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釣鯽魚的懸墜、傳統結合釣組使用方法

釣魚線組懸墜長腦線的懸墜釣法以其先進、高效、輕鬆的釣法風靡全國的競技賽場。墜沉底的傳統釣以簡便、萬能、低消耗深受廣大休閒野釣愛好者的青睞。兩種釣法如何相互學習、取長補短?

冬天,在大面積、光水面水域釣鯽,難度進一步加大,水廣魚稀,誘魚聚集困難。此季節鯽魚喜歡吃蚯蚓等活餌,對傳統釣是一個優勢,但長竿長線的“甩大鞭釣法”做窩和垂釣要做到同一點,就不太容易。特別是採用“多點輪釣”時更是如此。遇到風浪,星漂容易漂移,鈎餌移出窩點區,就很難再有魚上鈎。

用懸墜釣法,雖能很好解決誘釣合一和風吹漂移的問題,但天冷魚遊動不積極,並且此季節魚大多數對腥香的商品餌不太感興趣,無倒刺小鈎又不適合穿蟲餌,所以這個季節懸墜釣效果比傳統釣效果差是肯定的。

因此,要結合二者的優勢,改進懸墜釣組結構、用蚯蚓作餌就是一種自然而必要的選擇。懸墜釣的無倒刺小鈎不適合穿蚯蚓(容易滑脱)筆者推薦用有倒刺的長柄鈎。釣組結構和觀漂提竿時機的掌握則是這種新型釣組釣法的兩大主要技術。

冬釣鯽魚的懸墜、傳統結合釣組使用方法

一、 單餌鈎雙墜式

利用懸墜釣組的主線、魚漂等,改雙鈎子線為單鈎單線。準備1根15釐米左右的單鈎腦線,在距鈎3~5釐米的地方繫上一小墜(調試後再縛)。正式垂釣時,小墜和鈎都卧底,與傳統釣相同。主墜仍懸離水底,所以又保持了懸墜釣的基本特點。調試分幾步走:

1、 在不繫子線的情況下,懸墜半水調高目(比如10目或者漂尖全出水面),這個目數就是釣者預先設定的魚吞餌上浮離底的距離即魚漂能升起的最大值。(冬天魚吞餌後抬升的距離不會太高,鯽魚越大,抬升量越小,能超過預定調目的大抬升,絕大數是翹嘴和白條魚)

2、 在主墜上添加一片細長的鉛片,把魚漂調至半水或1目。然後取下它,再繫到子線上去。這個小墜的作用是魚兒吞餌後能順利帶動其離底,使魚漂能升起。

3、 在主墜下方的“8”字環上繫上帶鈎的子線,把那片細長的鉛皮,夾緊在子線上。位置按魚情需要而定,魚猾時,小墜與鈎的距離大些;釣生口魚,墜與鈎的距離小些,一般3~5釐米左右。

4、 穿上蚯蚓,用不着找底,漂尖出水2~3目即可垂釣。此時的釣組是懸墜拉緊主線不沉底,小墜沉底,鈎餌卧底,小墜以上一段子線略傾斜鬆弛。如遇風浪走漂,可上移魚漂釣遲鈍或者另加小鉛片包入小墜上(重量越小越好,以能止住魚漂不再帶動餌鈎移位為原則)。

觀漂與提竿時機:

傳統釣由於魚吞餌後遊走才能反映到魚漂上,如魚兒在墜附近吞食,移動幅度不太大(冬天經常有這種現象),星漂往往沒有反映,有時無信號提竿卻有魚中鈎。而上面介紹的單餌雙墜釣組,漂與釣組的聯動效果較好,魚吃餌魚漂滯後反應的時間短,所以要防止提竿過早,魚漂還在上升,就不能提竿。

分析這個釣組結構,可以這樣認為:魚吃餌的第一階段,由於小墜着底,魚吃前伸3~5釐米的鈎餌時存在着一個盲區,魚漂不會有絲毫反映,當銜餌慢慢遊動,突破這個半徑3~5釐米的半球型盲區時,帶動小墜離底,釣組配重減輕,魚漂得以慢慢提升。如果魚兒快速移動引起懸墜的移動,那魚漂表現為持續下沉直至漂尖沒入水下。從魚漂升起的目數可以推測魚兒離底的大致距離(應等於魚漂上升距離+3~5釐米)。所以提竿時機可以這樣把握:魚漂上升,説明魚已經帶動小墜抬升、抬升結束,魚已調整身體至水平,準備橫向遊動,此時即可提竿。為穩妥起見,也可以再略等幾秒鐘揚竿。凡是先抬漂後再橫移或下者,鈎入魚口較深,中魚後脱鈎概率很小。

