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釣魚調漂與浮力的關係

釣魚浮漂的調釣難嗎?所謂的調漂調的是什麼?調漂方法五花八門,有沒有共同之處?在調漂中擁有一點浮力以及地面支持力的知識,一切問題便可以迎刃而解。

調漂要調出兩種“目”──調目和釣目。

一、 調目和釣目有什麼不同(以空鈎調目而且釣目小於調目為例)

圖解釣魚調漂與浮力的關係

二、調目、釣目之間漂尾受到水的浮力有多大

釣目調目之間那段漂尾的浮力,向上牽引餌團,使餌團全部或者部分懸浮於水。調目釣目之間距離越大,漂尾越粗,餌團懸浮越多,反之越少。

圖解釣魚調漂與浮力的關係 第2張

餌團除了受到向上的所有浮力的作用以外,還受到來自地面的支撐力的作用,形成二力平衡。

餌團重力,科學的、準確的説,應該是餌團的重力與浮力之差。為簡單方便起見,這裏也就不必説得那麼認真了。

地面支持力為零時,餌團完全離底懸浮。餌團完全卧底時,即是餌團重力等於地面支持力,釣目調目就重合了。

三、釣目大於調目時 ,怎樣看目差浮力

圖解釣魚調漂與浮力的關係 第3張

四、怎樣知道鈎餌懸浮多少?卧底多少?

我們已經知道,釣目調目距離大,鈎餌就懸浮多,反之懸浮就少、卧底就多。要想進一步比較精確一些估計鈎餌懸浮、卧底多少,還需要測定一個餌的重力相當於漂尾的幾目浮力(假定漂尾粗細均勻、目長均等)。例如,一個餌團能夠下壓漂尾4目(單餌重相當於4目浮力),那麼,當調目釣目差為5目時,就知道一餌懸浮,一餌1/4懸浮3/4卧底。當調目釣目差為2目時,就知道一餌完全卧底,另一餌1/2卧底1/2懸浮。 種種因素的影響,這種估算只能是個大概,不可能十分準確,更由於忽略了鈎重的影響,推算時必然有一定的誤差。追求十分的準也沒有必要。

圖解釣魚調漂與浮力的關係 第4張

五、調目釣目的距離是決定釣組靈敏遲鈍狀態的主要因素

人所共知,釣組的靈敏遲鈍狀態主要取決、於鈎餌狀態和子線狀態。既然調目釣目目數的距離、漂尾粗細決定了目差浮力以及地面支持力,決定了餌團懸浮卧底多少和子線彎曲鬆弛程度,那麼,調目釣目的距離也就決定了釣組的靈敏遲鈍狀態。

另外一些次要的、不可忽視的的因素也影響釣組的靈敏遲鈍,例如,浮漂造型、表面光潔度、漂尾粗細、浮漂體積、墜子大小形狀、子線長短粗細等等。

圖解釣魚調漂與浮力的關係 第5張

六、調漂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調漂,表面上是調整漂尾上的調目和釣目多少,實際上是調整釣組的浮力,從而調整水下鈎餌、子線狀態,調整釣組靈敏遲鈍狀態。調漂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容易看漂提竿,一方面是為了適合魚兒的吃口。

定調目的方法很多,共同點是半水懸浮。不同的是,有的是無鈎餌,有的是空鈎,有的是掛單餌,有的是掛雙餌。調目有的平水,有的在漂尾中部,有的在上部,有的在下部。釣目也是多種多樣。無論它們怎樣變化,萬變不離其宗──調目釣目之間有個距離(特殊情況下距離為零)。有距離的這段漂尾產生的浮力不同,對釣餌的牽引力就不同,這就決定了鈎餌狀態、子線狀態和釣組靈敏遲鈍狀態。明白了這個道理,無論什麼調漂法,我們都能夠懂得它的道理,明白它的狀態,看出它的優劣。紛繁複雜也就變得簡單容易了。

季節、時間、地點不同,魚情、水情千變萬化,適應魚情的釣組狀態絕對不應該是一種固定的模式。這就決定了調漂必須多樣而靈活。張三這樣調,李四那樣調。昨天那樣調,今天這樣調。哪種調釣法上鈎率高,那種方法就是最好的調釣法,最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靈活應變應該是釣魚技術的精髓,靈活應變也應該是調漂的精髓。不僅要根據魚情、水情、浮漂、餌料、釣者個人情況等靈活調漂,而且在垂釣過程中,“情況發生不斷的變化”,“為了使自己適應新的魚情、水情”, 也應該應變調漂。即使魚情不變,如果浮漂吸水變重,或者換了魚鈎、魚餌(比重變化),也應該重新調漂。學習他人經驗,不必千篇一律,切忌生搬硬套。

羅嗦這麼多,沒有討論具體的方法,只是希望初學者明白一些調漂的道理。在實際操作時,究竟調目是多少、釣目是多少,應當根據漂尾粗細、鈎重、餌重(餌料比重、大小)、魚情、設想的鈎餌子線狀態等等具體情況決定。當然應該把我説的這些羅嗦話(重力、支持力、目差浮力……)拋到九霄雲外去。按照自己的理解,開闢自己的思路,放開自己的手腳去適應魚情,適應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