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脱鈎跑魚,給釣友3個忠告

現在隨着野釣資源的匱乏,對於我們釣魚人的挑戰是越來越嚴重了。在面對來之不易的魚口時,如果出現“脱鈎”的現象,是不是會感覺到遺憾和懊惱呢?

“脱鈎”現象是一個很普通也是較為常見的現象,但多數情況下是我們人為造成的,只要在某些細節上注意是可以大機率減少“脱鈎現象”發生的。

野釣脱鈎跑魚,給釣友3個忠告

中魚“脱鈎”是挺遺憾和懊惱的事情

1,野釣“脱鈎”的原因

2,野釣時,如何正視“脱鈎”現象

3,“脱鈎”現象該如何預防

“脱鈎”顧名思義,就是魚兒已經咬鈎,並已經中魚,但最終沒能把魚兒釣獲上岸。我們既然要解決“脱鈎”這個問題,就要了解造成“脱鈎”的原因所在:

野釣脱鈎的原因

野釣時,魚鈎頓了

魚鈎是我們線組的必要配件。而魚鈎的鋒利程度,是直接關係着我們魚獲的。

中魚時,想要把魚兒拉上岸,就需要魚鈎牢,而魚身上最為牢固的部位還屬魚骨。千萬不要小看魚骨的硬度,魚鈎不鋒利的話,中魚時,魚鈎往往只會刺穿魚身體內部的軟組織,這樣的話,很大可能出現鈎不牢,從而出現“脱鈎”的現象。

野釣時,魚鈎類型,型號選擇不合適

野釣時,魚鈎類型和型號的選擇是很重要的,一般是需要根據目標魚來作為參考依據的。

比如説,釣1兩左右的鯽魚時,選擇1-3號的魚鈎就可以了。如果選用過大的魚鈎就顯得不合適了。因為魚鈎過大,小鯽魚魚口過小,很大機率出現鯽魚進口不順暢,增加“擋口”的機率,從而出現“脱鈎”的現象。

還比如,釣鯽魚選用袖鈎的居多。並不是説其他的魚鈎就不能釣鯽魚,而是選擇袖鈎更能夠迎合鯽魚的體型和魚嘴的大小。

同樣的道理,釣鯉魚用袖鈎就沒有選用伊豆和伊勢尼優勢大。因為鯉魚的力道是遠大於鯽魚的,而這兩種魚鈎,鈎條較袖鈎粗,更能抵抗住大力道的魚種。

野釣脱鈎跑魚,給釣友3個忠告 第2張

選擇合適的魚鈎的類型和型號,可以減少“脱鈎”的現象發生的機率

提竿時,漂像沒有把握好

漂相把握對於釣魚人太重要了。因為水中的情況我們肉眼是看不到的,只能通過漂相來判斷水底魚兒吃口的情況。

浮漂是可以監視水底的動靜的,並不是説所有的浮漂動作就是魚兒吃口,也並不是説所有的魚兒吃口都能夠中魚的,這就需要我們自己做出靈活合理的判斷,哪些浮漂動作該提竿,哪些浮漂動作該放,這些都是我們經驗的積累的。

如果對於浮漂的漂相,不能很好的識別和判斷,就會出現提竿不及時的情況,從而造成“脱鈎”的現象產生。

野釣時,子線和魚鈎沒有連接好

我本人以前因為怕麻煩,經常喜歡購買成品的子線,但成品的子線並不都是牢固的。我就遇到過換餌的時候,一連出現兩個魚鈎同時脱落的情況。如果這種情況不是出現在換餌,而是出現在中魚的時候,會發生什麼現象呢?跑魚那是肯定的,這也就造成了另類的“脱鈎”現象。

小結:

以上幾種情況是可以直接導致“脱鈎”現象產生的。從上述幾個原因不難看出,這些都是比較常見並且比較簡單的問題,就是這些既簡單又常見的問題常常會出錯,就算老釣友往往也不例外。

野釣脱鈎跑魚,給釣友3個忠告 第3張

這麼大得魚兒脱鈎的話,實在是太可惜了

野釣時,如何正視“脱鈎”現象

垂釣前,檢查魚鈎是否鋒利

魚鈎是否鋒利是可以用手指感覺出來的。魚鈎在手指輕輕劃過,如果明顯感覺到鈎尖的存在,就説明魚鈎是鋒利的。如果需要用點力才能感覺到鈎尖的存在,就證明魚鈎已經不夠鋒利了。

垂釣時,選擇合適的魚鈎

一般魚鈎的選擇有幾個不成文的原則:

釣大魚用大鈎,釣小魚用小鈎。釣中小魚種選用鈎條細的魚鈎,釣大型魚用鈎條粗的魚鈎。釣快魚選擇無倒鈎的魚鈎(提高魚獲),預防跑魚選用鈎尖內彎的魚鈎,選用蟲餌選擇長柄魚鈎等等。

