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鯽魚的浮漂線組選擇及調釣技巧

在釣界中有一句俗話:“浮漂是釣魚人的眼睛”,不管在什麼地方垂釣,只要能用到浮漂,那麼釣魚就要以漂為準,大魚對漂要求較低,差一兩目無所謂,但釣小魚的時候,浮漂的要求就比大魚高多了。比如鯽魚,是自然環境中數量較大的一種魚類,而且鯽魚還是跟隨環境變化產生變化的一種淡水魚,因此不管是野釣、塘釣、競技釣都以鯽魚為主。下面筆者就以鯽魚為例來説説,釣鯽魚的線組浮漂選擇及調釣技巧。

釣鯽魚的浮漂線組選擇及調釣技巧

一、釣鯽魚的線組

首先鯽魚的線組,常規情況小鯽魚冬天0.4主線0.2子線,夏天0.8主線0.4子線,大鯽魚冬天0.8主線0.4子線,夏天1.0主線0.6子線,0.6子線是可以飛8兩大鯽魚的哦,鯽魚釣好了會越釣越多,速度才是第一,有時候真的是你有多快魚就有多快,所以建議使用無倒刺的袖鈎,袖鈎裏邊,白袖,黑袖是比較硬的,赤袖(紅色的,也叫紅袖)藍袖,金袖都比較軟,鈎子的大小,鈎門寬度冬天是魚嘴寬度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夏天可以加大到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太小了刺不穿魚嘴容易跑魚,太大了則出不進去空竿多。

子線長度要看具體情況,子線長了線就軟,就像是一根20米的鋼筋,稍微動一下就彎了;同樣大小的鋼筋,10公分長的,你掰不動,很硬,子線硬了檔口,魚不容易吃進去,軟了則輕輕一吸就進嘴了,多少為合適,捏着子線從8字結到鈎子方向的三分之二的位置,鈎子是自然下垂的,這個子線就不會檔口,子線長了行程長,就是餌下沉擺動幅度大,利於魚接口,但是信號沒有短子線靈,如果是2米長的子線,這魚要是輕輕吃下去帶着不動了,漂半天沒信號,但是10公分長的子線,魚動一下漂就會有信號,就是如此道理,還有就是子線長了拉力大,短了拉力小,線組大概就這些。

二、釣鯽魚的浮漂選擇

再來説浮漂,浮漂的材料目前有巴爾杉木,蘆葦,孔雀羽,納米四種,這四個裏邊又分好多,比如蘆葦的有帶殼蘆葦,去殼蘆葦,碳化蘆葦等,形狀有長腳長尾,長腳短尾,緊收肩,細長身等等還多,每個形狀的漂都有其不同的用處,這些就不説了。

鯽魚的漂,小鯽魚應該選擇吃鉛量0.7-1.2克之間的,大鯽魚1.0-1.8克之間的,具體要看你用多長竿子,容易拋為準,一個能用的鯽魚漂,一個拉餌可以壓下去3-5目,如果你的漂兩個餌壓一兩目,很明顯你選漂不對。

三、調漂找底

現在説調漂找底,新手經常很糾結,甚至糾結幾個月一年的甚至更長時間的問題:

(1)調漂

A來到一個陌生的水域,你不知道這裏水有多深,先來粗略找底,捲上鉛皮,掛上子線,把漂拉到距離鉛皮座一個漂子長度,保證提起來的時候漂尾和子線不打架,卷的鉛皮要能把漂壓黑,但是不能咕咚一下就沒了。

咕咚一下沒了,這鉛皮肯定在漂的正前方,和漂不是垂直的了,要緩慢下沉直到漂沒有了,這個鉛皮大小就合適了,看不到漂了,把漂往上拉,一直拉到露出水面1目左右為準,這時候你的鉛皮是在底的,水線(就是漂和8字環中間的主線)基本上垂直的了。

B現在把漂往下拉,拉的距離是要大於你的子線長度加上漂的長度總和的15公分(這樣做是為了秤餌的時候把餌料下沉過程中的霧化算進去,後邊會説到)這時候漂又不見了,開始剪鉛皮,假設要調7目,那麼就剪刀漂露出水面7目為準,這個時候鉛皮和子線都離底了,離底大概就是第一步説的15公分加上6目的距離(粗略找底時候是1目,調的7,漂高出來6目距離)。

(2)找底

下邊説兩種找底方法:

A現在掛上兩個餌,用拉餌釣就掛拉餌,用搓餌釣就掛搓餌,扔下去看這兩個餌把漂壓下去了多少,假設壓下了6目,剩餘1目了,那麼你的一個餌就是重3目,這時候兩個餌肯定都在半水,那麼你就把漂往上拉。

拉到什麼程度呢,就是漂大於1目的時候,下鈎就觸底了,鈎子觸底會減少或者失去對漂的拉力,所以漂會高出來,這時候子線的狀態就是長的一根鈎觸底,短的一根懸浮,這個鈎子距離水底的距離就是你的鈎距,這是兩個餌把漂壓不黑的情況。

