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釣不同水域如何配置與製作魚餌

面對不同魚情我們在魚餌製作前需要多加思索,餌料應該用什麼類型,什麼味型,什麼狀態,是否對目標魚有針對性,或可以避開我們不想釣到的小魚、鰱鱅等等。今天的【魚情解碼】我們就來和大家分享下,如何根據魚情來調整用餌狀態。

作釣不同水域如何配置與製作魚餌

魚情一:野釣環境,水深2米,目標魚底部鯽魚。但釣點有個特點,野生鰱鱅非常多,釣友們普遍反饋在這裏用拉餌時,能很輕易的招來小鰱鱅鬧窩,非常煩惱。

鰱鱅魚是濾食性魚種,它們對高霧化、高味型狀態的餌料會非常感興趣,所以在這樣的水域中底釣鯽魚,我們魚餌製作時建議使用酒米、麥粒類的低味型穀物打窩誘魚。如果使用粉餌的話,最好以低調味型為主,餌料狀態一定開製成軟粘狀態,少用拉餌或散落效果高的幹散餌料。

魚情二:黑坑釣場,深度平均1.8米,主攻老滑魚。每天都有來到釣場作釣的人羣,大部分使用幹散狀態的誘餌窩料,但每天出魚的效果並不好。感覺池中大部分的魚被矛到過,不愛聚羣。

面對這種老滑魚,我們推薦大家在魚餌製作時可多用以養殖飼料為主的基礎餌。因為經常被鈎傷,養殖魚已經害怕高霧化、高味型濃度的商品餌了,原塘顆粒則是它們自小即食用的餌料,可大大降低它們的警覺性。建議魚餌製作成濕散或軟粘狀態,同樣也可起到不錯的誘魚效果。

作釣不同水域如何配置與製作魚餌 第2張

魚情三:野釣,水深1.5米,目標魚底部1至4兩小鯽魚。釣場特點為,小魚密度大,白條、草籽類的小魚經常鬧得浮漂在水面上跳舞。

其實在面對小魚魚情時的魚餌製作方法和在規避鰱魚的時候很類似。我們不建議大家野釣使用高霧化的狀態和過濃的味型。餌料可以使用“搖三搖”蘸小米,或麻團嘗試。

另外的一個抗小魚鬧窩思路為餵飽小魚。即在小魚越鬧的環境下,越增加餌料的投喂量。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的誘餌窩料沉落到水底,不被小魚儘快吃光。這樣釣到底部大個體魚種的機率也就等於增加了。

魚情四:黑坑釣魚時分“正釣”與“偷驢”,一般正釣前坑老闆會放一批活力較好的魚到池中,在釣這樣的魚的時候,有些釣友反饋經常出現“蹭線”,或矛到魚的情況。如果頻繁出現那就説明魚已經“離底”了。在魚餌製作時,我們就需要考慮儘量讓誘餌窩料懸浮在我們想要的水層了,通過餌料霧化定層來吸引起伏的魚。

作釣不同水域如何配置與製作魚餌 第3張

所以這個時候更適合用比重輕、高霧化的幹散餌了。我們在開制餌料時需要考慮當前餌料的比重,再根據具體魚情適當添加輕麩、雪花粉等狀態餌來調整比重。最後在黑坑拋投窩料時,我建議大家不要拋滿,長此以往魚窩很快會被做到釣點前方,到時的漁獲自然也就不怎麼好了。

好了,關於魚餌今天就為大家分析到這裏,希望以後能有機會和大家多多交流。目前我們正在開展“大師有話説”活動,有獨特見解的朋友不妨去看看這個活動哦!

本站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