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條魚為什麼容易死亡?

白條魚是常見的小型魚類,別稱䱗條、遊刁子、尖嘴子等,廣泛分佈於全國各地的池塘、溪流、溝渠、江河、湖庫、着等水體中,常見個體7~13釐米,最大個體可達25釐米,下面來看一看白條魚為什麼容易死亡吧!

白條魚為什麼容易死亡?

一、魚種定義

白條魚是常見的初級淡水魚類,別稱䱗條、遊刁子、尖嘴子等,在生物學分類上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硬骨魚綱、鯉形目、鯉科、䱗屬小型魚類的統稱,外形與馬口魚、翹嘴魚等相似,常見個體一般都在50克以內,最大個體可達200克以上。

白條魚為什麼容易死亡? 第2張

二、原因論述

白條魚極不耐低氧。白條魚是上層魚類,對水質要求比較高,喜羣聚棲息於池塘、溪流、江河、湖庫、沼澤等水體的上層,棲息深度0至10米,常成羣遊弋於淺水區,喜風浪與高温,冬季則潛藏於深水區越冬,極不耐低氧,幾乎可以説是出水就死。

白條魚為什麼容易死亡? 第3張

三、分佈範圍

白條魚的分佈範圍極為廣泛,從世界範圍上看集中分佈在東亞大陸,我國除了西部高原地區外各地的池塘、溝渠、溪流、江河、湖庫、沼澤等水體均有分佈,尤以長江中下游及附屬水體中最常見,國外分佈在越南北部、朝鮮半島、俄羅斯等地。

白條魚為什麼容易死亡? 第4張

四、攝食習性

白條魚是雜食性魚類,主要以藻類為食,也喜食高等植物碎屑、水生昆蟲、浮游生物、小型甲殼類及其他魚的魚苗、魚卵等,生性貪食,進食方式為“啄吞”,在自然條件下白條魚也是黑魚、鮎魚、鱖魚、鱸魚、鱤魚、翹嘴等肉食魚類的捕獵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