漂像正確的把握

漂相一般有三種:黑漂,頓口,上浮。這三種漂像可以説可以獨立存在的,也可以是幾種一起出現的。

影響漂相的因素很多。比如:魚兒活性好。漂相就大,魚兒活性低,漂相就小。

不同的魚種漂相也是有所不同的:鯽魚的漂相一般是先頂漂,再下頓。鯉魚一般是輕微的點動,突然黑漂。草魚一般是行進中進食,浮漂斜拉現象居多等等。

根據這麼多年的作釣經驗來看,下面幾種漂相中魚率是挺大的:

浮漂呈現均勻緩慢的上浮和下降(大魚居多),浮漂上升或者下降後靜止幾秒後,浮漂斜拉黑漂,浮漂斜躺水面這些情況,頓口,黑漂這些漂像中魚率是很高的。

野釣脱鈎跑魚,給釣友3個忠告 第4張

漂相對於“脱鈎”的現象影響是很大的

檢查子線和魚鈎是否綁牢

做釣之前檢查子線和魚鈎連接處是很有必要的。拉拉魚鈎和子線的連接處,看看接口處有沒有鬆動,子線有沒有掛傷,掛毛,有沒有打結,線頭有沒有在魚鈎內側等等。

另外,綁鈎的時候,最重要的是收緊的那一下。因為魚線有伸展性,如果不收緊的話,用過幾次往往會出現魚鈎脱落的現象。

小結:

“脱鈎”現象是比較普通的現象,但是需要我們正視的問題。因為就是這個問題,是可以直接影響我們釣魚心情和關乎魚獲大小的。

“脱鈎”現象該如何預防

我們對於“脱鈎”的現象,該如何減少發生的機率呢?個人認為,從以下幾點就可以大幅度降低“脱鈎”的:

瞭解更多的魚兒習性很重要

我們既然要想把魚釣好,就要更多的瞭解魚兒的生活習性才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句話同樣是適合釣魚的。

比如:大部分淡水魚兒喜歡的温度在15-25攝氏度之間,魚兒活性隨着氣温的高低變化而變化,魚兒活動的時間隨着季節和水温的高低變法而不同。不同魚種棲息的魚層不同。魚兒有趨温性,洄游習性,趨氧習性,趨光習性等等。這些知識都是需要我們掌握的,因為釣魚就是為了怎麼更好地迎合魚兒的習性。

野釣脱鈎跑魚,給釣友3個忠告 第5張

掌握魚兒的習性,對於減少“脱鈎”來講作用很大

豐富自己的垂釣知識是關鍵

釣魚是一個系統的户外活動,影響垂釣的因素很多,其中對於釣魚知識的掌握就是一個較為關鍵的問題。

比如:如何根據季節選擇釣位,如何選擇魚道,如何根據氣温和魚種選擇餌料,窩料味型,如何根據季節和目標魚選擇魚竿,如何選擇浮漂,如何根據魚種選擇魚鈎,如何調漂,對於把握漂像,如何溜魚,如何抄魚等等。

這些知識大部分都是需要根據自己垂釣經歷總結出來的,是需要時間沉澱的。

垂釣前檢查釣魚裝備很必要

垂釣前檢查釣魚裝備這點事很重要的。因為我本人在這上面吃虧不是一次兩次了,最終導致的結果要麼脱鈎,要麼斷線跑魚,更嚴重的導致魚竿受損。

垂釣之前,檢查魚竿,檢查線組,看看鉛墜邊緣會不會掛手(會導致子線纏繞),看看主線和子線有沒有掛毛,有沒有打結,有沒拉伸沒有恢復到原樣。當然,還有魚鈎和子線綁的位置有沒有鬆動,魚鈎鋒不鋒利等等,這些都是造成“脱鈎”,甚至斷線跑魚的因素。

小結:

上述三點的前兩點都是我們釣魚人需要多經歷,多學習,並不是短時間能掌握的。而最後一點同樣是我們釣魚人的日常工作而已,但越是普通,越是容易犯錯。

野釣脱鈎跑魚,給釣友3個忠告 第6張

垂釣之前堅持裝備是可以減少“脱鈎”的現象發生機率的

引申一點:

“正口”是我們釣魚人聽到較多的詞語了。“正口”的意思是:魚鈎刺中魚兒上脣的位置,一般刺中這個位置很少出現跑魚的現象的。

那我們該如何抓“正口”呢:

想要抓這個“正口”,就是在浮漂下頓的那一刻提竿,這樣機率才會增大。

當然,浮漂的調釣是很重要的。因為浮漂的調釣是可以直接影響頓口產生的。一般浮漂調的靈,頓口多,調的頓頂漂多。所以,想要更好的抓“正口”,我們是可以把浮漂調的靈一點的。

總結

“脱鈎”的現象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是我們釣魚人人為造成的。從這麼多年的垂釣經驗上來看,做好以上幾點是可以大機率減少“脱鈎”現象產生的。

“細節關乎成敗”這句話同樣也是適合釣魚的,往往越是“簡單,細小”的問題,越是容易出錯。只有在作釣之前把細節做好,“脱鈎”的現象出現的機率才能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