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總咬上鈎,是因為下鈎陷入醬層?釣鈍就是新手?別被忽悠了

釣魚人有一點幾乎可以説是常識,尤其是台釣雙鈎釣法,兩個魚鈎都有餌料,同樣都在水下,那釣友們有沒有發現,幾乎大多數情況都是下面的魚鈎釣到魚,如果是上鈎釣到魚,會被人認為是釣的太鈍。

魚總咬上鈎,是因為下鈎陷入醬層?釣鈍就是新手?別被忽悠了

我們先來看一個錯誤的説法,網絡上有大量的這樣的內容,説如果是魚經常咬上鈎,説明釣得太鈍了,造成下鈎陷入水下的醬層裏,上鈎是觸底狀態,魚自然就會咬上鈎,這句話實際上是太過於理想化了。

首先我們要糾正一下,應該是漿層,醬層是什麼鬼?嚴格來説水生物、植物等沉積水底,常年累與通過自然發酵形成的有機化合物,這些被稱為漿層。雖然説大部分情況下,所有水域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漿層,但實際上除了陳年老塘還有個別死水外,野釣環境下遇到醬層的機率非常少,或者漿層對釣魚的影響很小,其實大部人認為是漿層影響的釣魚問題,絕大多數都跟漿層無關,別什麼事情都賴到漿層上。

魚總咬上鈎,是因為下鈎陷入醬層?釣鈍就是新手?別被忽悠了 第2張

對於自然河流,很多都是流動的,水的沖刷能力註定了水底的漿層較少甚至沒有,那麼即使釣得過鈍,魚餌也不會陷入所謂的“漿層”裏面,因此上面的説法是不成立的。但釣的過鈍確實會增加上鈎中魚的機率,此時雙鈎都是躺底狀態,理論上雙鈎都有可能被魚發現併吞食,這就是為什麼釣的比較鈍後,有時候會發現上鈎中魚的原因,但僅僅是增加了機率,不可能一直都是上鈎。

退一步來説,就算水下真的有比較厚的漿層,餌料落在漿層裏會陷入,那麼就要求對調漂和水底情況有非常清晰的認識,對調漂尤其是精確調漂有非常深的理解,浮漂每上下移動一定距離,就要對線組和子線彎曲程度有準確的瞭解。根據我這麼多年認識這麼多釣魚人的經驗來看,我覺得70%以上的釣友都無法做到這一點。

魚總咬上鈎,是因為下鈎陷入醬層?釣鈍就是新手?別被忽悠了 第3張

這可不是輕觸底就能解決的,況且很多人根本無法做到輕觸底這麼精確的調法,何況野釣水底也不會老實地配合你,真想解決我認為還不如釣離底靠譜些,所以別在漿層上去糾結,無數次經歷驗證了,絕大多數釣魚問題跟漿層無關。

魚總咬上鈎,是因為下鈎陷入醬層?釣鈍就是新手?別被忽悠了 第4張

最後,在自然條件下,尤其針對大體型底棲魚種,完全沒必要過分去強調釣法,人為造成餌料懸浮,看似不陷入所謂的漿層了,但這裏的環境就是這樣,魚已經有了在水底翻找食物的習慣,餌料懸浮反而失去了釣這類大魚的機會。要不説有些老釣魚人,在野釣針對大體型魚會刻意釣鈍,甚至鉛皮躺底去作釣,這是有一定依據的。

魚總咬上鈎,是因為下鈎陷入醬層?釣鈍就是新手?別被忽悠了 第5張

如果是隻會鉛皮躺底釣魚,那確實是對釣魚理解不深,但如果認為鉛皮躺底就不會釣魚,同樣也是片面的。釣法是死的,靈活運用才是王道,別過多糾結靈和鈍,通過上下移動浮漂來找最合適的魚口,比糾結靈和鈍要實在多了,您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