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不適合打窩的水域,至少能省二十斤窩料

五種不適合打窩的水域,至少能省二十斤窩料

想讓魚上岸,就得糧食換,這話到底對不對,相信每一個釣友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釣魚必須要打窩,這事沒人會覺得不合適。

但是,不是所有的魚情都必須要打窩,有這麼幾種情況,是完全不用打窩的,因為打窩之後也不可能發窩,當然,想要確定不能打窩的水域,也是需要眼力的,我們可以通過觀察這些特徵,繼而判斷,該釣點沒有打窩的價值。

五種不適合打窩的水域,至少能省二十斤窩料 第2張

一、網、電光顧過的水域

但凡被漁網捕撈、電魚等行為光顧過的水域,基本上,短時間內是不會有魚口的,即便有漏網之魚,個頭也不大,完全沒有垂釣價值。

其實分辨釣點有沒有被網工電工光顧過,只要仔細觀察,並不是很難分辨的,我們只要沿着水域岸邊轉上一圈,如果近岸地勢比較平緩的位置,有大面積的濕潤重物拖曳的痕跡。

亦或者近岸的草叢有明顯的倒伏,倒伏處有明顯的水漬,這都説明水域中有極大的可能被網、電燈捕撈行為。

不管是電魚還是網魚,和釣魚一樣,都需要容易下水、不容易掛草的近岸地形,如果打撈了漁獲,更需要地勢平緩、容易上岸的地形,換而言之,這種位置比釣點還少,只要稍微花點功夫轉一圈,就能看出來。

五種不適合打窩的水域,至少能省二十斤窩料 第3張

二、釣點幾乎沒什麼人的水域

在以前,喜歡野釣的釣友,最喜歡乾的事,就是尋覓新釣點,因為新釣點人少,人少就説明魚的資源會多一些,釣點人多,就是狼多肉少。

但是現在則不同,各種實景地圖非常方便,比如奧維等,所以現在很少有釣魚人找不到的釣點,如果某一處釣點幾乎沒什麼人去,不是因為釣魚的人少,只能説明該釣點沒什麼魚。

五種不適合打窩的水域,至少能省二十斤窩料 第4張

三、有浮頭現象的水域

魚浮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缺氧、比如曬背、比如甩籽,但是不管哪一種情況,基本上都是底釣無口,甚至打浮的魚口也不怎麼樣。

當然,並不是説魚浮頭了就一定不能釣,但是和其他魚情相比,魚浮頭算是比較糟糕的魚情,所以遇到了這猴子那個魚情,也不建議再打窩了。

窩料沉底,魚羣上浮,窩料和魚羣不在一個水層,基本上也不能指望窩料的誘魚效果了。

五種不適合打窩的水域,至少能省二十斤窩料 第5張

四、一眼可看清水底的水域

有些野外的野河,補水來源多為洪水、雨水,水域中滋生了大量的水草、水藻,因為沒有固定的進出水來源,水中的生態鏈不完善。

所以水中的雜質、浮游生物很少,水質相對澄淨,水位也不太深,幾乎一眼就能看到水底,這種水域是沒有出釣價值的,幾乎沒什麼魚。

即便有魚,也是被洪水或者颳風帶來的魚卵孵化出來的小魚苗,基本上也長不大,所以,這種水域,別看水草茂密,打多少窩料都沒有意義了。

五種不適合打窩的水域,至少能省二十斤窩料 第6張

五、周圍有不規則噪音的水域

魚對安全的要求非常高,稍有動靜就會逃之夭夭,比如有較大的噪音、聲響,都會將魚驚散、驅離。

但是,並不是説有噪音、聲響的地方就不能釣魚,如果噪音、聲響的來源比較持續,比較有規律,時間久了,魚也會見怪不怪。

比如高速路、礦業區附近的水域,噪音源和頻率比較固定,水域中的魚已經習以為常了,該怎麼釣就怎麼釣。

但是,如果噪音、聲響不規律,經常不經意間爆發一下,那麼,這就相當於你好不容易等到發窩了,結果一大塊石頭砸進水裏,散窩了,如此反覆兩三次,打窩就是一件很傻的行為了。

五種不適合打窩的水域,至少能省二十斤窩料 第7張

以上這五種情況,只需要我們多轉轉,多看看,多聽聽,跡象很明顯,動靜很清晰,只要多用點心,做到一點也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