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溪流中展示飛蠅釣的魅力

一、引述

如何在溪流中展示飛蠅釣的魅力

若蟲,是指昆蟲在羽化成蟲之前的一個生命階段,初級翼可見。但在飛蠅釣法當中,用“若蟲”一詞來涵蓋正在形成的水下昆蟲的所有形態,只是一般慣例。飛蠅釣法發展這數百年來,已衍生出非常繁雜的濕蠅玩法,不少是偏離了若蟲的“本質”。就像現在的台釣法已經完全覆蓋了它最初的“調4釣2”模式一樣。

二、若蟲的種類

若蟲在飛蠅釣魚當中是不可或缺的毛鈎款式。所有溪流水體的生活形態中均存在着大量的若蟲蹤影,在水中完成絕大部分生活史。常見種類如蜉蝣目、毛翅目和襀翅目的稚蟲,就是仿製毛鈎的自然樣本。但嚴格地説它們並非完全意義上的若蟲,只具稚蟲期,不具若蟲期。但是在飛蠅釣法的歷史上,它們仿製樣本統稱若蟲式毛鈎而無稚蟲式毛鈎叫法,這是一種國際上的約定俗成。作為昆蟲綱中不可或缺的生物類羣——有翅目。瞭解這個羣的分類和構成,將對飛釣這一運動形式起關鍵作用。

蜉蝣目的成蟲是大家所熟悉的,原變態昆蟲,其稚蟲長筒形,兩端稍尖,觸角長,具緣毛,常棲身於山溪泥沙中。

毛翅目昆蟲通稱為石蛾,幼蟲稱石蠶,完全變態昆蟲,藏在自己做的巢繭內。

石蠅科是襀翅目最大的一科,幼蟲通常有絲狀氣管鰓、肛鰓,胸部分節明顯,中、後胸背板具有兩對後伸的翅芽,胸足強壯,末端具二爪,棲息於溪流石礫底部。

以上三大類昆蟲的稚蟲是溪流魚類的主要食物源,在溪流生態系統中佔據重要位置,它們在飛釣當中被稱隱者,在溪流邊你隨便翻開一塊石頭就會見到它的蹤跡。它們的整體形態均具昆蟲水下的生命週期的共性,6足及膜翅是大眾特點,是國外的飛迷仿製最多的若蟲式毛鈎的範本。

我們明白了溪流魚的食物種類和特點後,那麼若蟲毛鈎的製作,就顯得比較容易定型了。對於飛迷高手來説,選材與製作毛鈎都不是問題。拿若蟲毛鈎來説,製造材料來源廣泛,如皮革、橡膠、任何一種絲線甚至木材。毛鈎的仿製其實就是釣手時間和經驗的積累,當然還需要那麼點兒靈感。如果你實在是勉為其難,那麼就試一下整盒的蠅蟲鈎吧,或許這是一條不錯的捷徑!

三、目標魚的指示點

偌大的一片溪流,魚在哪兒?毛鈎往哪兒拋投?對於新手來説,這的確是個問題。飛蠅釣的要點是在於你是如何看中一條山溪的,你必須要對其有點兒認識,包括溪水的深度、寬度、魚種和森林濕度、林木種類和昆蟲類羣。這些兒看似毫不相干的知識,實在是能決定你揹簍中漁獲的多與少!通常我們選點,要較多考慮自然標本的藏匿之所,若蟲式毛鈎使用的對象多是急流區、平灘和吊水瀑布下較深的淵潭,那兒是若蟲標本的棲息地,同時也是目標魚最易聚集的地方,找到了標本也就找到了溪流魚。

