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後野釣,子線放多長才合適呢

入秋後野釣,子線放多長才合適呢

台釣釣法,在秋季野釣,子線到底放多長才合適呢?咋一看這個問題,似乎問得有點重複了,釣魚這個事,線組的搭配,還區分季節麼?

話雖如此,但實際上,不同的季節,魚的食口力度還真的有所不同,春冬輕而夏秋重,即便是入秋之後,初秋、仲秋、晚秋三個階段的魚口,也多有不同。

為了更好地抓口,或者説讓中鈎率更真實一些,有些講究,還真的不得不説道一二,看似長短不一的子線,線距短的也就七八釐米,長一點不過三四十釐米,用對地方,魚口的效果還真是不一樣的。

入秋後野釣,子線放多長才合適呢 第2張

一、冷時短、熱時長

入秋之後,天氣陰晴不定,晝夜温差極大,當然,這跟日照的時長髮生變化有很多的關係,到了秋分之後,轉為日短夜長。

晝夜温差,對魚口的影響非常大,倒不是説水温低到魚無法開口,而是水温從最低開始上升時,以及水温從最高開始回落時。

魚都需要一定的適應時間,這種情況,在夏季是不存在的,而魚在水温最低時,雖然不像冬季低温時完全沒有魚口,但是,活性也很是一般。

所以,魚口表現比較輕弱,如果子線偏短,脱鈎率比較高,簡單點理解,就是魚鈎還沒徹底刺穿魚脣,浮漂就有動作了,不管提不提竿,都會導致跑魚。

所以,不管是守釣大魚,還是以小體型魚為目標魚,子線的長度略長一些,實口會更多一些,跑魚的概率也會大幅度降低。

入秋後野釣,子線放多長才合適呢 第3張

二、小魚短、大魚長

入秋之後,不管魚的個體大小,都會為了應對過冬,進食慾望愈發強烈,很多釣友戲言,這是入冬前最後的瘋狂。

所以,一旦小魚開始進窩,即便不是鬧窩的白條、麥穗、鰟鮍,魚口也是非常雜,所以子線短一些,食口訊號傳導的更快一些。

具體放到多短,這個就看手藝如何了,有些老鳥甚至會做出4~6釐米的短子線,當然,正常一點的,8~10釐米也就足夠了。

如果是守釣中大體型的魚,基本上可以遵守魚的個頭越大,用的子線越長,因為魚的個頭越大,釣點選擇得越深,所以,用30~50釐米的子線都是可以的。

如果釣點比較深,為了增加誘魚效果,採用分層釣法,子線長度1~2米的也不少見。當然,子線長一些,既能過濾釣大部分的虛假訊號,多少也能起到點卸力的作用。

入秋後野釣,子線放多長才合適呢 第4張

三、釣底短一些,釣浮長一些

入秋之後,守底和釣浮其實並沒有固定標準,因為入秋之後,因為晝夜温差大,日照強度低,魚的覓食時間比較充裕。

所以不管是底釣守口,還是釣浮,都有不錯的魚口,選擇不同的釣法,子線的長短也有所不同。

如果是守底,鈎餌沉底或者躺底,子線可以適當的短一些,當然,這個短也是相對而言,比如正常情況下是30釐米,可以改為20釐米左右。

如果是釣浮,子線的長度就不妨長一些,正常情況下,子線的長度是30釐米,如果一開始就打算釣浮,那麼子線的長度不妨放到40~50釐米。

入秋後野釣,子線放多長才合適呢 第5張

上述的三個建議,只是一個參考,並不一定適合所有的魚情,更多的,只是對釣友們的一個建議,至於效果如何,還是得結合實戰之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靈活調整,但是上述的思路,應該還是通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