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先識魚:魚兒的五種感官功能

魚的感覺器官相當發達,對外界事物的反應異常靈敏。同其他許多脊椎動物一樣,魚的感覺器官系統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等器官,多數魚身上還生長了另一種器官---側線。魚在水中能尋找到適合口味的食物。就是依靠各種感覺器官相互協調的作用。

釣魚先識魚:魚兒的五種感官功能

魚有視覺器官,尤其對白光反應強烈,所以在清水池邊垂釣不宜穿白色的衣服,運動着的食物比靜止的食物更容易被魚發現,用鮮活動物做餌料比壞死的餌誘力強的多。淡水魚類中,鮎一類無鱗魚的視覺功能最差,但捕食能力卻十分厲害。他的上顎生有長長的角須,其靈敏的嗅覺彌補了視力低下的缺陷。鮎覓食常用兩種方法進行:一是慣於打埋伏,將身子隱蔽在草叢或泥潭內,等待小動物遊入伏擊區內,然後以閃電之勢實行襲擊。一是喜在夜間出動覓食,依靠頻頻擺動角須探索食物所在。

魚雖未長有千里眼,卻生有高功能的順風耳,聲波感受器官非常敏鋭,聽覺靈敏度高的驚人,當一羣飛鳥從數十米高空掠過,或從數百米外傳來敵害聲波,他都會立即逃避和沉層。然而,當小魚蝦在他們身旁緩緩嬉遊時,哪怕聲音再小魚兒也能準確的辨別出,捕而食之。有一種擬聲釣,就是用裝有十二的鈎,不斷撞擊水面,模仿小動物跳躍時發出的聲音,引誘某些兇猛魚類上鈎。

人們常用這種方法誘餌黑龍江的狗魚,長江,珠江流域的烏鱧(黑魚),鮎魚等,另外,魚類還靠側線隨時發出不同頻率的聲波相互傳遞信息,如恐嚇聲,警報音,戰鬥嘶叫音,雌雄呼喚音,攝餌音,逃跑音,負傷音等等。靠這些聲音招呼同伴嬉戲覓食,或發出警報逃之夭夭。釣魚時,如果逃脱了一條魚,這條魚就驚窩。

令其同伴們逃走,一段時間內在同一釣點上很難在釣到魚,有人説,用手摘下釣到的魚時,直接取餌裝鈎,會把魚側線溢出的受驚液一同帶進釣點,使魚受驚而逃,就釣不到其他魚了。但是用魚類喜歡的新鮮的野草等把手擦淨之後在裝鈎,效果就大有好轉。當然這種説法有沒有經過嚴格的科學考證尚不得知。魚類一般忌人為聲響,因此釣魚務必要保持肅靜。

除了魚脣外,魚的觸覺器官還有魚須,例如鮎,鯉等底棲魚類,須內佈滿了觸感神經,是這類魚覓食或者禦敵的探索器。

試驗表明,嗅覺器官是魚類各種感覺器官中最為發達的一種,能嗅出遠距離出現的餌物氣味。

魚的味覺器官也相當發達,除口腔內佈滿味蕾外,其他部位也有味感神經分佈。魚的覓食程序一般是:先發現食物,察其行,辨其色,再嗅其味,然後用嘴品嚐,適合口味的才吞食入肚,不合口味的即使吞入口中,也會隨即吐出。

魚口中的味蕾能分辨出食物的多種味道,鯉,鯽,鯿等都是品味的能手,垂釣時魚往往專門愛吃某個人下的餌料,認定其味道後,對他人的餌料置之不理。即使是同一個人的餌料,如經別人之手把它投到同一垂釣點上,魚也不愛吃。這是由於把他人身上的不同氣味隨同餌料帶入水裏的緣故。魚類是具有知覺的,而知覺的顯著特徵之一是其選擇性和排他性。對魚類的這種攝食特徵,釣者要充分的注意。

知道了魚的感官功能,就要注意選擇魚類喜歡的餌料。配製講究色味,處理好餌料的調製,選擇,使用等方面的技術問題,有的放矢,釣而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