四、操作方法

拋投和若蟲在水中的狀態雖無嚴格的規範,但仍須注意一些必要的操縱手法讓毛鈎依據水體的狀態,在水下表現自然。

1.急流區的一般作法

必須使用浮性前導線,無須加鉛。它的拋投方式不能像使用幹蠅時那般逆流向上拋,要在正前方12點鐘方向或稍向下端一點的位置,比如在10點鐘方向或2點鐘方向。毛鈎飛到水流上後,飛迷從捲線器上扯下主線的速度,應該跟得上若蟲在水流中行走的速度,可稍稍滯後那麼一點點兒,讓主線不時地牽制着毛鈎下沉一段距離後上浮,再下沉,再上浮,摹擬被急流衝下、隨波逐流的稚蟲。若蟲在急流區的操控手法與濕蠅的手法並無二致,但它的傳導訊號卻與幹蠅有着本質的區別:使用幹蠅時我們知道主線的狀態是鬆弛的,溪流魚捕食的信號,是靠翻開來的水花提示的,一旦主線繃緊,會拽着幹蠅沉水,使之表現非常不自然;使用若蟲毛鈎時正相反,是靠全程搜索中繃緊主線,靠主線組來傳遞水下魚兒上鈎的訊號,那種“頓線”的感覺非常清晰!尤其是黑龍江茴魚,訊號有時是非常急促的“嘭嘭”兩下感覺,飛迷們如果稍慢半拍,主線會被急速地扯出去一段。

急流區飛魚一般不必考慮提竿滯後的問題,急速之下,目標稍縱即逝,溪流魚抓食中吞嚥的口味很是到位,這是急流區飛魚的特點。

2.平灘區

平灘區是考驗飛迷的飛釣技術是否精湛的釣場。別看平灘區的魚不大,但魚羣的組成是很複雜;最讓飛迷們頭疼的是由於平灘區水流趨緩,石頭裸露、林立,會沉降許多上游衝下來的枯枝斷杈。如果你攜帶的毛鈎數量不是很多的話,還是找波浪勻稱的水面去玩吧。

在平灘區飛釣,拋投手法很關鍵,這就需要飛迷平時多練習。平灘區的飛法,需要將前導線縮短許多,有1米多長也就夠了。毛鈎一般不加咬鉛,但前導線上最好用棉線綁上球形短漂做為提示信號,也可定位水層。平灘區的毛鈎使用號數儘量要偏小。飛平灘區的操作方式是:首先你要對自己的飛展藝術有信心,指哪打哪兒,以避開障礙物。操作的要點是:毛鈎落水後釣手的動作要靜止2-3秒,然後輕輕回拽一下主線,讓若蟲在水流之下平緩遊動。幅度不應過大,要挑起竿子,不讓若蟲拖底,以免掛底損失毛鈎。也可或左或右地擺動竿子,拖拽着毛鈎沿着石頭的邊緣遊走。因為在平灘區,溪流魚就躲在石頭的縫隙內(假若你的技術不佳,建議免去這一步驟)。挑起竿尖,輕收回線,利用竿子的擺動控制毛鈎在水中的位置,從障礙物中拽回若蟲。復拋,逐一標點搜索目標。

3.淵潭區的搜索

一類是利用瀑布下的多種狀態的水流,自然摹擬若蟲在水下的狀態,逐一搜尋找各個標點。操作中還是要利用主線的繃緊狀態獲取目標魚的咬鈎訊號,與釣急流區沒有區別。但需要注意的是:當若蟲毛鈎移出急流後應視為移過標點,收線另投。一般來講,這是傍晚的時光,在溪流魚活性大時的釣法。

釣潭中,多為搜索較大體型的溪流魚的釣法。飛線時需要注意要扯出足夠的主線,要讓在空中飛舞的主線不會少於全線的四分之一,才會有足夠的能量來積蓄竿子傳導過來的力量拋遠,因為大型魚不會遊弋在你的腳邊。在毛鈎落水、主線收直後,可將竿頭左右擺動,製造若蟲在水中走走停停的樣子。遊、停、頓、躍,是若蟲在羽化半成蟲之前的典型行為表現,要讓毛鈎動起來,只有誘餌呈現動態效果,才會吸引溪流魚的視線。不要擔心若蟲的角度問題,因為溪流魚的視野範圍非常寬,可達95%以上。若蟲的“停”或“頓”之後的“躍”,相當於我們釣手竿中的“逗”!試着構想一下:當魚兒貼近一隻停頓下來的蟲子跟前,它該如何表現?當然是“躍”啊!猝然中做出的逃竄動作,會讓捕食者來不及思考。但是若蟲如果只是平緩地遊動或者是貼近的主兒沒感覺那就麻煩了,往往這就是魚兒只跟目標而不下口的原因。“停”、“走”、“頓”、“躍”,是釣深潭的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