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在自然水域路亞鱒魚

即使你是一位沒有任何釣鱒魚經驗的釣手,若你手頭有一支將就能用的路亞竿並將你手頭也還合適的擬餌投到管理釣場的養殖池裏,相信釣上幾條鱒魚不是什麼難事。但在鱒魚資源相對稀少的自然水域,如何能從蜿蜒寬闊、水情複雜的江河裏尋找到鱒魚的蹤跡並將其釣獲那就絕非易事了。本文所要討論的,僅是如何在自然水域以路亞的方式釣虹鱒和金鱒的方法(其他鮭科魚類可作參考)。  

大凡有鱒魚生存的江河類等自然水域,其水源多來自於上游構築的巨型水壩所形成的人工湖泊,其最大水深通常有幾十米甚至上百米,除受地熱影響外,季節更替、陰晴雨雪對湖泊底層水基本不夠成影響,經由發電機組釋放出去的水其温度長年保持在13攝氏度左右,這為鱒魚提供了極佳的生長條件。或許你已經知道鱒魚屬冷水魚類,喜潔淨、高氧、流動的水體,但這都是些基本概念,事實上有鱒魚出沒的水體上述條件基本滿足。至於水温、清澈度、含氧量、流速等具體數值,這是鱒魚養殖場老闆該關心的問題,你所要了解的是鱒魚自身所表現出來的某些特性,這才是至關重要的。

淺談如何在自然水域路亞鱒魚

鱒魚身體呈梭形,略修長,體魄強健,尤其適合在湍急的水流中穿行。然而,鱒魚卻經常會扮演“機會主義者”角色,尤其是在江水主流流經的地段,它們喜歡潛伏在水底截食被水流沖刷到眼前的食物;它們的視力極好,能在水下幾米深處甄別水面飄過的漂浮物是否可食並有選擇性地發起攻擊;當上遊沖刷來的食物足以果腹時,它們會在相當長時間內待在原地不作大範圍遊動。這是鱒魚的一個最顯著的特徵。而在水流相對靜止、水很深的江段,鱒魚則會選擇待在水的中上層且做較大範圍遊動,一是主動覓食,二是使相對運動的水流不斷流經魚鰓,以滿足自身對氧的需求。鱒魚多以水中的蚊子稚蟲孑孓、蜉蝣稚蟲、蜻蜓幼蟲、小魚、小草蝦以及跌落水面的蜉蝣成蟲、蚊蠅等為食,有時也會竄出水面掠食貼着水面飛行的蜉蝣成蟲、蚊子等(這種現象尤以每年4、5月間蜉蝣稚蟲及孑孓大量蜕化成蟲的季節為甚)。自然水域中的鱒魚成魚一般喜歡獨來獨往,你很少會看到成魚扎堆覓食、結羣遊弋的場面,這與你在鱒魚養殖場裏看到的壯觀場景大相徑庭,只有那些當年出生及一齡左右的小鱒魚才結羣(尤其喜歡聚集在江河沿岸有注水口的地方)。鱒魚全年幾乎沒有停食期,甚至產卵期也會覓食;一天當中鱒魚也沒有明顯的攝食“窗口期”,主要以小昆蟲為食的鱒魚為了滿足自身生長需求它就得不停地覓食。儘管鱒魚也會捕食小魚,但大多數常見的淡水小餌魚都不太適應在冰冷的水體裏生存繁殖,即便有也都躲藏在水温相對較高的極淺的穩水區或水草中,留給鱒魚果腹的機會少之又少。對於遊經眼前的那些未曾見過的路亞擬餌,鱒魚同樣會表現出好奇心,常常尾隨其後觀察,但真正下口的時候很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鱒魚小心謹慎的心態,同時也體現出鱒魚依然保留着原始本能。金鱒是由虹鱒異化而來,但金鱒要比虹鱒更強健,表現也更加活躍,它常常遊弋在水的表層主動覓食,而且遊速很快,活動範圍也大,但這並不是説金鱒更容易釣,恰恰相反,金鱒似乎比虹鱒更多疑、更小心謹慎、更難以釣獲。為了儘可能地降低鱒魚對擬餌的戒心,釣者不得不盡量選擇使用小型擬餌,且為了使較輕較小的擬餌儘可能地拋遠,人們又不得不使用軟調的漁竿以及較細的漁線。

