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看見魚在水面頻繁跳躍,就趕緊收竿

魚在水中頻繁躍出水面,是不建議下杆作釣的,因為但凡出現這種情況,魚是沒不可能開口進食的,自然也談不上釣深幾米這樣的説法。

但凡看見魚在水面頻繁跳躍,就趕緊收竿

釣魚有三不釣,一不釣悶熱天,二不釣雷雨天,三不釣魚翻身,這前兩種,都是説的天氣,唯獨最後一種,則説的是現象,因為魚在水中游,不管什麼時候,一旦出現跳躍、翻身,都不會有心思進食,主要原因有這麼三種:

但凡看見魚在水面頻繁跳躍,就趕緊收竿 第2張

第一種、魚因生理需求,在水面翻轉、跳躍

魚有兩種生理需求,會在水面跳躍、翻轉,第一種,是繁殖期,魚會水面近岸的區域,將魚籽甩到水草的莖葉、枝幹上,只有在水皮上奮力跳躍,才能藉助下落的慣性,將受精的魚卵甩出去,所以甩籽、擺籽,也是根據這種情況來命名的;

另一種,則是在水皮掠食,比較出名的是翹嘴、黑魚,會在中上水層掠殺小魚蝦,當然,鯽鯉等雜食魚種,也會在深秋時節,躍出水面搶食水面的昆蟲及其蟲卵;

這兩種情況,要麼是魚羣一心擺籽,無心進食,要麼就是食物充沛,壓根就對我們配置的餌料不屑一顧,就算是守釣,也很難守住魚口;

但凡看見魚在水面頻繁跳躍,就趕緊收竿 第3張

第二種、魚被天敵追殺,躍出水面逃避捕殺

所有的淡水魚,及大部分的非深海魚類,幾乎都有這種天性,當受到致命危險時,會快速躍出水面,然後藉助重力的慣性,快速深潛逃竄;

這種情況,用什麼味型的餌料,都無法吸引魚來進食,更談不上釣深、釣淺,當然,這種被追殺導致的跳躍,也比較明顯,魚跳躍的幅度普遍也比較大,高度也比較高;

但凡看見魚在水面頻繁跳躍,就趕緊收竿 第4張

第三種、因水底缺氧或者水中富氧導致的跳躍、翻轉

在悶熱、低氣壓的日子,因為氣壓的原因,水中的溶氧量會大幅降低,以至於2米以下的水深,溶氧急劇下降,所以淡水魚會爭先恐後的躍出水面,不停的跳躍,濺起水花,從而在中上水層吸收新鮮的溶氧;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比較詭異了,就是晴天時,有大風吹襲大水面深水區域,因為大風,水中溶氧急劇增加,刺激了深水區域的魚羣瘋狂跳躍,這是典型的富氧現象,因為魚羣過於興奮,而且水比較深,用什麼餌都沒效果,就如同吸氧吸嗨了一樣,大水面湖庫常見,小水面水域則很少見到這種情況;

最後,除了以上三種原因,魚自身的平衡調節器官、骨骼,也不允許魚長時間翻轉、跳躍,養殖魚池如初出現魚羣跳躍,打氧、加藥之後無法好轉,就會出現大規模死亡,這就是翻塘現象,所以,出現水域中魚羣跳躍,如果偶然一兩下躍出水面,那該怎麼釣怎麼釣,如果魚羣頻頻躍出水面,在水皮不停翻轉,建議還是收杆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