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流江河牀上發現“圓形”坑洞,是天外來客?還是入侵物種

南流江,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發源於玉林市北流市新圩鄉大容山南側。向南流經北流市、玉林市玉州區、玉林市福綿區、博白縣、浦北縣、合浦縣6縣市。入海口則稱白鬚口或三汊港,幹流全長287公里,流域面積9704平方公里。

近日南流江南橋附近,河道乾涸後露出河牀,有散步的市民發現,河牀上竟有許多規則的“圓形”坑洞,令人詫異。——來源《玉林新聞網》“南流江河牀驚現隕石坑?”

南流江河牀上發現“圓形”坑洞,是天外來客?還是入侵物種

視頻中這些“圓形”坑洞十分規則,密密麻麻布滿河牀,有網友猜測:這是“隕石坑”天外來客?專家説:“這是繁殖期雄性羅非魚,在水底築巢(也就是婚房)形成。”

隕石坑指的是行星、衞星、小行星或其它天體表面通過隕石撞擊而形成的環形的凹坑,隕石坑內可能會因降雨等原因充水,形成撞擊湖。

我國境內最大的隕石坑是1986年7月根據衞星提供的線索,在河北和內蒙古相鄰地區發現的一個特大隕石坑,內環直徑75公里,外環直徑約為150公里。目前世界上發現的隕石坑僅300多個,大者直徑達100公里以上,小者僅幾米。

南流江河牀上發現“圓形”坑洞,是天外來客?還是入侵物種 第2張

而這些坑洞肯定不是隕石坑,隕石坑形成的條件是一個物體以11.6km/s的速度從外空墜落地球,撞擊形成環形坑洞。而這些河牀上的圓形坑洞只是和隕石坑類似罷了,更不是天外來客,而是一種魚類,在繁殖期間建造自己的巢穴,也就是產卵的婚房,它就是羅非魚。

羅非魚的繁殖方式很奇特,它會自己築巢,雄魚用嘴在水底挖一個小坑,吸引雌性羅非魚產卵,產卵後把魚卵收集起來含在口腔內孵化。魚卵孵化成幼魚有自主生存能力後,成年羅非魚才會離開。

南流江河牀上發現“圓形”坑洞,是天外來客?還是入侵物種 第3張

而這些坑洞是雄性羅非魚為了繁殖,建造的婚房。羅非魚並非我國本土物種,這種魚類屬於入侵物種,很多人對它並不瞭解,所以有些網友説這是“隕石坑或者天外來客”,那麼羅非魚是怎麼進入我國的?

1957年我國從越南引進第一批莫桑比克羅非魚,距今已經半個多世紀。
1977年廣東從香港引進由台灣制種的福壽魚。
1978年引進生長性能遠優於莫桑比克羅非魚的尼羅羅非魚。
1981年又引進澳大利亞羅非魚。
1994年上海水產大學引進吉富品系羅非魚。

南流江河牀上發現“圓形”坑洞,是天外來客?還是入侵物種 第4張

後來又經過多次改良品種,形成現在的羅非魚,一般在大型市場,或者大型超市內有羅非魚售賣,價格不貴10-12元一斤。曾經買過幾條羅非魚,這種魚的肉質還是比較嫩的,並且魚刺比較少。

那麼我國為什麼要引進養殖羅非魚?

羅非魚具有生長快、食性廣、繁殖力強、病害少、肉質好、產量高等優點。並且肉質細嫩,肉多刺少,蛋白質含量高,富含人體所需的8種必需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和甘氨酸含量特別高,所以才會被引進。

羅非魚號稱“白肉三文魚”、“21世紀之魚”,大家都知道三文魚,由於三文魚生長環境限制,造成它的價格比較高,而羅非魚的肉質口感好,價格便宜,是最好的平價魚肉,因為羅非魚的魚肉是白色的,所以被稱之為為“白肉三文魚”,被聯合國糧農組織稱作“21世紀之魚”。

南流江河牀上發現“圓形”坑洞,是天外來客?還是入侵物種 第5張

我國是最大的羅非魚養殖國,始於上世紀50年代,,是在2000年前後壯大起來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羅非魚產量達160多萬噸。主要產地分別是廣東(46%)、海南(19%)、廣西(14%)、雲南(10%)、福建(7%)、其他(4%)(2018年數據),其中出口美國的羅非魚佔出口總量的30.35%。

不管任何物種只要被大規模養殖,都有一定的價值,而羅非魚主要是食用價值高,並且價格便宜,有被養殖的必要條件,所以才會被引進養殖,那麼羅非魚如何進入自然水域內的?

羅非魚怎麼進入自然水域的?

