選的不是太差、同時沒有嚴重走水,那麼魚吃飽了也不太會離開,總有幾個留窩魚。

晾窩的方式還對釣滑魚有效,這個“滑魚”既指黑坑那些被反覆釣放的回鍋魚,也包括自然水域行事十分謹慎的大個體魚。這些魚不敢輕易進窩,你要是用高霧化的餌料一直抽,鈎餌反覆下降上升反而不利,不如打完窩子後等上一段時間。而黑坑滑魚和野生大魚的區別在於窩料的多少,黑坑釣回鍋魚不需要打重窩,而野生大魚謹慎歸謹慎食量還是大的。

野釣是抽窩好還是晾窩好?不必爭高低,對應魚情才是最佳 第3張

打下窩子後,快速地抽竿,利用餌料霧化來誘魚

這種情況是最最常見的,適用於大部分魚情,那為什麼打完窩子還要快速抽竿呢?其實這兩個是一種互補。咱們野釣哪種窩料用的最多?我想莫過於顆粒和酒米了吧,那麼這兩種窩料其實是以留魚為主的,也有一定的誘魚效果,但總體還是以留魚見長,原因很簡單它倆不霧化、不散落。而快速地抽竿,餌料不斷地從水面落到水底,且有碎屑飄散,魚遠遠的就能發現了,從而就彌補了窩料誘魚性差的缺點。

當然了,小雜魚太多的情況下這種方式行不通,因為你快速抽竿勢必招來大量雜魚;天冷或魚少的情況下也不合適,因為這兩種情況就註定了魚進窩慢,可能你抽的累死也要一兩個小時才發窩,不抽也差不多是這個時間,還不如打下窩子到處走走逛逛還省點力氣。如果和隔夜窩比起來,那肯定就是隔夜窩完勝了,畢竟有一夜的誘魚時間呢,只不過釣魚人多的地方有被搶釣位的風險。

那麼這種做窩的方式對窩料種類有要求嗎?沒有太大要求,但你能針對性地去作釣那自然更好。比如野釣鯽魚鯉魚通常就是用顆粒酒米或者其他五穀雜糧比較好了,但垂釣一些特殊的魚則窩料就得重新選擇,比如釣鰱鱅就得用霧化好的豆渣打窩,再比如垂釣黃尾、土鯪也是用霧化比較好的菜籽餅花生麩打窩好。

野釣是抽窩好還是晾窩好?不必爭高低,對應魚情才是最佳 第4張

不打窩,上來就直接用餌料快抽適用什麼魚情?

先説説這種做窩方式的優點吧,最直觀的肯定是省錢,其次它可以避免一切有因打窩引起的缺點,這話是啥意思呢?打窩並不是每次都是最佳釣法,舉個例子如果窩子裏本身就有魚,而你不知道然後“砰砰”砸了兩團窩料下去,那魚反倒被驅散,不如直接用餌料抽窩倒可能下杆就中魚。這個太常見了只是你們可能沒有發現,野釣有兩大現象,第一是大家都愛搶老釣位,第二是一下杆先打窩。好了,這兩點結合在一起就出現問題了,比如今天上午某個人在這個老釣位上打了很多窩子,但是沒釣幾條魚走了,等下午另一個人來釣,本來窩裏已經有魚聚起來了,但他不知道啊,心裏還想着早點做窩早點來魚,於是還沒等把魚竿支起來就先“砰砰”砸了兩團窩料,而這兩團窩料正好把窩裏的魚趕跑~

直接用拉餌抽頻率的做窩方式還適合肥水塘、輕口魚情。肥水塘很好理解是因為魚不缺吃的,咱們如果打太多窩料反而容易死窩,而既然是“塘”,魚的活動範圍是有限的,要遇到是不難。典型的如黑坑,黑坑裏面基本就是拉餌帶散炮的形式,散炮也就是靠霧化散落在誘魚留魚(只要投放速度快,魚有的吃也能留住)。而輕口魚情,我認為造成魚輕口的主要原因只有兩點,一是水温低,二是魚身體狀況不佳,反正結果都是不怎麼想吃食,這個時候打太多窩子也是不建議的,不如將心思放在餌料狀態、線組搭配上。

釣鰱鱅、以及白條、黃尾這類比較喜愛霧化的魚,你也可以上來直接用餌料抽,但前面為什麼説也可以先打個粉窩再抽呢?主要看魚的密度,魚密度尚可,平常進窩快的,那麼你打個窩能夠提升效率、魚誘的也多點。反之要是資源不行,什麼時候進窩算不準,甚至經常空軍的,那麼打這個窩就有點多餘,不如一直用餌料抽,或者等魚來了再想辦法補窩。

野釣是抽窩好還是晾窩好?不必爭高低,對應魚情才是最佳 第5張

野釣時哪種釣法不可取

不打窩、鈎上掛兩根蚯蚓死等的方式不太建議,不打窩、使用拉餌作釣卻不經常換餌的方式也不太建議。打了窩,等幾分鐘不發窩就換位置的方式不太建議,打了窩,等幾分鐘不發窩又繼續補窩的方式不太建議。這些都是新手經常犯的錯誤,相信老釣友應該懂得,這裏既然提到了做窩就順帶寫一寫。

還有一種情況比較特殊,就是用酒米或顆粒打窩,然後掛蚯蚓或玉米作釣的。本來説用酒米顆粒打窩配合商品餌作釣,那是優勢互補,既有誘又有留,但如果將釣餌改成了不霧化的蚯蚓、玉米,那就完全失去了誘的功效。你要這麼玩,最好是能提前打窩(隔夜窩最好),如果現釣現打,就要多逗或者像拉餌一樣不斷的重複拋竿,若是小雜魚鬧的不兇儘量掛整根蚯蚓、還得經常更換保持活性,不要泡到發白還不肯更換。

野釣是抽窩好還是晾窩好?不必爭高低,對應魚情才是最佳 第6張

寫在最後

窩料、打窩方式都沒有高低好壞之分,只是看你當下面臨的魚情適合哪種,只有釣法對應了魚情才會有更好的收穫。本文還有一種打窩方式沒有講,那就是將窩料以勤打少補的方式進行投放,釣餌不會經常提動,此方式中窩料多以玉米顆粒為主。用這樣的做窩方式釣過魚的釣友可以留言分享一下,這種適用於怎麼樣的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