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説長壽湖手竿釣花鰺的技巧

長壽湖是有名的一個大釣場,裏面魚種豐富,能夠滿足大部分釣友。長壽湖的花鰺和鱖魚可謂是一對親密無間的兄弟,在長壽湖鱖魚較多的地方,也會有花鰺的蹤影。時不時一竿子下去,沒打到鱖魚,卻拉上一隻花鰺。下面筆者就從花鰺的生活習性、覓食特點、用餌選擇等方面來説説。

細説長壽湖手竿釣花鰺的技巧

一、花鰺的生活習性

花鰺是底層魚類,網上資料顯示其為雜食性品種,不過根據筆者多年的垂釣經驗來看,長壽湖的花鰺和其他底層魚的生活習性差別較大,主要體現在“居”“食”“行”三個方面:

1.居

長壽湖的花鰺的活動區域和鱖魚相似,喜歡居住在陰暗的巖石下或者洞穴中,特別是大河道旁、小灣子口等的堡坎下。因為此水域有流水,清澈的湖水帶來充足的氧氣和食物,特別是在冬季,水温在6~10℃的時候,小雜魚已經被鱖魚連吃帶追的驅離此類地域,所以在長壽湖中鱖魚出現較多的地域,常有花鰺被釣上來。

從表面現象來看,花鰺和鱖魚有相伴而居的習性,但從本質上分析是因為此地段的小雜魚大多已被鱖魚吃掉,釣手所用的線蟲等釣餌容易不被小雜魚等截殺,故而給為數不多的遊向魚窩之外覓食的花鰺留下了吃釣餌的機會。

因此筆者認為:花鰺和鱖魚沒有生物鏈上相依的必然性,而是鱖魚的食物正好是花鰺食物的競爭者而不是本身,所以二者相伴而居倒也平安無事。

2.食

花鰺喜歡吸食小型水生物的幼蟲,在冬季沒有這些食物來源的時候也吃些釣手拋灑下的糧食等作物的碎屑。在重啟釣友們的調教下,常用的水蚯蚓味道更容易被花鰺接受,就像重慶妹妹喜愛火鍋一樣,一旦用得恰當,“花姑娘”必當束手就擒。

3.行

冬季花鰺的水下棲息地一般都較深,和其他魚種一樣有沿着熟悉路線定時洄游的特性,但因它活動的水層完全是貼底,用首先通過引誘其他的雜魚入窩再引起花鰺的注意的做窩方法,效果不太明顯。

因此像競技釣法那樣找個讓人舒服的釣位頻繁拋竿做窩的引魚方法,在長壽湖釣花鰺是很難奏效的,其原因就是在長壽湖用商品做窩引花鰺很難找到合適的成品窩料;再因其數量稀少,儘管在釣鯽魚時有少量釣獲,但把花鰺當做主要垂釣對象還是近兩三年的事。

而通過多年來眾多釣友的不斷摸索和討論,已經基本掌握了長壽湖花鰺的行動規律,只有在其必經之路上打伏擊,方能奏效。當然如果能發現花鰺的洞穴和棲息地,那釣法應另當別論。

二、花鰺的覓食特點

花鰺的口形類似鯉魚,而且食物也和鯉魚部分相同(學名麻鯉想必源自此處),再從其完全向下開口的嘴型上看有點像觀賞魚清道夫,所以花鰺的進食方法絕對不象鯽魚那樣依靠擴張口腔後產生的負壓吸食,而是慢慢抿,就像人們吃帶小刺的魚肉,在抿食過程中留下可進食的柔軟的物體,吐出沙礫草根等雜物,所以當我們用O型橡膠圈套住線蟲垂釣時,就常會發現,浮漂輕輕動了兩下後再也沒有動靜了,那就是O型橡膠圈中的線蟲已被花鰺用抿食的方法將其吃完,這就是被釣手常説的花鰺吃食很“狡猾”的原因。

