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亞複合式旋轉擬餌亮片的選擇與搭配

路亞複合式旋轉擬餌亮片的選擇與搭配。説起復合旋轉亮片(spinnerbait)在釣場上為何能夠在歐美、日本等國上歷久不衰地流行了幾十年,並且不斷地在美國大型賽事裏為職業釣手創造出佳績?這裏,我們不妨追溯一下它的身世背景:

複合式旋轉亮片幾十年前脱胎自歐洲的旋轉亮片(spinner),這可以從法國、意大利等老牌廠家的產品上就可看得出來,它們很明顯的是各具特色的設計、造型、用途…,下面的亮片blade造型也很有代表性,就是很典型的法式亮片和意式亮片等。

路亞複合式旋轉擬餌亮片的選擇與搭配

通常我們看得到又用得上的幾乎都是雙軸的複合式旋轉亮片,基本上是由細鋼絲折成的上下雙軸,更有些設計是加上條鋼絲成為三軸的。這原始創意的始發構想,坊間流傳的説法是:當年在美國南方有批愛好釣bass的釣友們,很有興趣嘗試作釣散佈在沉樹、水草等障礙區裏的bass,但又覺得將旋轉亮片使用於這樣的釣場,魚獲效果雖説會很接近理想,但缺點卻是太容易發生掛底的情況,若光是單純地將母線弄斷做為解決掛底的辦法,損失個旋轉亮片倒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事,可水底下卻多了條萬年不朽的垃圾怎麼辦?

假設不是用剪刀直接剪斷母線的話,那就得發相當的力氣去拉扯,母線要是在這樣緊張的情況下繃斷,結果只會使得原本捻線的情況更加惡化,更糟糕的是因此而造成線杯裏的魚線產生埋線。在別無良策可施之下他們只好另闢蹊徑,於是創造出這防掛功能良好的複合式旋轉亮片(spinnerbait),接着另一個以“聲勢”為訴求的蜂鳴式旋轉亮片(buzzbait)也相繼出現了。

自從複合式旋轉亮片問世以來,不單是幫忙大家解決了障礙區掛底的困擾,省卻許多因掛底所衍生出來的副作用,同時也讓我們享受到更多參與擬餌垂釣活動的樂趣。

選擇使用複合式旋轉亮片的理由

儘管複合式旋轉亮片的始發構想是出自於旋轉亮片,但原始創作和技法操控理念方面,仍是同樣沿襲着旋轉亮片以模仿餌魚生態為主軸。因此在實際釣場上操作複合式旋轉亮片釣組時,應儘可能地將它塑造為:可以是正忘情於攝食而毫無戒心的餌魚,或者是受傷或生病而顯得筋疲力盡行動怪異的餌魚,亦或是三五成羣流竄於障礙物之間驚魂不定的餌魚……在大自然優勝劣敗的生存法則中,若是體能出了狀況的餌魚,就會受到自身羣體驅逐性的攻擊。因為掉落的鱗片、流失的體液、怪異的狀態等都可能會是激發起掠食者開展行動的要因,甚至還會導致羣體都遭受到襲擊的厄運。這雖然是生態裏殘酷現實的一面,但它也給釣手製定作釣模式提供了一個清晰的輪廓。

亮片〔blades〕

——展開復合式旋轉亮片遊戲的主角:

1、科羅拉多式〔Colorado〕在線軸上旋轉的角度大約是50°

2、印地安納式〔Indiana〕在線軸上旋轉的角度大約是40°

3、法國式〔French〕在線軸上旋轉的角度大約是40°

4、柳葉式〔willow leaf〕在線軸上旋轉的角度大約是25°

5、音效式〔buzz blade〕中心剛好就是線軸通過的位置

6、其它類型sonic blade、fluted blade等

路亞複合式旋轉擬餌亮片的選擇與搭配 第2張

飾物〔skirts〕顏色的選擇與搭配:

在飾物這方面有着很多的可用材料,如:rubber、vinyl、tinsel、mylar、bucktail等,甚至還有許多可以用來搭配的複合材料與其它種類擬餌顏色的基本原理大同小異。由於複合式旋轉亮片的操控手法較為特殊,對象魚對於複合式旋轉亮片的反應距離與所處位置背景反差有着絕對的關係,特別是在大面積水域將它當做反應餌搜索的時候,有經驗的釣手就會很明顯地感覺出其中存在的差異。因此,在飾物造型與顏色上必須要有正確的選擇,它會顯現與環境背景反差的程度,也就是被對象魚發現的難易度。過去我經常強調光線的重要性,這是和擬餌所處的環境背景反差有相當重要的關連,而且還不能將光線質量給忽略掉,即便是造型同樣、顏色也很接近的飾物,其些微的差異還是會產生出大不相同的效果。

主體造型:

固置在複合式旋轉亮片下方的主體,大都是以鉛來模塑流線的造型,這不外是方便其在障礙物之間的穿梭。我們也可以由它的整體造型和重量,觀察出釣者攻略模式的尺度和欲為。主體造型以及線軸材質和整體結構是否平衡?亮片在開始啟動旋轉的時侯能否賦予足以促使飾物擺動的動能?這是明顯區隔複合式旋轉亮片品質良窳的界線。當然,這並不是説一般的複合式旋轉亮片就釣不到魚,而是雖然比人家釣得更為辛苦,但成果卻完全不成比率。

施行技法的考量:

複合式旋轉亮片的原創思維既然是依附在魚類生態,我們不妨就以魚類的攝食行為,以及食物鏈生態做為應用技法考量的依據。攝食行為是一項所有動物的基本生命特徵,魚類當然也沒有例外,通過攝食行動所獲得的能量與養分,維繫着魚體的生存、成長、繁衍生息。所以做為一位擬餌釣手而言,最為關心的就是與對象魚攝食有關的所有訊息,比如在bass發起追咬任何餌生物之前,通常都會經過觀察、接近、選擇、追捕、吞食的程序。bass將“選擇”放在攝食過程的中心位置,捕食過餌魚所得到的經驗值,也是促使bass做出選擇的重要推手。瞭解了bass的捕食程序,那釣手是否也該有預設釣況的心理準備?

路亞複合式旋轉擬餌亮片的選擇與搭配 第3張

在我的記憶裏面,在二十多年前參與美國當地的競賽活動時,就看到過很多的專業釣手將他們所使用的複合式旋轉亮片加得很重,那時候我還覺得很奇怪,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到後來我才明白其中的道理,原來他們是將它定位為多功能、多用途的反應餌,既可以用在較開闊的水域搜尋魚蹤,又能夠在附近的水域探試魚情。由於使用的範圍很廣,所以在釣竿彈性功能的選擇上還是要以自己作釣的實際水域來作考量。因為我們必須要應對很多不同的回收手法,譬如我們讓複合式旋轉亮片沿着水底行進,就得放慢收餌卷線動作的速率;在水面下大約一尺的水層,適合以不快不慢的中等收餌速度;若是要突出水面或是在水面上破水行進的話,那就非得用到快速收餌才行。

結語

複合式旋轉亮片的活動範圍能夠深入到水底,甚至遊弋穿梭在水草區或障礙較重的地方,闖進闖出而不需要太擔心掛底的問題,中魚率相對也就提高許多,魚體也大些。然而,使用它的優勢就只有這些嗎?什麼是傳説中的hop操控技法?難道就只有是M型機械模式的動線嗎?所謂的技法就只是快與慢、動與靜的拿捏?為什麼專業釣手在作釣過程中還要不時地檢視、調整那看似完好的複合式旋轉亮片?當然,如果您是位玩家那就更加的不能不知道,其實複合式旋轉亮片也會有罷工不聽您使喚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