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台釣釣魚的核心調漂技術

如果要説台釣的核心技術是什麼,很多台釣高手都會跟你講:學會了調漂,你台釣就學會大半,如果不能掌握台釣的調漂技術,那麼就談不上學會了台釣。早些時候,很多釣友都是這樣認為的:調漂方法不正確,台釣就走不出釣池,不能在自然水域裏與大魚、成魚決戰;調漂方法不正確,台釣就只能停留在短竿、細線、小鈎的水平上釣小鯽魚;調漂方法不正確,台釣的先進性、科學性得不到全面體現,台釣的推廣、普及、提高也就無從談起。

近幾年來,由於大陸釣界對台釣理論研究的廣泛開展,不少熱心台釣的釣友對台釣調漂技術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提出了自己認為滿意的調漂方法,一時間各抒己見,眾説紛紜。在台釣的學習和推廣中,出現對台釣調漂方法的不同看法是正常現象。有比較才有鑑別,有不同才有發展。為了推動台釣的廣泛應用,筆者願意奉獻自己對台釣調漂的粗淺看法,供釣友們分析、參考。

淺談台釣釣魚的核心調漂技術

一、什麼是台釣?

要談論台釣調漂,首先要統一對台釣的看法。

台釣,也稱台灣釣法,是十年前台灣釣友到大陸參加比賽時使用的手竿齊竿線釣魚方法。這種方法釣具組合科學合理,能夠明確顯示水底魚情。既有較高的靈敏度,能連續不斷地在魚塘裏快速釣小鯽魚,也有較好的隱蔽性,更利於在自然水域裏釣獲個體較大的底層魚。

與大陸的傳統釣法相比,台釣釣組的主要特徵有兩點:一是懸空墜,二是長腦線。凡是具備這兩個主要特徵的手竿底釣的釣具組合方法,都可稱為台釣。我們不能因為有了釣箱、太陽傘就認為是學會了台釣,也不能因為用了長竿、粗線、大鈎就因此肯定一定不是台釣。雖然台釣剛傳入大陸時主要是用來釣獲小鯽魚,雖然現在大部分人的台釣主要還是短竿細線,但台釣的主要特徵只是懸空墜和長腦線。

有些人説台釣的特徵是短竿細線,有些人把太陽傘、支竿架、小馬紮也作為台釣的必需釣具和主要特徵,這些説法只看到台釣的現象和表面,沒有看到台釣的本質和根本。這樣看,不利於歸納正確的調漂方法。

二、浮漂選擇

通常情況下,手竿垂釣的釣點離釣位都不太遠,人們不必考慮視力條件限制。有些浮漂雖然漂尖較細,但漂尖的上部有一段較粗,觀察起來也不困難,視力不好的人可以選用這樣的浮漂。台釣常用的漂尖直徑為1毫米左右。就是在自然水域裏釣大魚,台釣釣組的漂尖也不宜太粗。漂尖粗了,就無法得到較大的送漂距離,不利於觀察。

台釣選用細漂尖的浮漂,有助於充分展示台釣的長處:由於細漂尖的浮力較小,能夠明顯顯示鈎上是否有餌、有一餌還是有兩餌的信息:同樣大小的釣餌能將細漂尖壓沉更大的高度,在釣點不太遠的情況下,容易觀察到釣餌散落及吃餌魚抬頭的浮漂反應。

有人主張台釣不能用低檔漂,有人甚至説台釣應選用幾十元、上百元一支的孔雀翎漂。這些説法有失偏頗,經不起理論上的推敲和實踐的檢驗,不利於台釣的推廣使用。垂釣使用的釣具的檔次高低,不是由釣法決定的,而與釣手本人的經濟條件和技術水平有直接關係。

理想的台釣浮漂應該是漂尖夠細、夠長,漂體浮力夠大,不滲水,不變形,經濟實用。

三、浮漂調整

(1)釣線重量

在傳統釣法中,因為大墜落地,釣線的重量完全可以忽略不計。調漂操作可以是粗線條:在家裏找地個比浮漂浮力稍大的鉛墜系在水線上,到水邊後根據水深定好浮漂的位置就完成了。

