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釣中靈活應變才能提高漁獲量

我們在水庫、湖泊、水塘等水域垂釣隊伍中,垂釣技巧和方法不盡相同,收穫自然也就大相徑庭。雖然大多數垂釣者的釣魚不在乎釣獲如何,主要是通過垂釣陶冶情操,親近大自然,達到鍛鍊身體之目的,但是每次出去垂釣,魚獲不多,甚至每每顆粒無收,也就無從談起體驗釣魚的快感、刺激和精神享受,這都是垂釣一大缺憾。

多年的垂釣經驗,及吸取垂釣者的眾家之所長,撰寫此文,不算完全有很獨到的見解,也談不上釣魚絕招,只可算是一些體會,與釣友共同探討與交流。

台釣中靈活應變才能提高漁獲量

一、釣位的變化

就一般規律而言,一是出入水口;二是有水草的地方:三是在鏵尖即伸延水中的突出部分;四是回水灣;五是水下有障礙物的周圍:六是水底凸凹不平處,這些釣位是比較好的,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眾所周知,魚是變温性動物,隨着時令季節、風力、風向的 變化,水的漲落和水温的升降等客觀因素,好的與差的釣位也會隨之發生變化,產生差異。如:“釣魚不釣草,等於瞎胡跑”之説。試想,如果在驕陽似火的夏天去 釣草,效果肯定不會太好。原因在於夜間草吸氧放出二氧化碳而造成缺氧,魚在此處的生存環境受到破壞,釣不上魚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有草的釣位通常來講不錯, 但自然條件已發生變化,它也會隨之而變化。再如有“春釣灘,夏釣潭”一説,初春時寒流一來,突然降温,天氣驟冷,選灘很難釣上魚來,遠不如選擇較深的釣點。所謂“夏釣潭”是指盛夏時的雨後,氣温涼爽,溶氧增加,上游的新水大量注入,這時選擇深潭垂釣效果也不會太近人意。

再比如“某個季節在此釣位垂釣,魚獲可觀,其他季節來此釣位,用相同的釣法和釣餌垂釣,獲魚不多,甚至空手而歸。上述事實正應了一句諺語“氣候起變化,‘最佳’變‘最差’”。因而,在釣位的選擇上,要依據季節、水情、魚情等變化,而隨之變化,不能墨守成規。一二次的成功或失敗經歷,未必“放之四海”而皆準。

有的觀點認為,既然釣位不太好選擇,那就“廣種優造”,多撒 幾處窩點。這種觀點在理論上是行得通的,也是對的,但在垂釣隊伍日漸壯大,可垂釣水資源日漸減少的今天並不太容易實現。釣位的選擇要尊重自然科學規律,不 斷地總結經驗,去之糟粕,取之精華。選好釣位,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想而知,釣位的選擇對垂釣者來説是極其的重要。

二、釣餌的變化

萬物生存都離不開自然物質條件,魚餌是魚類繁衍生息必要的物質條件。就餌料的種類講可謂五花八門,不同地域的魚類和種類,不同的時令季節,魚對餌料的選擇也不盡相同。世間沒有萬能的靈丹妙餌,要想在垂釣中有所收穫,要分不同地域、時令季節、不同的魚類和種類對用餌做 到有的放矢,不能把某一特定的時間或特定的地點偶然獲得的成功誤當真諦,視為神餌,從春到秋一直沿用。其實質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只是偶然性,並非必然 性。這種運用魚餌的思維方式並不可取。瞭解各種魚的食性,科學地掌握餌料的運用,才能提高釣技水平,因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餌料的運用。

(1)餌隨魚變

魚可分肉食性、雜食性和草食性的。烏鱧、鮎魚等之類屬肉食性魚類:鯿魚、草魚屬草食性魚類;鯉魚、鯽魚屬雜食性魚類。窩中進的是肉食性魚類,不用葷餌去釣,它自然不咬鈎,儘管草魚是草食性的,你用葷食去搏,效果肯定不佳,如用酸臭餌去釣鯉魚,肯定也不行。因此,用餌應隨魚而變,加強用餌的針對性,餌料用對了路,也就必然會有收穫。如釣諺所説:“魚餌對口,魚獲滿簍”。

