磯竿與滑漂釣法的技巧探討

一、磯竿的認識

在12年中旬新添置兩根5.3米的磯竿,一個月後第一次學習使用,當遠投竿用,掛30克鉛墜釣30米遠;這次體驗的主要精力有一半用在了竿尖纏線上。在接下來的一次野釣中見識了釣友海鯊玩磯竿滑漂釣法,覺得十分新奇,同時也接受了他對我的“啟蒙教育”,對海釣浮游磯釣如何演變為淡水磯竿滑漂釣法、線組做了哪些改變等有了初步認識。

再一個月後,因釣點水位很深,離岸5-6米處就達到了5-6米水深。那天魚口不好,想釣離岸7-9米或更遠的地方,6.3米的手竿夠不着,於是嘗試改用磯竿釣定點。這一次與第一次的情形差不多,因沒有較好的掌握磯竿的使用要領和技巧,竿尖總是纏線,上下擼漂也不方便,操作起來也不像手竿那樣順手、輕便,仍然頻頻出現竿尖纏線問題,搞得心煩意亂。

有了這兩次經歷後,在潛意識裏有些排斥用磯竿垂,直到2012年9月的一次野釣中才在冰山釣友(因喜好抓死口,漂不黑或不是有力的大頓口一般不提竿,海鯊稱之為“不提大師”,後來改為有些佛家法號意味的“菩提大師”)的指導下第三次拿起了磯竿,玩滑漂釣法。

在菩提大師的指導,這次不再像前兩次那樣頻頻出現竿尖纏線的現象,上下擼漂也變得十分方便了。隨着使用次數多了,逐步掌握了磯竿使用要領和技巧後,操作起來感覺與手竿一樣順手、輕便,對磯竿的認識隨之徹底發生改變。現在,它成了我最好的夥伴、最常用的魚竿裝備。

現在回想起來,最初的排斥是因為對它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不瞭解,缺乏基本認識;後來接受它、喜愛它,是因為在有了基本的體驗和釣友的指導下,通過反覆的練習掌握了操控它的基本技能。磯竿的諸多優勢許多大師有非常系統的總結,我的突出感受主要有以下兩點:

磯竿與滑漂釣法的技巧探討

1)適應惡劣環境能力出類拔萃

野釣的地理、水文環境千差萬別,有時會遇到或陡峭或破碎或草木叢生的複雜的地理環境,釣位的選擇受到很大限制,甚至安置釣箱或釣台或馬紮這麼巴掌的的地方都需要通過人力深加工,再加上近岸水中有成片高矮、大小不一的草木,要找到一個適合的釣點非常困難;有的是釣位處地形陡峭,可距岸5、6米甚至更遠距離的水位很淺,不是魚路、更不藏魚,不適合做釣點,等等許多你想象不到的複雜情況下,手竿很難應對上述複雜情況,而改用磯竿垂釣就變得輕而易舉,所有難題都能迎刃而解。這是我的親身體驗,也是我後來對磯竿親睞有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2)操作空間靈活多變

無論是滑漂釣還是定點釣或遠投、釣近還是釣遠、釣深還是釣淺,施釣者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自主選擇,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只要你想得出來,磯竿都能幫你實現。

總之,個人認為在淡水水域,磯竿是“萬能竿”。

二、磯竿垂釣方法

本人使用磯竿一般以滑漂方式為主。

1)對滑漂釣法的認識和體會

最初學習這種垂釣方法,不是因為好奇、求知而主動為之,純粹是被逼無奈、鬥智鬥勇的結果。誰逼的?魚唄!

記得2012年9月上旬某日,氣候、水情與往日無異,可魚情卻發生很大變化,不僅我的釣位釣點無口,其它釣位釣點除了釣獲一、二尾小鯽魚外同樣如此,一羣釣友們使出了渾身解數也沒有任何改觀,閒得心裏發悶——“你趕緊上一條魚,哪怕是小白條我也要用抄網給抄起來”是那天最能反映大家當時那種無奈心態的一句話。水庫裏的魚兒似乎得到了龍王爺的指令,全天停口,大魚不吃食、小魚不鬧口,浮漂好似泡在水缸裏一絲不動,加上北京7.21暴雨後水位暴漲6-7米,水下有許多被淹沒的樹木以及釣位周邊地形陡峭,6.3米的手竿要調整釣點也沒有多少空間。

在下午5點左右,腦海裏突然閃現出何不趁此機會學學磯竿滑漂釣法的念頭,想到就做。於是找到菩提大師請教,大師就是大師,三下五除二給綁好滑漂懸墜釣組,並傳授了滑漂釣法的要點和技巧。

按照菩提大師講的要點和技巧,先將棉線結調至設定水深,然後調漂、掛餌、拋竿,抬竿收線使浮漂(實際是餌、墜)露出設定釣目、架好竿,靜候大魚就食。

這一事前毫無預期目的的改變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浮漂開始出現動作,揚竿中1斤多的大鯽。儘管不是巨物,但也一下子趕走了籠罩在心中一整天的霧霾和身體的疲乏,黑雲密佈的天空終於見到了一絲陽光!在晚飯後的夜釣中,感覺自己不是置身於皓月當空的美麗夜色中,而是身處陽光明媚的藍天下,當晚除了收穫一尾10斤大鯉,還有熟練磯竿操控技巧、竿尖不再纏線、磯竿配合滑漂懸墜釣組產生的強大的適應環境的能力等意外收穫。

