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釣久等不見發窩,是打窩手法的問題

冬季氣温低,魚情不好,發窩慢是比較常見的情況。所以雖然冬季的上魚時間主要在中午前後,但是考慮到發窩慢的問題,上午早點到水邊還是非常有必要的。總不能到了魚進食的時間才打窩,這樣不是相當於減少了上魚時間嗎?冬季釣魚,自然是以釣鯽魚為主,想要比較好的聚魚,應該先找魚窩再發窩,還要合理的補窩和養窩,這樣魚才會有更好的聚魚效果。

冬釣久等不見發窩,是打窩手法的問題

首先是找到魚窩,找魚窩就是憑藉水温的高低來看,向陽避風的位置水温最高,所以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朝向和風向;其實是地形的不同也會影響水温的高低,釣鯽魚只要是不結冰的地區,還是以釣各種障礙物為主,而不是盲目的釣深水。比如釣水草區域,尤其是暗草區域。樹樁、橋墩、石碓等等這些障礙物附近,因為障礙物是有保温效果的,這樣找到魚窩的機率自然會比較高。

冬釣久等不見發窩,是打窩手法的問題 第2張

想要發窩比較快,打窩的地方一定要距離魚窩比較近才行,所以找準魚窩才是第一步。接下來就是窩料是否優良了,冬季釣鯽魚窩料講究少而精,要更突出誘魚效果。通常來説,窩料講究誘魚和留魚,誘魚靠的是味道、粉狀,留魚依靠的是顆粒,因為魚進窩之後只有窩點有充足的食物,魚才會留在窩點中。但是冬季完全不必如此,因為魚只要進窩,就算窩點中沒什麼食物也會較長時間留在窩點中。所以窩料可以使用精細的窩料,炒香的黃豆粉、芝麻粉、花生粉等,高油脂高熱量的東西效果不錯。根據選擇釣位的特點來看,以各種障礙物為主,不管是酒米、還是這些粉狀小顆粒,沉入水中之後都會持續誘魚,但是魚很難吃到。

冬釣久等不見發窩,是打窩手法的問題 第3張

打窩的時候量不能多,主要是沒必要。如果打窩的地方就在魚窩附近,發窩會比較快。如果距離較遠,基本就很難發窩,所以每個窩點都不必太多的窩料。但是窩點的數量一定要多,畢竟找魚窩困難重重,對於十幾年的老釣友來説也只是推測什麼地方有魚窩,多窩點的好處這樣就能顯示出來了。注意不是不用找魚窩,直接採用多窩點。因為窩點的分佈還是有一定規律的,一定是在水温較高的區域。在這些區域多窩,找到魚窩的機率才會比較高一些。

冬釣久等不見發窩,是打窩手法的問題 第4張

發窩之後要適當養窩,這是確保更多魚進窩的關鍵。我們都知道成羣進食的魚類並不多,而鯽魚就是其中的一種。當窩點中有魚進窩時,對其他鯽魚有一定的吸引效果。如果你着急垂釣,把進窩的魚釣走,那就跟剛打窩沒什麼區別了。所以窩點要養一養,會更有助於發窩。適當養窩之後就可以開始垂釣了,垂釣也是有講究的,那就是不要把窩點中的魚釣光,讓窩點中始終有魚。釣幾條魚,就補窩,補窩之後就更換釣點,這樣窩點中的魚才會不間斷。補窩,一定不是沒口才補窩,否則就又是重新打窩了。

冬釣久等不見發窩,是打窩手法的問題 第5張

以上就是冬釣聚魚的一些基本方法,窩料建議精良一些,餌料可以使用活餌。如果使用蚯蚓,那可以試試蚯蚓蘸豆粉,好處就是不需要補窩,可以有效防止不當的補窩造成死窩的現象。但是一定要注意節奏,不收攤之前不要把窩點中的魚釣光。對於不發窩的窩點,收攤之前記得再試釣一下,打窩的位置距離魚窩遠,發窩會非常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