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頓口提竿,為何自己的浮漂,訊號總是若有如無

釣魚看漂,新手喜歡黑漂,老鳥喜歡頓口,談不上哪個更好,只能説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頓口抓魚,比黑漂提竿的成就感要強很多;倒也不是説老鳥不喜歡黑漂,因為對老鳥來説,黑漂要麼是死口,要麼是小雜魚鬧窩,而且死口的時候少,雜魚鬧窩的機率大,反倒是頓口,雖不是死口,但必是有魚給口,而且一般都不會是雜魚的亂口;但是不得不承認,頓口雖多,但是清晰的卻不多。

説頓口提竿,為何自己的浮漂,訊號總是若有如無

要説頓口的形成,分析的文章很多,理由和原因也是各有觀點,一一掰扯一遍,也不過是在重複,但是不管哪一種觀點,都得認可的,就是在魚吃口,拖曳的力量和浮漂的浮力形成了一個微妙而短暫的平衡,而且這個頓口訊號,只有魚吃口時才會出現,所以這也是老鳥和技術類達人們津津樂道的事,那麼,有沒有什麼辦法,調整釣組,亦或者別的什麼手段,讓我們能順利的抓口,讓頓口變得更清晰一些,不再若有若無呢?要説事都是人琢磨出來的,我們可以從這幾個角度去分析、調整,試試效果。

角度一、及時調整浮漂的吃鉛

前文咱們説了,甭管頓口的形成有多簡單亦或者多複雜,但是總是差不離,在魚吃鈎餌的瞬間,魚因吸食鈎餌時,吞嚥鈎餌產生的拖曳力度,和浮漂的浮力,達到一個微妙而短暫的平衡,那這裏,就必須要提到一個調節浮漂平衡,起着很重要環節的配件,鉛墜,在魚沒有吃口時,浮漂是和鉛墜達成平衡,在有魚吃口時,魚必須要先拖動鉛墜,然後拖動浮漂,才能有頓口的出現,換句話説,魚在吃口時,產生的拖曳力度,和鉛墜的重量,是有着關聯的。

説頓口提竿,為何自己的浮漂,訊號總是若有如無 第2張

那麼這種關聯,我們反推一下,就是吃鉛越大,魚的吃口時,需要的力度越大,那麼頓口的形成就越是清晰,反之,鉛墜越小,越在吃口時,就不需要那麼大的力量,那頓口多半就變成黑漂;所以有不少老鳥,在選擇浮漂吃鉛時,總是使用略偏大一些的,就是這個道理,因為吃鉛過小,確實讓浮漂的靈敏度更好,但是缺點就是頓口出現的頻率,或者頓口的清晰訊號,比較弱。但是需要注意一點,這裏偏大的吃鉛,是相對而言,並不是説我們釣鯽魚,也要用3~4g吃鉛,只是在合理範圍內,吃鉛略大四分之一,最大不宜超過三分之一才是比較正常的數值。

角度二、子線以及水線在水底的狀態很重要

不管子線,亦或者是水線,理想的狀態,是在水中繃直,但是又不是緊繃狀態,為什麼説這是理想狀態呢?因為在實戰中,如果用懸墜,那麼受水底暗流或者水面水流帶動的影響,浮漂總會被水流帶動,從而導致水線不是繃直的;如果是沉底重鉛,因為魚線的柔韌,也不可能是繃直的;那麼子線就更是如此了,不少釣友連雙鈎在水底的情況都搞不明白,更別談理想的下鈎觸底、上鈎懸底狀態了,就算是老鳥,也只能説盡可能接近理想狀態.

