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釣需要三靜:聲靜,身靜和心靜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台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這是唐代詩人胡令能的《小兒垂釣》。此詩很生動地把一個孩子怕大聲講話把魚兒驚跑了的情形描寫得活靈活現,反覆吟誦其樂無窮,詩意盎然。同時也道明瞭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那就是釣魚要求釣者保持安靜。這已成共識,無可異議。不過,道理雖然很明白,但實際做起來,卻不是那麼簡單。一些釣者往往不諳此理,到了釣場,大聲喧譁,誤己又誤人。特別是到了夏末秋初庫塘枯水時節,垂釣更應求保持安靜。依筆者多年在水庫枯水時節垂釣心得,我以為至少要做到“三靜”,即一要“聲”靜;二要“身”靜;三要“心”靜。

垂釣需要三靜:聲靜,身靜和心靜

所謂聲靜,即是要求垂釣者不要大聲講話,保持釣場安靜。夏末秋初,水庫水位一般有大幅度的下降,此時魚對水位的變化特別敏感,尤其是那些幾年或十幾年乃至幾十年未曾幹過的水庫裏的魚兒,出於生存本能,對周圍的一切動靜特別警覺。比如説鯉魚,釣魚人幾乎沒有不説其厲害的,稍有動靜,它就會逃之夭夭,特別是那些個體較大的,更是狡猾有加,難以對付。個體較大的草魚亦如此。試想一下,它們在“道上”“混”這麼多年,哪能輕易就範呢?2016年9月13日這一天,我和同事周某一起前往當地小嶺河水庫釣魚,從上午5時許到下午5時30分許,“戰鬥”了12個多小時,在此垂釣過程中,我們都保持相對安靜,很少説話。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一天我們總共釣獲了5尾約3—6千克的大草魚。在此後的幾天裏,我的同事李某隻身一人前往此地垂釣,也有不錯的釣獲。時隔不久,在9月24日這天的情況卻迥然不同。一大早,我獨自一人來到此地,在原釣點垂釣,我布好底窩後,和往常一樣,開始靜候佳音。情況就在半小時後發生了變化,原來是隨後而來的幾位釣友,把本來極為安靜的釣場搞得“雞犬不寧”,他們不斷高聲談笑,而且在釣法上和我大不一樣,我釣底,專攻大物,他們則釣浮,專攻翹嘴白、鰱鱅,距離較近,響聲特大。眼望見我的魚窩裏魚星四起,就是不咬鈎。整整10多小時過去,只好望“魚”興歎,打道回府。這前後兩次的不同情況,雖然不足以證明釣魚要保持安靜的唯一性,但從某個角度還是能説明一些問題的。

競技釣規模大,人員多,在競賽規則中,明文規定不得喧譁、互通信息,手機或其他通信工具必須關閉。其目的就是要為每一位參賽選手提供相對安靜的垂釣環境,力爭取得好成績。我想這是很容易做到的。可是去野外釣魚,是沒有規則可依的,要做到這一點並非易事,那要靠垂釣者個人自覺!

其次説説身靜。“身”靜就是要保持身體的安靜。垂釣中這是常常被忽視的一個重要細節,在水庫枯水季節垂釣,垂釣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夫,那就是坐功,要能坐,要能熬,一天下來,多則十幾個小時,少則幾個小時,都要在釣位上保持相對的安靜,如果在釣位上頻繁地走動,弄出的聲響,絕對會對水裏的魚造成影響,引起魚的警覺,那樣魚是不會咬鈎的。而且,來回走動的身影,也同樣會驚嚇水中之魚。如果需要做底窩,動作也不宜過大,要輕拿輕放,特別是後來續窩時,更要如此。有些釣友肢體語言過分誇張,不僅對自己垂釣有影響,而且對周圍垂釣也不利。在垂釣過程中,如確是體力不支,需要休息一下時,最好是輕輕悄悄地離開釣位,等體力恢復一下後,同樣要求躡手躡腳回到釣點。這樣做的目的是不驚動水中之魚,爭取有更好更多的魚獲。

最後説説心靜。心靜也可以理解為心境,這是精神層面上的東西。有些釣魚者,上魚時眉飛色舞,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無魚時,坐立不安,心急如焚。俗話説得好,“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釣魚也一樣,急不得,躁不得,得有耐心才是。特別是久不上魚時,更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戒驕戒躁。面對得失,要心態坦然,淡泊功利,努力達到心如止水、心靜如鏡的境界。説時易,做時難。要達到這種境界,還得努力提高個人的修養。一方面,我們可以從無數文人墨客諸如“直鈎無餌,離水三尺,願者上鈎”的姜子牙;“斜風細雨不需歸”自號“煙波釣徒”的張志和;“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柳宗元;“蘆花深澤靜垂綸,月夕煙朝幾十春。自説孤舟寒水畔,不曾逢着獨醒人”的杜牧;還有李白、孟浩然、王維等等這些文人雅士的身上,去看看他們是如何通過垂釣釋放精神的壓力,尋找生活的快樂,從而得到心靈的寄託的。另一方面,我們應該看到,今日的中國,已是政通人和、國富民強。生逢盛世的釣魚人,更要敞開胸懷,放下得失,淡泊功利,去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賜和生活的幸福,提起釣竿,去釣快樂,去釣健康,去釣和諧,去享受青山綠水,而不是在得失上斤斤計較。只有這樣放下得失、放下功利,才能心靜,只有心靜才能心平氣和,只有心平氣和才能達到心如止水的境界。進而去享受垂釣所帶來的無盡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