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初學者必須掌握的野釣祕籍(下)

在上一篇文章《野釣初學者必須掌握的野釣祕籍(上)》中筆者已經給大家簡單介紹了五個野釣初學者必須掌握的技巧,下面將繼續跟大家聊聊野釣中另外的幾個經驗,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吧。

六、野釣時要掌握魚類的開口時間

野釣時根據季節特點和水域特點,儘量掌握對象魚的開口時間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技巧。很多釣友可能會問,我們怎麼可能掌握魚的開口時間呢?筆者在此舉例,比如南方最常見的一些山體發電水庫,每天會有幾個時間段進行放水發電,這時都會有很大的水流,魚類開口也就會不太穩定了。再比如我國中部平原地區的大型水庫,早春季節氣温和水温還都比較低,魚類尤其是鯽魚會集中在中午和下午的前半段攝食。這兩個例子當然並不嚴謹,但是我們在野釣時無論是江河水域還是水庫釣魚的過程中,掌握對象魚的生活習性和水域特點、季節特點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們可以跟當地的釣友多交流,或是跟水庫邊的居民來收集情報,有的放矢的選擇出釣時間,這對我們的漁獲收入將有非常大的幫助。

野釣初學者必須掌握的野釣祕籍(下)

七、野釣時打窩拋竿做釣一定要穩定

此處要説的就是野釣時對我們釣手的基本功要求比較嚴格,比如打窩子的準確性、拋竿到釣點的準確度,這兩個屬於比較基礎也比較好練習的基本功。首先野釣環境裏,對象魚的密度會比較低,所以我們大多會預先在釣點裏投喂一些誘餌窩料來完成誘魚工作,當然筆者在野釣時也不例外。無論我們是通過窩子罐、打窩船還是徒手拋窩都可以,但是一定要儘量保證窩子的範圍不要太大太廣,尤其是在使用手竿垂釣時更是如此。另一方面很多朋友並不大注意拋竿的準確度,有時做一竿又一竿,這對於養窩子和實際垂釣是有極大影響的。其實拋竿在我們日常垂釣時只要勤加練習是非常容易掌握的,多拋勤拋還能夠幫助我們利用餌料的不斷霧化來完成誘魚,使窩子裏的魚越釣越多。

野釣初學者必須掌握的野釣祕籍(下) 第2張

八、野釣時要根據魚情變化釣層

其實無論是黑坑池塘裏的養殖魚還是江河水庫裏野生魚類,它們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待在一個水層的。就拿最典型的鯽魚來講,鯽魚屬於中下層魚類,但是這並不是説鯽魚只待在中下層。由於鯽魚體形普遍較小,而且動作非常靈敏來説,鯽魚的追餌非常普遍,甚至在競技坑裏的鯽魚還有可能在餌料霧化的影響下,上浮到水面的水皮上。之前提到鯽魚的體形,這其實在筆者看來也是為何野釣鯽魚時,送漂的漂像非常常見的原因之一。鯽魚在吃餌之後的抬頭動作,浮漂就會上浮,也就是我們看到的送漂了。而為何鯽魚會抬頭呢?其實很多時候鯽魚是尾巴朝上嘴朝下式的攝食,當吃餌之後鯽魚恢復平衡時就等同於抬頭了。在野釣時根據魚情來摸索魚層變化,是要求我們有一定的拋竿頻率之後才比較好驗證的,當我們通過頻繁的拋竿,在浮漂和餌料的下落過程中,如果發現魚口就可以嘗試打一打看看,如果命中率還比較高的話,其實就代表對象魚的水層已經出現變化了。此時我們就可以通過一些技巧來主釣某個水層裏的對象魚,比如飛鉛釣行程,釣離底甚至是釣浮等等。

野釣初學者必須掌握的野釣祕籍(下) 第3張

九、野釣時要儘量掌握魚道巧打窩

在野釣選擇釣位時這一點其實對於我們初學者而言有些難,因為在每個水域裏甚至是説在某一片水域裏,魚都有特定的魚道來洄游,想要直白的説出哪裏是魚道,其實並不現實也不科學。但是筆者在此提幾個地形,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試試看,沒準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水岸呈現凹凸型,可以在凸出的位置上當作釣點;一大片水底都是淺水區域,但是向前拋一點就是深水區,有些類似梯田埂似的地形,我們可以在貼着坎的地方去嘗試;大水面和小水面的水灣銜接的地方,換句話説就是類似葫蘆口的位置,我們可以在窄口上試試看。

野釣初學者必須掌握的野釣祕籍(下) 第4張

十、野釣時抓浮漂動作和調漂時要求穩

可能很多釣友都深受台灣釣法的影響,一定要調多少目釣多少目等等。其實如果是野釣初學者的話,在筆者看來沒有太多意義,反而還會造成很多沒有必要的麻煩。初學者野釣時,筆者建議正常温度的季節裏主釣小體形魚,如鯽魚、小體型鯉魚時,可以使用懸墜釣法,但是沒有必要調釣的太過靈敏。而如果是主釣大體型魚類的話,筆者堅持建議大家調釣可以鈍一些。因為在垂釣大魚時,穩定性是最重要的一個技巧,頻繁的拋竿和刺魚都是對大魚的影響,很可能會導致進窩的大魚逃之夭夭。而抓口時更是如此,哆哆嗦嗦的小口亂口,筆者其實建議能放釣就放釣,主抓標準清洗的浮漂動作即可。甚至在主釣大魚時,還可以在浮漂出現魚口動作後,刻意的多等1~3秒,因為在浮漂剛開始出現抖動之後,很可能就會出現更準確、更穩定的標準魚口。此時再提竿刺魚的話成功率會非常高。

野釣初學者必須掌握的野釣祕籍(下) 第5張

有關野釣初學者應該掌握的十個經驗和技巧,到此就已經分享完了。希望對野釣初學者能夠有所幫助吧!

本站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