淺談如何在自然水域路亞鱒魚 第2張

國內生產的真正意義上的鱒魚路亞竿可謂鳳毛鱗角,且多與馬口竿相提並論,這對消費者是個誤導。究其原因,主要是國內適合鱒魚生長的冷水資源及其有限、養殖難以普及、釣場屈指可數、消費羣體過小所致,廠家商家一方面着眼於馬口竿消費人羣、另一方面又要兼顧到鱒魚竿消費羣體而採取的折中辦法,以獲取商業利益的最大化。鱒魚竿與馬口竿唯一相似之處是都試圖將輕餌拋得更遠,但它們各自要面對的對象魚的體量遠不是一個數量級,更何況鱒魚的嘴脣遠比馬口的嘴脣要厚且硬得多,要順利地刺穿魚脣以及有效地將魚控制在你認為能夠控制住的範圍內,這些,絕非是馬口竿所能勝任的。一支好的鱒魚竿主要體現在:竿梢雖軟卻很靈敏(最好是實心稍),腰身強勁有力;竿體輕盈又不失強度;使用微導環,以儘可能減少拋投時竿體的變形,加快回彈速度,減小出線阻力,使餌拋得更遠、更精準。 在鱒魚竿製作方面,某些國外的漁具廠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僅鱒魚竿一項就做了十分完善的市場細分,以適應不同釣場的需求。當然,那樣一套鱒魚裝備動輒就要半個萬,這不是中國普通釣鱒人隨隨便便就能消費得起的。如果你一時找不到一支合適的鱒魚竿也不要緊,你完全可以用一支軟調的鱸魚竿代替,不足之處僅僅是重了些而已。漁竿的調性決定了漁線的線徑,而漁線線徑又為漁線輪的選擇提供了參考。

淺談如何在自然水域路亞鱒魚 第3張

在水流較緩的江段釣鱒魚時,我以為用一支L調的直柄路亞竿最為合適,配合採用1.5號尼龍鍍氟線較理想,這種線較之碳氟線有較大的延展性,能給鱒魚留下充分就餌的時間,而且又比尼龍線切水快,有利於將鬆弛的魚線儘快收直以利漁汛的傳導。漁線輪的選擇就好辦了,只要能滿足纏繞1.5號/100米線的紡車輪就成。而在水流較急的江段尤其是水電站泄水閘附近,L調的竿中魚後控魚能力會變差,這時你可以選用一支ML調的路亞竿(直柄、槍柄均可),線徑可加大到2至2.5號。這樣的組合也適合在寬廣的水域作大範圍搜索,以金屬VIB或亮片配合使用。用於釣鱒魚的擬餌雖然不像釣鱸魚那樣用餌五花八門,但種類也很多,如:米諾、亮片、金屬VIB、硅膠軟餌等。採用這些擬餌總的原則是——小。米諾一般可選用6釐米左右(不含舌板、尾鈎)的身形細長的仿魚形擬餌,以方便在流水中更好地控制,長短舌板的各備幾隻,以應對深淺不一的釣場;亮片以2~5克較適宜,應儘量選擇腰部較窄的柳葉形的為宜,腰身過寬近似橢圓的亮片儘管泳姿好,但在流速較快的水體使用時往往會漂在水面不易下沉;金屬VIB儘管較重(多達十幾克以上),但身形較小,尤其適合大範圍搜底,在水流湍急的江段使用效果也不錯;鉛頭鈎加軟蟲(JIG HEAD)原本是用於釣鱸魚且效果不錯的組合擬餌,將其用於路亞鱒魚的靈感來自於在湖南資興東江灣流域還生長着一種耐低温的體型很小、全身呈乳白色半透明的小銀魚。曾有當地釣友在路獲的鱒魚口中發現有還未來得及下嚥小銀魚,我也曾以小銀魚為餌,使用傳統釣法施釣,證實鱒魚的確掠食小銀魚。近一年多時間裏我所路獲的鱒魚(虹鱒和金鱒)絕大多數是用仿銀魚的JIG HEAD路獲的。鉛頭鈎以3~5克為宜,仿銀魚的乳白色(熒光)硅膠“小泥鰍”身長7.5釐米。此餌尤其適合在水的中下層使用,且抗急流的能力很出色。