B如果掛了兩個餌,漂沒了,提上來,掛上一個餌,扔下去看單餌重,假設單餌壓下去了5目,剩餘2目,你的單餌比重就是5目,現在掛上兩個餌,漂沒了,你就要考慮調的更高些或者減輕餌比重了。

當然也可以這樣釣,就是把漂拉的漏出來兩三目就行,這時候子線在水底是承人字型,長子線斜拖,短子線觸底,調漂就完成了,這是兩種情況的最靈狀態,一半都是從靈往鈍釣的。

四、調釣的靈與鈍

什麼是靈,什麼是鈍,國家一級大師鄧剛和化紹新有截然不同的説法,一個説調低釣低靈,一個説調高釣低靈,都是大師,到底誰對呢,於是糊塗了,我個人覺得調釣能最大化體現實口同時信號最多就是靈,兩位大師説的其實都沒錯。

調高釣低靈説的是浮漂浮力調的大,線拉的筆直,下邊動多少上邊就動多少,指的出信號靈敏,調低釣低説的是浮漂對餌的拉力小了,魚吃起來就省勁了,對魚來説視為靈,正如百度圖解的調漂圖或者網站論壇裏的調漂文章(調漂的技巧運用),甚至是李保安的調漂視頻,他們都沒用説餌比重的問題,越過了秤餌重這一步沒有説,所以越看越糊塗,其實就是很簡單的加減法,前邊説的這是忽略了子線支撐力和水線張力的情況,如果加上這兩個因素,鈎子的狀態會有微變,咱不是牛頓,無視這個吧。

先從你找底以後最靈的位置釣,咱把什麼雜魚鬧,走水之類的客觀因素忽略掉,就説這個釣點全是目標魚,正常大概有這麼些情況。

鯽魚吃餌有個習慣,就是在你調釣正常,魚情正常的時候,吃下去以後會原地不動,抬頭兩三公分然後又不動了,漂像就是下頓,然後很穩的上浮,結合這個,看下邊的:

(1)有明顯的下頓(下頓就是瞬間加速然後驟停的過程),但是起竿沒魚,那是釣的太靈了,就是漂對餌拉力太大,拉的筆直,魚吃起來要克服浮漂很大的拉力,沒吃進去,這時候你就把漂往上拉,讓拉力變小一些,每次1目,一直試到有口有魚為止。

(2)有下頓也有頂漂,起竿的時候魚在水裏一翻身就跑了,這是為啥呢,是因為魚鈎掛在魚的嘴角或者下嘴脣了,咱們的子線,線個鈎柄是一直線,這個直線為中心軸,鈎尖這邊肯定重些,加上餌也在鈎尖這邊,如果釣的太鈍了,子線會彎曲,鈎子在躺下的時候就會被餌壓的旋轉,最後就是鈎尖朝下鈎柄在上趴着的(手伸直作菜刀狀,大拇指就是鈎柄,小拇指是鈎尖,鈎子就是這樣趴着的),或者鈎尖和鈎柄在同一平面(收伸直平方在桌子上,大拇指是鈎柄,小拇指是鈎尖),這樣的鈎子狀態,魚吃下去以後扎的就是下嘴脣或者嘴角,魚在水裏感覺疼了,會左右搖頭掙扎就會脱鈎,如果是紮在上嘴脣,你是往上提的,他再搖頭也脱不了,這個就是説脱鈎基本是跟鈎子有沒有倒刺是沒有多大關係的,這時候把漂往下拉,釣靈些,讓漂鈎子拉的豎起來就對了,上的前幾條魚不要急着進護,看魚鈎在魚嘴上的位置就能大概判斷靈和鈍口。

(3)拉了以後,確定鈎子豎起來了,還是上頂多,基本就是魚上浮了,魚是頭向下尾巴向上吃餌的,這時候吸一下,餌基本是垂直向上起來了,漂失去了拉力,上浮,考慮打行程,到底前的接口吧。

總結:

會釣魚的人,能從漂像看出吃餌的魚種甚至大小,能從調目釣目一眼看出鈎子在水裏的狀態,比如野釣的時候,水底不平,本來雙餌一拖一觸,漂是2目,打下頓就很好,下一竿扔下去地方變了是7目,這時候第一反應就是這下頓了,子線彎曲鈎子躺下了,應該注意打頂漂了,下頓機率不大,這就是變化。

有人説我兩一樣的線組,一樣的餌,戳一個窩子,人家調4釣2連拔,我咋就沒口呢,很肯定的是你兩漂吃鉛量不一樣,餌的大小也不一樣,都是調4釣2,但是鈎子觸底狀態不同,口好的時候不要緊,口差的時候區別就很明顯了,就是一點點的區別就能導致漁獲相差甚遠,調漂其實説白了就是通過漂去控制鈎子在水裏的狀態,這是釣魚最基礎的東西,大概説完了,如果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大師可不要罵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