用台灣釣法施釣時,由於漂尖直徑較細,入水產生的浮力較小(每目的浮力只有千分之一、二克),與此相比,釣線的重量就相當可觀了。尤其在自然水域裏釣大魚時,釣線又長又粗,釣線的重量絕對不可忽略不計。這也是一些人在家裏提前調好的浮漂,到了水邊就不“靈”的真正原因。

據測試,直徑0.35mm的釣線每長一米,在水中可將直徑1mm的漂尖壓沉1目左右。釣線的重力如此之大,決定了台釣調漂時必須將水線、風線的長度測準。

台釣的一般動作是,將釣餌拋入水中後,再輕擺竿尖,使風線入水,再將釣竿擱在竿架上。入水後的風線重量(去掉浮力)是由竿尖和浮漂共承擔的;一般情況下,風線重力作用在浮漂部分為1/2入水風線重量,與漂體浮力平衡的力可寫成如下公式:

漂體浮力=墜重+鈎重+水線重+1/2入水風線重

(注意:等號右邊的重量指在水中的重量)

(2)調漂方法

台釣調漂的步驟是:

第一步,測水深(確定釣目)。

在底鈎上捏一粒較大面團(或固定鉛絲鐵夾等重物)拋向釣點,調整上浮漂的位置,做到底鈎落底,鉛墜懸空,水線、腦線垂直,漂尖有一半露出水面。

第二步,定墜重(確定調目)。

將水線和兩個空鈎挽起,竿尖入水挑起風線,風線及水線全部入水,懸在水中調整鉛墜,使漂尖全部露出水面。

調漂時兩個步驟不可顛倒,這是因為如果不先把水深測準,你就不能確定水線和風線的長度,無法確定水線和風線作用在浮漂上的重量,也就無法確定而鉛墜重量。

第一步測水深的實際效果是確定水線及風線的長度。第一步完成後,第二步的鉛墜的重量才有法確定。

(3)注意事項

調漂時應注意兩點:

①水線、風線入水後要靜候幾秒鐘,讓水線、入水風線的重力垂直作用於浮漂,漂尖的顯示才算正確。

②入水風線對浮漂不應有較大的拉力,在鈎餌觸底的情況下,入水風線的水平拉力必將引起漂尖的沉浮變化。

四、調釣目數

台釣調漂的一般做法是調四目釣二目,何為調四目釣二目?為什麼要這樣調?

單從字面上簡單理解,調四目 是指空鈎觸底時漂尖露出水面四目的高度,釣二目是指兩鈎掛餌後,漂尖露出水面二目的高度。實際垂釣中,釣者不必死搬硬套釣二目的教條,可以把釣二目僅當成測水深的手段,而要把空鈎調四目確實調準。空鈎調四目調好了,掛餌後由釣餌的重量決定漂尖露出的目數,只要不影響觀察,不必再調整釣二目。

目前,市場上出售的浮漂種類繁多,漂尖的長度和目數也各不相等,。為了便於説明問題,可以將目數、長度各不相等的漂尖一律視為四目。調四目,是指空鈎試漂時漂尖全部露出水面,釣二目,是指測水深時漂尖露出水面的高度——二目(漂尖一半)。只有這樣,浮漂才能明確顯示鈎上是否有餌的信息,浮漂上升或下沉都有一定的活動餘地,給釣者提供分析判斷是大魚吃餌還是小魚逗食的思考時間,決定是否提竿。

垂釣中,釣場的條件好壞和釣手的水平高低都是相對而言的,條件再好的比賽釣池也難以做到水底平整如鏡,水平再高的垂釣大師也不能確保釣餌的每次落點都一絲不差。在釣餌落點地面稍凸的時候,調四目釣二目往往變成調四目釣二目半或釣三目;在鈎餌落點地面稍凹的時候,如釣餌稍大,調四目釣二目則會變成調四目釣一目。如再考慮天氣有風、水面有浪等其它情況,調四目釣二目比其它調法更有變通餘地,使用時更方便,更便於觀察。

調四目、釣二目,是台釣調漂不可缺少的兩個步驟。釣二目在先(測水深),調四目在後(定墜重)。釣二目是手段,調四目是目的,只有先把釣二目調好,才能做到調好四目。垂釣初期,可以對釣二目再進行微調,以適應釣餌大小的變化。垂釣中期,要對調四目進行復查,以消除浮漂吃水後對調目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