2)磯竿滑漂懸墜釣法的基本方法

1.釣組配置

所用配件除了手竿常用配件(僅將漂座改為帶金屬環的漂座),加上棉線結和擋珠(豆)即可。配件裝配順序自竿尖到魚鈎方向為:

棉線結→擋珠(豆)→活動漂座→2顆太空豆→鉛皮座→1顆太空豆→八字環→子線。

磯竿與滑漂釣法的技巧探討 第2張

a.棉線結

可上下移動,起設定水深、控制浮漂移動範圍的作用。因棉線節對線的握裹力較小一旦跑位後難以發現,因此打結時的纏繞方法及其結的大小和鬆緊程度要把握好,以能夠擋住擋珠通過和收放線與導環摩擦時不發生移位為標準控制。有的直接用小號太空豆代替。

如用海釣的活動漂座,因其過線孔小,可取消擋珠,此時的棉線結實為上擋。

b.擋珠

擋珠過線孔小於棉線結,在棉線結和活動漂座之間起到阻擋活動漂座防止其因過線孔較大穿過棉線結的作用,有小圓球形和半圓形。如採用帶金屬環的活動漂座,一定要加擋珠,因金屬環過線孔太大;如用海釣活動漂座,則可取消。

棉線結和擋珠可稱為漂座上擋。

c.漂座下擋

作用是限制浮漂的下端位置,避免其和鉛墜等前端釣組發生纏繞。用一粒太空豆即可簡單實現,其位置可根據在線組自然下垂時,漂尾在鉛墜上方1-2釐米的地方固定。

鉛皮座、八字環、子線正常裝配即可。

2.調漂與找底

調漂前,先在鉛墜上方的適當位置打上棉線結(方便操作、確保半水狀態),根據自己的喜好調整浮漂至設定的調目後,再將該棉線結剪掉(一定小心細緻不要傷了主線)。

找底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預定水深找底。先確定釣深,比如5m,將漂座上擋,即棉線結上移至距底鈎5m的位置。拋擲稍微遠一點,在浮漂剛沉入水中時開始輕抬竿、慢收線,直到漂尾露出希望的目數,該位置就是最佳垂釣位置,前提是每次拋擲的角度偏差不要太大。二是預定釣點找底。與手竿台釣找底方法一樣。拋擲到預定的釣點後通過反覆調整漂座上擋(棉線結)的位置直到漂尾露出希望的目數,要求每次拋擲能準確到同一釣點。

兩種找底的方法各有優劣,可以根據自己的拋竿技術和個人喜好選擇。第一種找底方法相對簡便,棉線結只需移動一次,做窩時記得將窩子做大些即可,因為每次拋竿偏差較大。第二種方法相對繁瑣,需要多次調整棉線結,在無人幫助的情況下,你會感到比較費時,同時要求你有比較高的拋竿技術。如果拋竿技術一般,建議採用第一種預定水深找底的方法。

磯竿與滑漂釣法的技巧探討 第3張

3.魚鈎與子線

由於此釣法主要針對野生大體型魚,建議用9號及以上的粗條鈎,且採用單子線,即單鈎。為什麼?有過野釣經歷、經驗的漁友或許都有中魚後掛底、掛樹枝而跑魚的痛苦記憶,因大魚中鈎後在水中瘋狂穿梭、東奔西突的本能反應和野釣水底複雜情況大大增加了掛地球的機率。自己也是在多次親身體驗後,無奈之下將雙鈎改為單鈎。不信?你就試試,反正我信。

4.漂座和浮漂

漂座有兩種選擇,一是磯釣專用漂座;二是帶金屬環的普通漂座。前者因自身重量較後者大許多,會抵消浮漂的部分浮力,如果浮漂的浮力不夠大,建議用帶金屬環的普通漂座。

浮漂的選擇至關重要。為了保證拋投距離和準確度,鉛墜一般較重,相應的要求浮漂的浮力也較大,千萬不要用台釣浮漂,它或許在不加鉛皮的情況下都可能在水中消失的無影無蹤。建議湖庫深水大漂,一來吃鉛較重,一般10克以上;二來漂身、漂尾較長,利於應對高差較大和坑窪不平的水底。

5.漁輪和魚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漁輪由於操作頻繁,重量應儘量小些,便於靈活操作。建議根據個人能力盡量用好點的輪子,規格2000以上,能繞下5號線100~150米。

魚線建議使用3~5號尼龍線。雖然磯竿博魚主要靠磯竿的韌性和漁輪的泄力,但如果魚線太細則漁輪的泄力需調的很小才能防止切線,這樣不但會給魚以過大的掙扎空間也不利於消耗魚的體力。線太結實更不可取,大馬力線首先是切水性差,其次是拉力遠大於魚竿和漁輪的承受能力,可能造成斷竿或損壞漁輪。

6.磯竿的選擇

應綜合考慮野釣的水域面積大小、水位深淺、水生植物以及釣位附近的地形地貌和植被、對象魚的大小等情況,結合自身的經濟能力選擇磯竿的長度、型號、品牌。我最初用的是1.75號、5.3米長的西馬諾磯竿,對竿的長度十分滿意,因為垂釣的水域面積較大、水深大、水下樹木較多,且地形複雜、植被茂盛,這個長度很適合。但是,由於對象魚以大體型的鯉魚、草魚、青魚為主,1.75號的強度顯得偏軟,加上自己喜歡對抗性博魚的那份感覺,後來改為4號、5.3米的大島磯磯竿。

總之,磯竿滑漂釣法是一種適應能力很強的垂釣方法,無論水情如何變化,還是地形如何複雜,它都能夠輕鬆應付,我之所以能夠愛上他,亦緣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