因此用線蟲作釣餌底釣,浮漂的反映很少是頓口,更多的是陰口或是慢慢的下滑。

三、釣花鰺用餌選擇

餌料方面,那最適合的是用活蟲餌,但這也有好幾種,其中包括來自北方的紅蟲,當然筆者也推薦釣友們使用本地的水蚯蚓,也就是常説的紅線蟲進行垂釣。

在重慶當地,能買到的線蟲從表面上看有兩種,一種細的、一種粗的。最常用的組合是用細線蟲和泥巴後成砣打窩,然後釣粗線蟲。

很多釣友都是在釣鯽魚的時候碰到的花鰺,窩料常用一些天然的糧食性食物,其中還包括釣鯽魚用的酒米等發酵類的窩料。不過釣花鰺用線蟲做餌料,最好不要用酒米。因為線蟲最怕的就是酒,如果將酒米也摻入其中,那線蟲立刻出現死亡。

因此,筆者在此建議釣友們用湖邊的淤泥和線蟲混合後握成團打窩。用量不必大,垂釣前2小時打窩即可。

四、擇日出釣

在長壽湖的釣手間流傳着這樣的説法:要想吃長壽湖的魚,就要學會看天出行。同理,想要釣花鰺,不選個好天氣,連花姑娘的面都見不着。

釣花鰺,必須具備一個前提——它要有開口吃食的慾望。在眾多影響花鰺食慾的因素中,氣壓和水温是起決定性的。

儘管花鰺一年四季都開口吃食,但最佳釣季是在冬末至初春,也就是1月底到3月末。此時,長壽湖的水温在6~10℃之間,小雜魚不再鬧窩,深水區食物較少,花鰺會結伴到岸邊覓食。

根據花鰺的習性和特別點,筆者學會了描繪氣象圖後,常結合氣象圖摸索花鰺的覓食規律,再參照水温、大氣壓等數據決定出釣的時間和行程。

五、釣花鰺的利器

根據花鰺的吃口特性,釣者要主抓真正有效的漂相,否則與“花妹妹”的無數次擦肩而過,只能換回無數次的回眸一笑。

要想抓住關鍵的吃口,不僅要學會識別哪個動作是吃餌,哪個動作是蹭線,還需做到提竿敏捷——從揚竿到魚鈎刺入魚嘴的時間要短,最長不超過0.5秒,否則必定錯失良機,簡而言之——“釣魚系統”的反應速度必須快。

所謂“釣魚系統”就是釣魚人加釣組。釣魚人為眼+腦+手臂的組合,要求反應靈敏,動作有力;釣組為竿+線+鈎的組合,要求反應迅速,忠實地執行釣魚人的指令。

釣魚人常年征戰水邊,反應不靈敏、手臂無力者甚少,那麼空鈎的原因只剩一個:釣組選錯了,其中最關鍵的就是釣竿。

近年來,筆者身邊的釣友們一股腦地更換了所有釣花鰺裝備,全部輕型手竿上陣,釣獲量激增。

對象魚決定着釣法,不同的釣法就要用不同的釣竿,所以,釣竿的選擇取決於在哪釣,釣什麼魚。

拿同一種魚來説,在競技池釣鯽魚和在長壽湖釣野生大板鯽的選竿重點就不一樣,特別是魚類資源較少的情況下,每天就那麼幾個有效吃口,釣者要想提高成功率,找準魚道順勢而為的伏擊式釣法比照搬競技釣用頻率換數量的進攻型打法有效得多。

所以,筆者建議想釣長壽湖花鰺的釣友不妨放下高效率的競技手竿,拿起成功率較高的輕型手竿,只有這樣才能抓住數量有限的吃口。

1.如何選擇一根好釣竿

細説長壽湖手竿釣花鰺的技巧 第2張

我們不妨回想一下比較常見的釣竿廣告介紹片:一根釣竿在展示完美腰身的同時還在前端吊幾瓶礦泉水,意在展示“完美的腰身沒死點,能經受大魚的衝擊。”與此同時還要提一句:“重量很輕,僅僅幾十克到近百克。”

