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魚進窩卻沒有魚口,到底怎麼回事

有魚進窩卻沒有魚口,到底怎麼回事

釣魚時,有三種情況最是讓人抓狂,第一種是浮漂如定海神針,任它風吹浪打,浮漂巋然不動。第二種是小魚鬧窩,浮漂若瘋狗一般,上下左右,點頓移黑,就是打不中實口。第三種則是各種進窩跡象,甚至浮漂邊上也能看到魚花不斷,但就是沒有魚咬鈎。

第一種情況基本上無解,第二種情況遲早都有大魚進窩,唯有第三種情況,真是能氣得人青筋暴跳,而這一種情況,也是最考驗釣魚人的實戰經驗的。

這麼説,是因為但凡出現這種魚情,説明魚已經進窩了,但是因為某種原因不吃釣餌,而之所以不吃釣餌,既有地形的原因,也有餌料味型、餌料狀態的原因,這就很需要經驗來參照了。

有魚進窩卻沒有魚口,到底怎麼回事 第2張

原因一、水質太肥

什麼是水質太肥呢?就是水中的微生物、浮游生物的比例較高,在陽光的折射下,看上去水色發綠,清澈度比較差。

造成這種水質的原因有很多,我們沒有必要一一細究,但是,這種水質的水域,水中的水藻較多,腐殖較多,魚是不缺吃的。

平時主要的食物,普遍帶有一股酸臭味,用普通濃度的食物去釣魚,雖然能吸引魚進窩,但是沒什麼開口慾望,只會圍繞着窩料打轉,這種情況,反其道而行之,換用比較素淡的餌料,反而就會不錯的魚口。

有魚進窩卻沒有魚口,到底怎麼回事 第3張

原因二、水底淤泥厚、雜草多

釣魚不怕水底起伏,就怕水底淤泥多、水草多、石頭多,因為這三種水底情況,都會導致窩料打下去之後,餌料散落、陷落到淤泥中、草縫中、石縫中。

魚羣覓着味進窩了,但是怎麼都找不到吃的,只能在窩子附近來回打轉,偶然會搶食一下釣餌,導致浮漂有點小動作。

如果是草底,我們起竿時觀察一下魚鈎,有沒有頻繁掛草,如果是淤泥底、石縫底,就要在調漂時,就得做好探底工作。

遇到了這三種水底,只有釣離底,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只要鈎餌離底5~10釐米就可以了,與此同時,一定要讓窩料鋪底,讓進窩魚羣能找到,並且能吃到,這兩點缺一不可。

有魚進窩卻沒有魚口,到底怎麼回事 第4張

原因三、餌料太香

在黑坑垂釣中,因為垂釣人數多,魚的密度有限,用餌就必須香濃,根本就不存在後發先至這種説法,所以每一個釣點的餌料,都要儘量做到先下手為強。

餌料味型淡一些,發窩速度就慢一些,帶着這種習慣去野釣,就會發現,窩料抽下去,將很快會有魚羣進窩,但是等好久都沒有魚給口。

這就是因為餌料太香了,已經引起了魚的警惕性,但是魚又捨不得離開,所以就一直圍繞着窩子轉圈圈,但是一直不給口。

自己的窩料香濃不香濃,自己心裏最清楚,解決方法非常簡單,距離這個窩子附近4~6米左右,再打一個窩子,窩料的味型濃度減少一半就可以了。

有魚進窩卻沒有魚口,到底怎麼回事 第5張

原因四、釣餌附鈎性太差

這種情況多出現在使用商品餌的新手身上,因為把控不好餌料的附鈎性,餌料進水之後,很快就脱鈎了,進窩魚搶食窩料以及脱落的釣餌,自然不會對空鈎有進食慾望。

如果調釣精準,知道餌重,自然會發現這個問題,如果調釣比較隨意,對餌重沒有概念,餌料脱鈎了也不會發現怎麼個情況。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也不難,要麼增加餌料的附鈎性,比如點拉絲粉,多打揉幾次,或者乾脆把釣餌換成蚯蚓、玉米粒、麥粒這些不容易脱鈎的釣餌就可以了。

在野釣時,遇到什麼情況都是可能的,但是,如果有魚進窩而沒有魚口,以上這四種原因作為誘因最為常見,也是最容易解決的。

但是,並不是説只有以上這幾種情況才會導致這種情況,比如前一天低温,第二天豔陽高照,魚羣曬背,也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是這就很難解決了,而且也比較少見,這裏就不多贅述了。

有魚進窩卻沒有魚口,到底怎麼回事 第6張

寫在最後,窩料打下去,有魚進窩,這就説明窩料的味型方向是沒有問題的,有魚沒口,則説明魚的資源是有的,那麼魚沒口,釣不到,就從以上這四個方向去應對,總有一個能對上,解決了,接二連三的魚口一點也不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