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西雙版納的幾種民間野釣方法介紹

在我國美麗的西雙版納,是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那裏的江河溪水資源豐富,各種野生魚類繁多,最常見的有鯽魚、鯉魚、鯿魚、魴魚、鮎魚、江拐魚、羅非魚、河鰻魚、大 嘴魚和花尾巴魚等。這裏匯聚了雲貴川湘滬等各地人口,而且上世紀80年代後曾有一些老撾人在這裏暫住,通過互相學習交融使這裏的垂釣方法花樣繁多。除了傳 統竹手竿、長線筒外,還有抽釣、過江釣、排釣和拉釣等較具特色的垂釣方法,下面我們就來一一説明。

一、抽釣

提 到西雙版納,就要説説傣族人民了。傣族靠水而居,他們捕魚方式很多,其中釣魚以抽釣具代表性。釣竿由一段長約1米且有4個節的竹片削制而成。竿身削成直徑 約0.6釐米的圓形或橢圓形,竿梢至第二個竹節削扁平,中間兩個竹節對角削好用來存線。制好後把漁線拴在竿梢上,然後把所需的漁線纏繞在對角竹節內,拴上 小號魚鈎即成,無需鉛墜。抽釣受季節影響顯著,只能在每年1~5月垂釣,用蜉蝣幼蟲和飛螞蟻為餌效果最佳。垂釣時站在急流處讓水快速送線而不至於掛底,然 後隨時抽拉釣竿。有魚吞餌時有震力傳來,魚越大力量越強,這正是抽釣所具有的獨特魅力。抽釣要特別注意安全,以人站在急流中不感到吃力為好。魚獲多為當地 俗稱的生活在急流的“溜子魚”,以及鯿魚、魴魚和紅翅膀。

二、過江釣

來自老撾傳人,過江釣法對人數有要求,適宜倆人以上操作。用一條比河面稍長,直徑4~7毫米尼龍線做主線,每隔100~200毫米置一腦線(魚鈎和 腦線大小根據該水域魚類品種大小而定)。用一塊長約60釐米的輕質木板兩頭刻槽,把過江釣線纏繞在上面備用。此法可全年施釣,只是3~5月效果極差。具體 方法是:在稍平緩的深水區域把過江釣一頭綁在岸邊樹木樁上,用小船放過江釣。運到對岸後繃緊拉直綁在樹木樁上,再拉住主線乘船往回覓鈎掛餌。魚餌用蚯蚓、 河蝦、幼蟋蟀和小魚,魚獲多為大個紅翅膀(鯉科)、鯿魚、魴魚,偶有鬍子魚、面瓜魚等名貴魚上鈎。

我國西雙版納的幾種民間野釣方法介紹

三、排釣

也 是來自於老撾,俗稱小釣竿,用竹削制而成。竿型呈上扁下橢圓形或圓形,竿底削尖。釣線比竿短二十釐米左右,竿長50~150釐米。每年河水泛漲而渾濁時是 排釣的最佳時期,只釣小黑魚、江拐、鮎魚、河鰻魚、羅非魚、小白魚(鯿魚、魴魚、鯪魚等有鱗小魚的統稱)。具體方法是:將小釣竿掛葷餌拋入水中蘆葦、雜草 空隙中,竿底插入河岸泥沙土中即可。每人一次可沿河溪置排竿30~50根,放好竿後帶上蚯蚓筒和魚簍來回巡視換餌和取魚獲。也可當日黃昏置竿,第二天早晨 收竿。此法偶然能釣到鱔魚、甲魚、鯉魚、草魚、白鯧魚等,因此一般都選用6~8號線和11號鈎,並用大蚯蚓做餌防止小雜魚鬧餌。

四、拉釣

是 一種無鈎釣法。每年5月頭幾次河水微漲且越渾濁越好,專釣河鰻與花尾巴魚。具體方法是:用一根約1米長竹棍,在棍子一段隨意綁好十根左右長約20釐米的細 毛線,釣淺把完整的蚯蚓用毛線拴緊。一般情況下,一根線上可以綁3~6條蚯蚓。然後備一魚簍和塑料盆,走到估計有魚的急流淺灘處,把拴有蚯蚓的混子插入水 底。因花尾魚吞食兇猛,所以持棍的手能感覺到魚吞餌,這時可以稍等一會兒再提竿,也可以每隔幾分鐘迅速提竿放入盆中。這時常有體小、無鱗但肉質鮮美的花尾 魚與河鰻魚,因吞食蚯蚓而被帶到盆中成為魚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