事實上,通過這樣的介紹片,我們只看到了魚竿的強度,並未看見釣竿的敏捷性,更沒看到提竿的瞬間子線受到的衝擊力到底有多大。

其實,揚竿後能否成功上魚並非取決於釣竿的強度,現如今,斷竿的情況已經很少發生,主線的強度遠大於子線,也很少拉斷,最薄弱的環節便是子線了。在釣場上,因斷子線導致跑魚的情況頻繁發生,原因除了釣者揚竿刺魚的手法不恰當外,釣竿自身的調性未能將釣者揚竿的爆發力峯值轉化成子線承受極限之內的均勻拉力也是一個主要原因。可見,釣竿能否有效吸收揚竿對子線造成的衝擊是提高釣組整體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當然,釣竿過軟也不行。在長壽湖釣花鰺的條件很苛刻,釣點水深常在4米以上,因此魚竿和主線均較長,加之冬季魚的活性較差,吃口不積極,浮漂信號微弱,再遭遇風天,釣者想第一時間抓住信號不丟口很難做到,即便發現了浮漂微小動作後的大信號,實際上也已經錯過了揚竿的最佳時機。這個時候,釣者提竿往往很急,無法控制揚竿力度,斷子線的情況便發生了,跑魚也就在所難免了。

2.釣花鰺魚竿應有的特點

輕——確保釣者抬手就能完成揚竿動作,不必費太大力氣;

挺——確保竿子揚起後第一時間帶動線組拉鈎刺魚。

除此之外,釣竿的腰力不能太硬,要既能傳遞刺透魚脣的拉力,又能緩衝竿梢上揚帶動線組時突然產生的拉力。這種竿子往往較長。

只有這樣的魚竿才能確保釣者第一時間抓住花鰺的吃口並牢牢刺中魚脣且不激怒它,然後再通過竿身拉直主線,既要有彈力又不能被拉死,以緩解花鰺中鈎後的瘋狂衝擊。花鰺的爆發力有限,只能衝出3~5米,然後便是強弩之末了,此時釣者便可順勢拉其回頭。

雖説這種半斤以上乃至過斤的花鰺談不上巨物,但畢竟還是有一定力道的,加之冬季線較細,釣點較深,所以不能直接飛魚上岸,需化解花鰺向外的衝擊力並以一定的拉力牽引其迴游後再拉其出水。

不僅是花鰺,所有的中小型魚,只要它的衝擊力不超過2~3千克、速度不超過1米/秒、逃跑時的衝刺距離不超過5米,這類輕型手竿就都能勝任,反覆幾個回合就能讓魚乖乖就擒。

這類輕型手竿便是並繼竿,與日本“黑拉”釣竿相似。目前,國內市場上這種高檔並繼輕型手竿仍以日韓製造為主導,筆者尚未找到能與之媲美的國貨精品。

然而,價格居高不下的日韓並繼竿讓很多釣友望而興歎,目前,用國產輕型振出竿加裝導線環的方法改裝成的輕型“前打竿”可藉助線輪的泄力減輕揚竿產生的衝擊力對子線的損害。這種前打竿在釣鯽魚的同時還可以兼顧鯉魚和草魚,儘管重量不如並繼竿輕,但其相對低廉的價格加上有迴旋餘地的線輪使其廣受好評。不過,對於將花鰺作為對象魚的釣者來講,還是並繼竿配上固定長度的線組更能體現出這種釣法的技巧性和刺激性。

用並繼竿和振出竿拋餌的區別主要體現在準度上。用過這兩款手竿的人都知道,如果竿子較長,特別是超過18尺(5.4米),達到21尺(6.3米)甚至24尺(7.2米)的竿子,僅僅用手而不借用小臂進行拋投時,略微重頭的並繼竿的準度要比振出竿好得多。

國產18尺振出竿主要是針對大體型鯽魚、超過3斤的鯉魚甚至體型更大的草魚設計的,釣這些魚所用的商品餌料比重往往較大、很好拋投,所以準度不是挑選釣竿的重點。而在長壽湖釣花鰺使用的是紅線蟲,那種輕飄飄的感覺讓拋投者不再那麼自信,特別是在微風天氣,很難拋準,所以在挑選竿子的時候,準度就成了最重要的指標,比“輕”和“挺”更重要。無疑,並繼竿是最佳選擇。

細説長壽湖手竿釣花鰺的技巧 第3張

六、釣花鰺的線組

釣花鰺對線組的要求比較特別,主要體現為兩點:一是對懸墜底釣法的線組做細微改進——在鈎子附近加一小塊鉛皮,確保鈎子能真正到底,使小鉛墜到魚鈎間的一小段子線平躺在水底,這樣既能確保花鰺覓食時沒有阻礙,又能確保線組有一定的靈敏度。花鰺一旦吃入餌料,很容易帶動小鉛墜並拖動浮漂,釣者只要發現浮漂有動作便可揚竿刺魚,效果不錯。