説頓口提竿,為何自己的浮漂,訊號總是若有如無 第3張

那麼這二者在水底的狀態,和頓口的清晰度有什麼關係呢?其實説穿了,就是理想狀態下,訊號的傳導,訊號損失會最小,試想一下,過濾緊繃的狀態,那是風吹草動,浮漂都有訊號,別説頓口了,分辨出真實魚口都困難;但是子線、水線,都是彎曲狀態,就算魚吃口時,力度和浮漂的浮力平衡了,那也不過剛把子線和水線拉直了,搞不好漂訊都不出現,這就沒辦法提什麼清晰的訊號了;所以,在調釣時,子線和水線的理想狀態,越是接近,那麼頓口出現時,訊號就越清晰。

角度三、魚鈎的鈎號和中鈎魚的匹配度很重要

曾有釣友閒着無事統計,發現在競技比賽中,頓口出現頻率最高,其次就是黑坑釣,在野釣中出現的頻率是明顯偏低的,這不是説野外的魚比較傻或者比較精明,因為與在吃餌時,也是在消耗脂肪的,而只能通過消耗脂肪來調解新陳代謝的魚,其實每一個動作都是最節約的,能不浪費,就不會多做動作;那麼這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野釣頓口訊號比較少呢?

説頓口提竿,為何自己的浮漂,訊號總是若有如無 第4張

其實主要原因就是野外的魚,大小體型並不一致,不像競技池、黑坑池,魚的大小、體型都差不多,所以準備魚鈎的時候,鈎號和目標魚的體型匹配度很高,但是野釣就不可能了,大多數野釣釣友,也就是小袖鈎、伊勢尼鈎,大小兩個號就差不多了,能匹配到適合的目標魚,機率實在是不高,所以野釣想要頓口多,要麼就多準備不同的鈎號,要麼就別多想頓口的事,老老實實守死口。

角度四、附鈎餌團的大小、霧化節奏很關鍵

除了鰱鱅等慮食魚種,大多數淡水魚要麼是吞嚥、要麼是撕咬,中鈎多是在魚將鈎餌吞嚥到魚脣後才出現,那麼頓口多半也在是在這個環節中出現,那麼餌團的大小,就很有意思了,餌團太大,剛進嘴就會被吐出去,別説頓口,頂漂都不會出現;那麼餌團太小,到是有機率出現頓口,但是餌團小了,中鈎的概率就會變得低很多,就算有頓口,也一樣是若有若無,眼神不好,可能都看不到,那麼不大不小,這話有比較廢話,只能説頓口不清晰,但是有,那麼我們就應該排除其他原因後,適當的調整餌團大小,看看能不能找到比較清晰的頓口。

説頓口提竿,為何自己的浮漂,訊號總是若有如無 第5張

除了餌團大小,餌團霧化節奏,也是很關鍵,講究不急不緩,霧化太慢,保管除了頓口,什麼漂訊都能看見,為什麼呢?小魚都會因為霧化被吸引過來,那帶來的後果,就是隻有你想不到的漂訊,沒有小雜魚們拖曳不出來的;霧化還不能太慢,太慢的霧化,誘釣效果又一般,魚都不進窩,就別提吃口時的頓口了;所以這一點,也是為什麼説開餌比調漂更難的地方了,沒辦法給個標準,只能自己通過經驗來做微調。

角度五、客觀因素的影響是不能忽略的

我們在做到以上四點的時候,如果確定水中有魚,但是頓口的清晰度還是很差,那就要觀察天氣、水壓、水流流速、水温等客觀因素了,而事實上這個角度,因為是從一開始就心知肚明的,為什麼呢?氣壓低、極端氣象、水流緩慢、水温過高、過低,都是有可能導致魚羣沒有活力,這就屬於客觀因素,比如高氣温、缺氧、低水温等情況,就是把餌開出花,漂的理想狀態百分百,那魚不開口,或者吃口慾望極差,那別説頓口了,什麼口都不好,這個時候,就彆強求了,有口都不錯了。

説頓口提竿,為何自己的浮漂,訊號總是若有如無 第6張

總結,釣魚這個事,隨着經歷、閲歷、釣齡增加,對中魚的需求,會慢慢轉變,一般情況下,早期看中的都是漁獲,中期的時候,開始對如何上魚很是介意,到了後期,最在意的反而是釣上魚的種類,至於釣到多少,或者用什麼辦法釣上的,反而不是很在意了,當然了,也不是所有釣友都是如此,只能説各有各的樂趣,不要過於拘泥某一時期的看法,可能過了段時間,想法又有不同,只要自己開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