冬釣鯽魚的懸墜、傳統結合釣組使用方法 第2張

二、不同餌雙墜式

把標準懸墜釣組的長子線鈎換成蟲餌鈎,並在這根子線上繫上一小墜,兩鈎相距5~7釐米,小墜距鈎同樣3~5釐米就成為一鈎裝粉餌、一鈎裝蚯蚓的新釣組。為保證魚兒安心吃食,小墜離鈎3~5釐米,所以雙鈎距離拉大了。

從理論上講,兩鈎都有上魚的可能,但實際垂釣時,魚食兩種不同性質的餌料所表現的魚漂語言截然不同——食蚯蚓:先緩慢抬升後下為主;食粉餌:快速短時下為主,使釣者很難快速準確判斷並提竿。因此粉餌鈎釣上魚的機率並不高,鈎上的粉餌只能起到不斷續窩的作用。當短子線上的粉餌溶散之後,鈎子懸離水底,成為多餘之物,釣組變成第一種單餌雙墜結構。

調試可以按照第一種單餌雙墜結構的調法,垂釣時由於另一根短子線鈎上有餌無餌的影響,魚漂抬升的幅度將發生不確定的變化,餌未溶散,魚抬升幅度變小些;無餌的空鈎子對魚送漂影響就不大。由於不再考慮魚吃粉餌鈎這一因素,所以調漂也簡單,不必精確調漂。否則的話需要調至上鈎有餌時觸底,無餌時升起的狀態對魚餌的比重、墜的調整等要求較高,一般釣友難以把握。當然,如果你本來就是一名懸墜釣高手,在魚訊較多,不想放棄鯽魚吞粉餌的中魚機會,也可以精確調漂。如果釣場魚多、上鈎率高,還是標準懸墜釣法來得輕鬆、簡便又高效。

三、雙蟲餌雙墜式

把第二種結構的粉餌鈎也換成蟲餌鈎即成為二子線都掛蚯蚓的雙蟲餌雙墜結構了。調試方法可以參考前二種。由於兩條蚯蚓分別處於卧底和稍稍離底的狀態,不斷扭動的活餌對魚的誘惑力增大,雖然上雙魚的機率不高,但可免去釣者不時提鈎誘魚的動作。採用這種結構,須注意短子線鈎的蚯蚓不可太長,留在鈎尖外的蚯蚓要短些,以免拋鈎和下沉的過程中,上鈎的蚯蚓纏繞住長子線、魚吃上餌卻進不了嘴。處於輕擦水底的短子線鈎餌由於沒有裝小墜,即使小魚咬此鈎餌,魚漂也能靈敏地反映出來,所以魚訊增加,必須注意判斷是鯽魚還是小雜魚咬鈎。從釣起的魚看,咬上鈎的魚多於咬下鈎的魚,這也説明動感餌更適合魚的吃口。但雙蟲餌鈎在魚訊增加,上魚率有所提高的同時,也帶來一點麻煩,即釣上一尾魚後,帶蚯蚓的另一根子線極容易與上魚的子線絞纏在一起,解開需要耐心和時間。魚咬下鈎的漂相與前述一樣。

比較以上三種釣組,第一種調試簡便、魚訊單一,釣者容易掌握。缺點是誘魚效果差。第二種釣組調試要求高,魚訊判斷困難。優點是邊釣邊誘,不用續窩,用於競技作補充獲魚技術最合適。第三種調試也簡單,水底動態誘魚效果好,魚訊多,但魚訊判斷稍困難,提竿時機難完美。

懸墜、傳統結合的雙墜釣組不僅適合休閒野釣,而且在競技比賽特殊的魚情下有時也能發揮意想不到的功能,現在釣魚比賽正在向世界接軌,倡導用蟲餌是大勢所趨。所以懸墜、傳統二者結合的釣法應是大有可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