釣花鰺最常見的調釣方法是空鈎半水調1目,掛紅線蟲找底後,釣小於“雙鈎到底後的目數N”(半水空墜無鈎時露出的目數),該調釣方法鈍中帶靈,最大特點是對拋投要求低,只要水底起伏不平的範圍值在1~N之間,水下子線就基本是直的,釣者只要發現浮漂有動作就可揚竿刺魚。一旦目數在N目及N目以上,説明子線開始彎曲,線組進入較鈍的區域;當鉛皮觸底時,浮漂的露目應該在N+1目以上,也就是釣跑鉛。

釣花鰺對主線要求不高,1號主線足矣,畢竟花鰺的個頭不算大,冬季活性不是很強,更何況並繼竿的腰力範圍廣,只要不出現“拔河”,1號主線足以應對花鰺的掙扎。

釣花鰺的子線要柔軟些,沒有記憶性,恢復快,不打卷,否則花鰺抿食紅線蟲時,微弱的吃食動作不足以拉直打卷的子線,也就無法帶動浮漂。

釣花鰺的鈎子最好用鋼性好的細條鈎,鈎尖要鋒利,號數要儘量小,常見的綁鈎方法如下:

1.單線單鈎

方法和平時綁鈎一樣,子線長度以150~250毫米為宜,太短了魚容易發現鉛墜,太長了鈎子到底偏慢,容易被中層魚截食。

單線單鈎掛線蟲的兩種辦法:

①橡膠圈掛細線蟲

筆者常用4號溪流倒刺鈎,刺透橡膠圈套上紅線蟲即可。套紅線蟲時有兩點注意事項,一是使用線蟲夾,這樣乾淨些,二是橡膠圈擴張到一個黃豆粒大小後,直接扣壓在線蟲餅上,要旋轉一下線蟲夾之後再鬆勁,此時橡膠圈緊緊箍在線蟲餅上,抽出線蟲夾後拉直子線,兩坨黃豆大小的細線蟲就上好了。

②鈎尖刮粗線蟲

用止血鉗或鑷子夾註魚鈎的鈎柄,將單鈎鈎尖直接在線蟲餅上刮蹭,直到鈎子全部被粗線蟲掛滿。

2.單線雙鈎

這種在一根子線頭綁兩枚鈎子的綁法,繞線的圈數要達到12~15圈,否則容易脱落。筆者建議使用比單線單鈎法略小1號的細條鈎——如3號鈎進行雙鈎並繞,因為單線雙鈎的重量要大於單線單鈎,小一點的鈎子入口性更好些。

單線綁雙鈎的目的是,在刮掛細線蟲時,並在一起的鈎條能夾住它們,拋竿沉底後總有一些細線蟲殘留在鈎上。

單線雙鈎的掛餌方法與單線單鈎刮粗線蟲法大同小異。不同的是,此法最好用活性好的細線蟲,鈎尖一定要鋒利,以便掛上更多線蟲。

3.輔助小鉛墜綁法

紅線蟲的密度較低、重量輕、沉底慢且易被小雜魚截食,藉助小鉛墜能使線蟲快速到底,還能使小鉛墜到魚鈎間的子線平躺於水底,不妨礙花鰺覓食。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小鉛墜的存在,魚吃餌所引起的浮漂動作將大打折扣,釣者一般只能等待緩慢的黑漂或浮漂持續上頂時才能提竿。

輔助小鉛墜綁法掛線蟲同單線單鈎掛橡膠圈的方法一樣。

小貼士

所謂“雙鈎到底後的目數N”,是指不掛餌,空鈎調完1目後剪掉鈎子,浮漂露的目數。比如,剪掉鈎子後露出的目數從1目漲到7目,那麼N就等於7;垂釣時如果雙鈎躺在水底,那麼露出的目數應該是7目。當目數在2~6目之間時,子線的彎度都不大,線組都比較靈。當露目達到7目並且超過7目時,説明鉛皮觸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