(2)餌隨時變

時令季節的變化,對魚類進食具有較大的影 響。一些雜食性魚類經過冬天的煎熬,加之春天又是繁殖期,需要補充大量的營養,這時它偏愛吃葷食;到了夏天,它們的胃口有了變化,偏重素食。一入秋季,它 們須儲備營養;隹備過冬,又開始食葷食。另外草食性魚類一年中的四個季節對餌料味的選擇也有不同的變化,如天熱喜食清淡,天涼偏愛味重的餌料,釣者用餌能 隨時令季節的變化而變化,獲魚的機會自然就增多,也應了那句“餌隨時變,獲魚無限”的釣諺。

(3)餌隨地域變

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的國家。南、北、東、西部地區的自然氣候環境有很大的差異,這些不同地區的同種類魚對餌料的選擇和進食習慣也各有不同,各有所好。北方的魚類普遍喜食玉米、 谷粟之類的糧食作物,口味偏重,喜濃腥;南方的魚類喜食米、面之類的農作物,口味偏淡,喜清香。地域的不同,如同南北、東西方人的飲食習慣不同一樣,餌料 的使用也要有針對性,略有側重。同一區域的不同水庫、魚塘周邊的自然環境條件也會有差別。同一區域不同庫塘的魚長期進食某一類的餌料,使魚形成對這一類的 固定餌料產生一種習慣性的依賴,養成偏口,因此在同一區域的不同水庫、魚塘垂釣時,對魚的食性習性應有所瞭解,餌料的使用應做到有的放矢。

三、釣組的變化

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庫塘,針對不同對象的魚使用釣組也會有所不同。釣組的搭配是否正確,是決定釣獲多寡的又一重要因素,對釣組的合理搭配和運用須考慮以下幾點:

(1)釣組隨魚變

用釣鯽魚的釣組去釣烏鱧等大型肉食性的魚 類,效果一定不好,不是折鈎就是斷線,因而釣不同對象的魚要使用不同釣組。如:釣鯽魚、鯿魚等小型魚類可使用小鈎細線:釣鯉魚、青魚、草魚等較大型的魚類 可用粗線大鈎。這樣可使不同的釣組充分發揮出各自的作用,確保釣獲成功率。

(2)釣組隨時令季節變

魚在覓食旺季非常活躍,搶吞食物, 此季節鈎線相對大和粗些,温度低,魚行動、吃食動作小,如果再用粗線、大鈎不利於魚的就餌,故必須做相應的調整。就一般自然規律而言,江、河、水庫的魚野 性大,吞食兇猛、動作大,且個頭相對也大,釣組的選擇應大鈎粗線,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折鈎斷線。而養魚塘的魚,由於不需要四處覓食,缺少大範圍的遊動,因 此缺乏活力,體能較差,所以釣組的選擇應小鈎細線,確保靈敏度,以提高上鈎率。

四、所釣之魚泳層的變化

魚在水中活動,不同的魚類都有相對固定的泳層。比如:鯉、 鯽、鮎魚等喜在水底覓食:鰱、鱅、鯿等喜在中層:而翹嘴、鰺魚等喜在水上層。但是魚的泳層也並非一成不變,當天氣燥熱,水中溶氧量減少時底層魚也會浮至上 層水面,當天寒地凍時水上層的翹嘴鮊、鰺魚也會躲到水下去取暖;水底有食物時,翹嘴也會潛入水底去爭食,水面浮着青菜葉,那些鯿魚、草魚也會浮到水面來享 受美餐。因此應審時度勢,及時改變泳層。

綜上所述,垂釣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需要垂釣者不斷地進行總結,去粗存精,去偽存真,根據不同季節,不同地域水域,魚的生活規律,採取應變措施,才能減少施釣中盲目性,贏得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