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線粗的釣組更結實?主線和子線差別越大越容易斷

引言:魚線,是人和魚之間的“紐帶”,中魚後的線組強度,更直接關係到我們的漁獲。基於我們台釣使用的尼龍材質線組,今天,咱們就來揭示釣界一個常見的“傳言”——主線號數大的線組,就是強度高、結實的線組。

主線粗的釣組更結實?主線和子線差別越大越容易斷

受此影響,您看看身邊,是不是許多釣友都在用主線和子線號數“懸殊”的線組?關鍵還以為很結實?

文字不好理解?咱們用實例:“3.0號主線配1.0號子線”和“1.5號主線配1.0號子線”的兩個線組,哪個上魚更不容易斷?——是不是許多釣魚人認為最粗的3.0線組更結實?

其實答案相反:1.5主線1.0子線的線組更結實,中魚後,更不容易斷。

您不相信嗎?沒關係,那咱們就繼續聊~

主線粗的釣組更結實?主線和子線差別越大越容易斷 第2張

首先,我們要認識魚線“結實”的概念

線組之所以有上述的誤區,本質緣由許多人“想當然”的把魚線想成了一個“剛體”,而忽略了其受力後的變型和彈性。

其實,除非在初級理論物理中的理想狀態,只把物體看做一個點或剛體之外,任何實際物體在受力的前提下,都會有“變形”和“力的分解”,無非是微觀還是較大而已。

主線粗的釣組更結實?主線和子線差別越大越容易斷 第3張

而我們使用的台釣線組和尼龍魚線——就是很明顯的受力變形物體,下邊給大家説幾個釣魚人身邊的例子:

做好的線組“莫名其妙”縮短了

我們做好線組之後,尤其新出廠+較細+平行卷的魚線,常見線組會有縮短的現象。這其實就是纏繞魚線時候是“加力”的,魚線在線軸上是被拉長的狀態,“卸力”之後,自然就會有恢復(縮短)的現象。

主線粗的釣組更結實?主線和子線差別越大越容易斷 第4張

線組為何又越釣越長?

這一條更是許多釣魚人體會過的,尤其在我們頻繁中魚或釣獲大魚之後,經常會發現線組變長了——這其實就是魚線受力後的延展變型,這也就引出了咱們本文的關鍵:“主線和子線線徑越接近,上魚越不容易斷”的根本~

主線粗的釣組更結實?主線和子線差別越大越容易斷 第5張

線組不是主線粗才不容易斷,而是和子線號數接近才結實

通過上一條,其實就説明了“主線和子線號數接近才結實”的原理,但是許多朋友可能還沒看懂,咱們本條就實例來説線徑“引發”的問題。

線組的整體變形才決定強度

回到我們開文的例子: 3.0主線配1.0子線的線組和1.5主線1.0子線的線組,同條件下,二者懸掛一個2斤的重物,實際表現出的線組長度會有明顯差別,這就是根本所在:

主線粗的釣組更結實?主線和子線差別越大越容易斷 第6張

1.同樣受力,1.5主線會表現出更好的受力變形,變形是啥?就是分解了力道。即,同樣的拉力和子線,1.5主線會比3.0主線延展更多。

2.關鍵的子線。子線是同樣的道理,但是很關鍵,因為兩個線組是一樣的子線——此時就出現,哪個主線延展的更多,就等於子線的受力更小;子線的受力變小,整體線組自然就不容易斷~

這就是實際釣魚時,為何“加大”主線後,就更容易斷子線的主要原因~

主線粗的釣組更結實?主線和子線差別越大越容易斷 第7張

實際垂釣時子線和主線號數接近的用法

主線和子線的線號接近,甚至子線號數超過主線的線組,也是有使用空間的,甚至在池釣的比賽、黑坑等領域被廣泛應用。

行程釣法的需要

子線接近主線或和主線同號,水中阻力和擺動更接近,線組一擺和二擺的行程更“和諧”,釣半水行程的效果就更好。

主線粗的釣組更結實?主線和子線差別越大越容易斷 第8張

子線大於主線的配置

在一些速釣和飛磕摘魚的前提下,明顯加大子線的號數,甚至超過主線——能讓子線減少纏繞的概率,並增加子線的卸魚強度,減少斷線。

在追求極致的“行程”動態效果的時候,也會使用“倒拉牛”線組,即通過加大子線的號數,來形成更緩慢的鈎餌擺幅效果。

針對問題魚的選擇

在一些寒冷季節、魚體不適、“魚口”很輕的前提下,子線和主線也要儘量接近甚至使用同號配置。在儘量偏細的前提下,才能有效的“放大魚口”看到更多的魚汛——在競技環境和黑坑釣問題魚、甚至一些冰釣的時候,效果很明顯。

比如在池塘冬釣口弱、活性很低的低密度大鯽魚時候,使用0.4主線+0.4子線的配置,就明顯比常規0.8子線配0.4子線的“出口”多,中魚率高。

主線粗的釣組更結實?主線和子線差別越大越容易斷 第9張

實際使用主線明顯大於子線的原因

肯定有人反駁:實際我們釣魚為何主線號數大於子線的配置呢?其實,這另有實際作用:

保護浮漂

使用主線明顯大於子線的線組,能夠較大程度的減少斷主線,從而避免浮漂的遺失。因為浮漂在線組中,是價格最高的用具。這就體現出:整體拉力好,不等於不會斷。所以凡事不是極端,而是在“目的”前提下,尋求合理~

主線粗的釣組更結實?主線和子線差別越大越容易斷 第10張

持續作釣

子線更換很快捷,相對造價也不高;而主線就明顯不同了,無論換一套還是做一根主線的時間很長——對釣魚而言,説時間就是金錢並不為過。如,在魚普遍開口的時間段,尤其池釣搶魚的階段,一旦被迫換主線,不僅會錯過上魚最佳時間,更是魚獲的直接損失。

配置根本

通過上文,就説明了我們經常使用主線大於子線的線組配置:不是因為它上魚後強度更高,而是為了綜合釣效。凡事要有“度”:簡單測試3.0主線1.0子線和1.5主線1.0子線的兩個線組,很明顯“大線組”更容易切子線~但大線組肯定不容易斷主線:

由此,結合魚線的拉力和抗磨損程度,常規休閒垂釣的最佳配置建議如下——細線組使用“跳號”配置,如:0.4主線配0.2子線、0.8主線配0.4子線;而粗線組,我們建議“減號”配置,如:3號主線配2號子線、4號主線配3號子線。

主線粗的釣組更結實?主線和子線差別越大越容易斷 第11張

寫在最後

本文通過兩個線組的比對和實際現象,解釋了一個普遍的釣界傳言;這甚至是許多釣友頻繁切子線的原因。

釣魚同類的“誤區”其實很多,常見都來自“想當然”的原因,這就需要我們釣魚人凡事多想一下,多過過腦子,找到最佳使用途徑的同時,也能理解這是“為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