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台釣上魚率的十個問題

台釣中,窩中明顯有魚,可是卻出現漂相紊亂上魚率低,原因是啥,怎樣應對,這是每個台釣人都關心的問題,個人認為“細節決定成敗”,只要認真分析,準確判斷,從容應對是可以輕易化解的。

影響台釣上魚率的十個問題

1,是否是在餌料配置的狀態上出了問題

餌料既要追求霧化效果好又要講究有一定的黏性,霧化過快,附鈎性就差,魚兒只能聞得到香味而就不到餌;霧化過慢或不霧化,餌料就成了一塊死“疙瘩”,魚誘不進窩就會造成無魚問鈎,影響釣獲量;出現上述情況,唯一的辦法就只能重新開餌,把餌料狀態調出來,漁情才會發生變化。

2,是否是在餌料的味型上出了問題

“夏主清淡、秋主香甜、冬春主腥”和“肥水主清香、瘦水主腥香”的餌料味型配置原則是否違背,不同季節和不同水情分別用什麼味型是台釣人應當具備的基礎知識。

3,是否是在餌料的適口性上出了問題

“一方水土養一方魚”,一定要考慮釣場對象魚的吃食習慣和偏口問題,不能想當然,特別是釣野水魚尤其要注意;本塘顆粒(又稱原塘顆粒)是最好的絕殺餌,要投食所好;同時,要注意不要把餌的狀態調得過硬或過鬆,過硬,適口性差,過鬆,鈎餌到底,只剩空鈎,這也是不上魚的一個原因。

4,是否是在魚的“吃口狀態”的應對上出了問題

根據季節和釣場的具體情況判斷對象魚的“吃口狀態”非常重要,重口、輕口、滑口、涮口、生口等吃口情況相對應的浮漂調釣關係不一樣,重口和生口魚要相應釣鈍一點,輕口、滑口和涮口魚相應釣靈一點,靈鈍的尺度還要根據魚的個體大小和當天的天氣情況作出相應調整,漂象亂的現象非常複雜,但大多與“吃口狀態”判斷不準有關係。

5,是否是在浮漂的“吃鉛”輕重上出了問題

窩中明顯有魚,就是不上魚,還要考慮水底淤泥是否過厚或雜物是否過多,魚發現不了釣餌或吃不到釣餌,如淤泥過厚或雜物過多,則應減輕浮漂的吃鉛量,把漂調到能把餌平衡在淤泥或雜物之上;或者改用比重較輕的餌料,使餌團落在淤泥或雜物之上;這樣做的目的是便於魚能發現餌料和方便就餌。

6,是否是在子線的線徑搭配和柔軟度上出了問題

子線的線徑要小於主線線徑的二分之一,且要柔軟,子線線徑過大或子線過硬,不利於魚就餌,特別是對天壩壩頭警覺性高的野生魚和那些被釣過多次或刁滑的魚兒,細線小鈎“巴魚”才是硬道理。

7,是否是在魚鈎型號過大或鈎條過粗上出了問題

魚鈎型號過大,不利魚吞鈎;鈎條過粗,不利魚吸鈎;要根據對象魚的大小和季節確定用鈎的大小。

8,是否是在判斷魚的泳層上出了問題

由於餌料的霧化作用,在垂釣中魚層發生變化是常有的事,往往出現底釣突然釣不到魚,如果魚層較亂,可以試試打穿程,主動找到魚的泳層,一句話就是用積極的態度,儘量使你的釣棚和魚層一致,魚訊自然也就有了。

9,是否是在不規範的釣事動作上出了問題

拋竿、抬竿和溜魚不當等原因易導致魚受驚嚇,會影響就餌;釣事中要儘量小心謹慎,規範台釣動作,儘量避免驚魚,同時,魚中鈎後要迅速提離窩點,不要失誤跑魚。

10,是否是在浮漂語言的判讀上出了問題

讀懂浮漂語言是台釣的基本功之一,不同對象魚的浮漂語言特徵不同,不同材質或不同型號的浮漂語言也不一致,釣組的搭配、餌料的狀態、調釣關係的具體運用、水線的長短、季節的不同、魚情的差別、天氣的變化等因數都會影響浮漂語言的判讀,只有靠長期的實踐和摸索,在魚事中不斷總結,才能準確判讀不同魚情下的各種浮漂語言。

另外,天氣等客觀原因也會影響上魚,這個問題的成因較為複雜,氣候造成魚兒就餌率低,這是考驗一個釣手基本素質的關鍵環節,只要釣手能抓住每個微小的魚訊訊號,變被動為主動,也會收穫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