羅非魚在南方自然水域內可以用氾濫來形容,甚至長江內已經出現它們的身影。它能夠進入自然水域還是人為因素比較多,因為如果養殖過程中如果做好防逃措施,或者沒有人放生的話,它們很難在自然水域內大量繁殖。

南流江河牀上發現“圓形”坑洞,是天外來客?還是入侵物種 第6張

1、養殖場逃逸、很多養殖場直接建在水源地,或者大河的河邊,養殖場即使有防逃逸措施也很難阻擋羅非魚的逃逸。特別是暴雨後的漲水,有些低窪的養殖塘被淹沒,造成羅非魚大量逃逸至自然水域內,而這種魚類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適應環境後大量繁殖並且蔓延開來。

2、網箱逃逸、有些養殖户直接在河道內用網箱養殖,這種養殖方式不僅容易污染水體,而且網箱的破損,以及羅非魚跳出網箱等方式,也會造成大量的羅非魚逃逸到自然水域。一旦進入進入自然水域內,就如走進“陽光大道”,它們在水域內遍地開花。

3、人為放生、所謂的放生人士也有一部分功勞,羅非魚、清道夫、埃及塘鯴魚、露斯塔野鯪、太陽魚等等這些外來魚類,之所以在一些封閉水庫或者河道內生存,和隨意放生脱不了干係。

南流江河牀上發現“圓形”坑洞,是天外來客?還是入侵物種 第7張

當年生羅非魚生長到2兩左右就能繁殖,和鯽魚一樣繁殖能力強,還能多次繁殖,在水温合適的情況下一年能夠繁殖2-3次。它們建造婚房,口含魚卵孵化的方式,不僅繁殖速度快,而且幼魚的成活率很高,那麼對於本土魚類有沒有危害?

羅非魚對於本土魚類有什麼危害?

任何物種的入侵成功,對於本土物種都能造成一定的衝擊,比如:這幾天“剿花”行動,加拿大一枝黃花1935年作為觀賞植物引入中國,這種多年生植物根狀莖發達,繁殖力極強,傳播速度快,生長優勢明顯,適應性強,與周圍植物爭陽光和肥料,直至其它植物死亡,而羅非魚對於本土魚類造成嚴重影響。

南流江河牀上發現“圓形”坑洞,是天外來客?還是入侵物種 第8張

1、吞食大量魚卵、羅非魚幼體食性偏肉食性,主要食用浮游動物、魚卵、以及其他小型水生生物。而羅非魚的魚卵有親魚孵化,成活率高,這些幼苗離開成魚後,獨立生存吞食大量的魚卵以及幼魚,造成本土魚類幼苗減少。

2、和其它魚類搶奪食物、羅非魚屬於雜食性魚類,這種魚類生存能力強悍,幼魚偏肉食性,成魚偏素食,也就是説只要能吃的食物,它們是來者不拒。而本土魚類比如:鯽魚、鯉魚等魚類,它們的食性為雜食性,和羅非魚的食性重疊,羅非魚在水域內生存造成本土魚類食物大量減少。

3、擠佔本土魚類的生存空間、本土魚類是經過千萬年來進化而成一個完美的生態圈,任何一種外來魚類,進入這個生態圈對於本土魚類都有一定的衝擊,這就是生物入侵。羅非魚逐漸適應當地環境,並且生存環境逐漸擴大嚴重擠佔本土魚類的生長空間。

南流江河牀上發現“圓形”坑洞,是天外來客?還是入侵物種 第9張

在南方生活過的朋友都知道,南方很多水域內密度最大的是羅非魚和其他外來魚類,而本土魚類比如:鯽魚、鯉魚等,這些常見的魚類並不多見,主要是羅非魚大量擠佔本土魚類生長空間,造成本土魚類的密度大大減少,並且目前尚無治理方案。

最後:這些圓形坑洞並非是隕石也不是天外來客,而是羅非魚的產卵場,是羅非魚為了繁殖而建造的婚房,雄性羅非魚為了吸引雌性羅非魚產卵,在水底挖出的坑洞,雌性羅非魚產卵後,魚卵堆積在坑底,然後在把魚卵收集到口腔內孵化,主要為了方便收集繁殖收集魚卵。

羅非魚作為一種入侵魚類,是不能隨意放生的,今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的“非法引進、釋放、丟棄外來入侵物種罪”。“違反國家規定,非法引進、釋放或者丟棄外來入侵物種,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也就是説,各種“放生”行為需要更加慎重,放生的同時要保護生態環境,如果對任何生物不分青紅皂白地“一放了之”,就算是處於一片好心也可能面臨法律的制裁。並且只能放生本地生物,本地沒有的生物是不能放生的。如果釣獲這種魚類,也不要隨意放生,可以丟進垃圾桶,或者掩埋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