淺談如何在自然水域路亞鱒魚 第4張

當你有了一套稱手的鱒魚裝備後,接下來就是如何在環境複雜的自然水域裏尋找鱒魚的行蹤了。這個問題貌似很複雜,但當你瞭解了鱒魚的基本生活習性後,一切都變得簡單起來。歸結起來無非有兩點:觀查和判斷。當你面對陌生的水域時,你首先要做的是找出江水主流的位置,由於江河有彎道,其主流時而左時而右,應儘可能地選擇接近主流的岸邊作釣。説到找魚,最直接的莫過於鱒魚自己為你提供的位置信息,即觀察水面是否有鱒魚覓食時留下的漣漪(俗稱‘魚花’),這種現象多發生在水面上經常有漂浮物流經的地方。前面已經講過,鱒魚經常扮演“機會主義者”角色,它潛伏在水底等待由水流沖刷而來的食物,瞭解了鱒魚的這一特點後,通過觀察水面經常有漂浮物流經的線路,即便一時看不到魚花,也能判斷出那裏一定是鱒魚喜歡駐足的地方,是值得搜索的一連串的點。

淺談如何在自然水域路亞鱒魚 第5張

另外,江河沿岸的注水口也是鱒魚喜歡駐足的地方,為了證實這個判斷,你不妨直接去尋找電站閘口、泄洪道、兩江匯合口以及灌溉渠或生活廢水出水口,這類標點常常會給你帶來驚喜。通常這類標點水流都比較急,鱒魚多喜歡待在急流與穩水交界處,尤其是在急流流經鏵尖時、水流與鏵尖一岸形成夾角的洄流區,那裏是鱒魚駐足休息和覓食的好地方。有必要提醒一下,下雨天注水口處及沿岸的水較混濁,要儘量將餌拋到渾水與清水交界處清水一側。你已知道,鱒魚是喜歡待在含氧量高的潔淨的水體裏的,因為混濁的水會使泥沙粘附在鱒魚的鰓上,而魚鰓恰恰是鱒魚從水中吸收氧氣的重要器官。如果是暴雨過後上游泄洪使得整個江水變得混黃時,你最好打消去釣鱒魚的念頭。還有一處鱒魚喜歡去的地方是網箱養鱒場。我們知道虹鱒、金鱒是引進品種,一開始出現在自然水域裏的鱒魚絕對都是由網箱逃逸出去的,已經養成吃商品餌的習慣,它們愛待在那個地方也就不足為奇了(飯來張口的日子誰都樂意,呵呵)。當然,不是誰想去網箱邊釣魚就能去得了的,除非你和魚老闆關係特好,或者你自己有條船。

