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實踐中的7個誤區,你被戳中了幾次?

現在釣魚主要是三大塊,野釣、黑坑和競技。有些朋友是三棲選手,有些只是玩其中一項。

野釣實踐中的7個誤區,你被戳中了幾次?

由於對釣魚的不瞭解,很多朋友在野釣中存在一些誤區,或者被某些因素誤導,我就曾經有一些不正確的方法運用在野釣之中。

霧化:

霧化是學台釣以後聽到最多的詞語,而對於野釣來講更多的情況下是要控制霧化的,我就曾經在白河因為粉餌的霧化不斷的釣溪哥,而同事的死麪疙瘩卻鯽魚慢蹦。野釣中小魚、鰱鱅等對霧化區很感興趣,不合時宜的霧化會造成小魚和鰱鱅魚的聚集。而一些野生的鯽魚鯉魚對霧化區有畏懼,尤其是低氣壓的時候,過度的霧化會造成釣點周圍更加的缺氧。所以野釣多數情況下要控制霧化。

頻率:

打頻率是從競技傳播開來的,尤其是競技池釣鯽魚,更多的時候頻率是取勝的法寶。現在黑坑垂釣中頻率也是重要的一環。但是野釣中高頻率抽餌未必是好事。鯉魚或者其他的大型魚膽小謹慎,餌料反覆的落水和鉛墜不斷的在水中飛行,都可能引起魚的警覺。所以釣大體型的魚還是要守要等要糗!但是我至今也糗不住,寧肯小魚連桿,不要大魚一口,幾個小時就等一口我是真不行。

浮漂

棗核浮漂風靡一時,現在也是主要的漂形,但是野釣中多數情況是純釣底,餌料越早到底越好,棗核浮漂下沉緩慢行程時間長增加了小魚索餌的機會,也增加了餌料在水體中上層霧化的時間。所以長身短腳漂更適合多數野釣的魚情。當然野釣中也有釣離底,釣行程,釣浮的機會,但是多數還是以鯽魚或者其他大型魚為主要對象魚。長身漂還是應該成為主要的選擇對象。

釣台代替長杆:

釣台代替長杆是我曾經的想法,覺得有了釣台可以搬着往水裏走,用4.5的可能比6.3夠的還遠,耍起來又輕省。可是幾次教訓讓我知道長杆有些時候是無法代替的。一次是某庫,人家在浮台上5.4釣大魴魚,水深將近5米,我最長的杆子4.8,根本夠不着底,只能看着,釣台也支不了那麼遠。還有在**湖也是浮台上同樣因為杆子短夠不着底。在西庫倒是沒有浮台,上魚的地方卻很陡,坐在岸邊也非得5.4以上的杆子才行,支台子就更深了。如此幾次我才知道釣台不是萬能的,代替不了長杆的作用!

搬家:

野釣很多情況下需要打窩,但是有的時候打窩以後沒口,自己也不知道原因,看着別人上魚心裏糾結,到底是不是位置的原因呢?即便認為位置可能有問題,也不願意搬家,因為打了窩子,怕搬家以後萬一又來魚了呢。我的一位同事釣魚則是感覺不行就搬家,從不怕麻煩。當然他每次的對象魚都是鯽魚,不需要做大窩不需要長時間的糗。多數情況他搬家以後都有效果。我則總是懶得搬家,東西一堆得倒騰,萬一搬家以後窩子裏來魚了怎麼辦。其實最好的辦法是釣魚前不要着急下杆,仔細查看分析地形水情等因素,選準釣位。選好釣位之後不要急於打窩子,先釣釣看,對水底有個大概的瞭解,確定釣點沒有問題了,再根據自己的垂釣時間安排打窩的時間和數量。

兼顧:

有時候釣友會問野釣選擇線組怎樣才能大小魚兼顧,怎樣選擇餌料才能鯽鯉草兼顧。其實野釣線組宜大不宜小、鈎子宜大不宜小、浮漂宜大不宜小。野生魚都是生口魚,正常情況下吃食不猶豫,4號的伊勢尼一兩的小鯽魚也照吞不誤,即便是線組粗也比傳統釣靈敏吧,跟何況野釣靈敏並一定都是好的。前幾天在*池水庫,我的同事因為鬧花鰱,把漂摘了,玩繃尖子,照樣上了五個鯉魚。崩尖子靈敏嗎,就是沒有輪的海竿,必須死口才能上魚,但是效果也不錯。所以野釣線組不用考慮小魚,特殊天氣或低温時純釣鯽魚單説,多數情況宜大不宜小。餌料也是以糧食本味為基礎,野生魚口味不刁,糧食本味就是通用的,所謂的針對鯉魚啊,針對草魚的啊這些餌料可能會適得其反。野釣大鈎粗線就是兼顧,野釣糧食本味就是兼顧。

選擇安全的釣點:

垂釣中的安全是每位釣友都不能忽視的。我曾經有一次在*河的一段,那裏有個小漫水壩,旁邊有塊突出岸邊很多的石頭。我認為那是一塊非常好的釣點,當天夜釣就選擇了那裏。水深將近3米,魚情也不咋地。當時沒有什麼感覺,第二週又去了那裏,結果發現那塊大石頭沒有了,我問旁邊當地養鴨子的大爺,那塊石頭怎麼沒有了,大爺告訴我説,週一下雨的時候自己塌了。瞬間我就冒出了冷汗,當時我要是在那塊大石頭上的時候塌了,豈不嗚呼哀哉。半夜周圍一人沒有,3米的水深加上大石頭,哪兒還有逃跑的機會啊。還有在某庫因為下雨險些被困庫區;在眉佳峪,山上臉盆大的落石在我右邊幾米處滾下等等。所以釣魚選擇釣點安全第一,遠離高壓線、山體旁邊、地質狀況不穩定的地方。

想到這些就説這些,以上都是我曾經犯過的錯誤,有的至今未改。釣友們看了希望能有所收穫,僅供參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