淺談如何在自然水域路亞鱒魚 第6張

江河類等自然水域與管理釣場最本質的區別在於水流對擬餌運動狀態的影響。如果是在管理釣場或是靜止的水體(如湖泊、水庫)施釣,在不考慮風的因素時,無論你朝哪個方向拋竿,擬餌的頭部始終是衝着自己的方向被直線收回,漁線也始終處於繃緊狀態,感知漁訊的力度也較強;但在流動的水體中,水流作用在漁線上會形成一個弧,擬餌的頭部也並非是直衝着你來,且感知漁訊的力度必然降低。另外,在自然水域水流較急的江段,控竿方式以及收線速度會因擬餌在水流中運動方向的不同而有所異,朝站位的上游方向拋竿時,擬餌落水後與水流同向運動,此時,擬餌的運動速度必須快於水流流速,也就是説搖輪的速度要加快,始終保持漁線對擬餌有足夠的牽引力,否則,漁線一旦處於鬆弛狀態,一方面是無法感知魚訊,另一方面是金屬類擬餌必定會下沉,極易掛底;與此同時,應儘量抬高竿梢,感覺是提着擬餌在水中滑行,這很重要。當擬餌在水中行進至下游開始逐漸調頭並最終形成逆水運動時,可放慢收線速度並將竿梢儘量壓低,以防止亮片類擬餌漂在水面。通常情況下是不主張朝站位的上游方向拋竿的(除非受站位條件的限制不得以而為之),除了易掛底丟餌外,更大的弊端是擬餌隨水流朝着鱒魚迎面游來,這會給鱒魚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它要麼就是躲開,要麼就是尾隨其後觀察,真正下口的時候很少。而當你朝站位的下游方向拋竿時,擬餌始終處於逆流而上的狀態,這與鱒魚喜逆流覓食的狀態相一致,此時你所要做的是在擬餌與鱒魚之間(如果你已知道鱒魚所處的位置)選擇一個合適的切入角度,即根據水流流速選擇一個合適的擬餌的落水點並通過控制收線速度的快慢,以達到使擬餌以最佳路徑接近鱒魚的目的,當擬餌剛好由鱒魚身後超越的那一瞬間,往往會激起鱒魚不加思索的本能反應,咬餌的機率會大大提高。在控餌方面,硬式擬餌的操控多以勻速回收即可,可間或施以小抽、停頓等手法,但動作幅度不宜過大,畢竟鱒魚不是大口鱸。在使用文章中提到的JIG HEAD那種類似“泥鰍”的針尾型軟餌時,在收線的同時配合輕抖竿梢,以增加軟餌的活性。在擬餌選擇方面,當鱒魚所處的位置能讓你的小型擬餌夠得着時,原則上儘量使用小型擬餌,這對增大咬口機率有益。而大擬餌有大的優勢,在寬廣水域作大範圍搜索時尤其如此,能否得到咬口的關鍵在於如何把握好擬餌在接近鱒魚時的切入角度。

關於“窗口期”問題:有些釣友稱釣鱒魚也有窗口期,以上午9點前或下午5點後為上魚熱點。我權且同意上述觀點,我以為,這或許與陽光照射角度有關,早晚陽光斜射,作用在亮片身上會更加耀眼醒目,更能引起鱒魚的注意或更能“激怒”鱒魚。是不是這個理我無法證實,因為我不是魚。事實上,我所釣獲的鱒魚大多都不是出在上述時間點上,到現在為止我也沒能找到鱒魚咬口在時間點上的規律。我所認知的窗口期要麼是當上遊電站開閘放水,江水上漲、水流較急時,要麼就是當天空下雨,沿岸江水出現清濁交界面時。有關窗口期問題暫時撂在這裏,這是我今後着重要觀察瞭解的課題。

文章的最後提個醒:如果你事先已決定將魚獲放流的話,請勿使用控魚器起魚(你懂的),使用抄網能將對魚的傷害降至最低;如果你打算與魚拍照留個影,請先將你的雙手放進江水裏泡一泡,目的是讓手降温,否則,你的雙手很有可能“燙”着鱒魚,這絕非危言聳聽;夏秋季氣温很高,請別讓鱒魚滯留在空氣中時間過長,應儘快放回水中。如果你打算將唯一釣獲的鱒魚帶回家……呵呵,上面的話算我白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