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釣魚人回憶:人少魚多,樂在其中

我家住在松花江畔,六十年代初,我就開始跟着父親去釣魚了。那時候愛釣魚的人不多,釣魚的次數也是有限的。和父親屈指可數的幾次釣魚經歷,是一種真正的貼近大自然的户外活動,簡單輕鬆而又愉悦。

當時釣魚人所用的漁具非常簡單,魚竿通常是自制的竹接竿,浮漂是筷子長的油漆秸稈。釣餌基本上是大餅子和蚯蚓,有時也用小魚小蝦和其它蟲類。

在我記憶中,那時候釣魚人用的魚簍都不大,也就能裝幾斤魚,釣魚時也很少有人帶抄網,刻意釣大魚的人不多。每次和父親去松花江北岸釣魚,中午就有面包、紅腸或鹹鴨蛋吃了,有時還能吃到一些時令水果,這些都是平日不多見的。

60年代釣魚人回憶:人少魚多,樂在其中

過江的汽船早六點發船,晚七點收船,所以不用起大早,也無需貪黑,就如同消閒野遊一般。父親帶我釣魚,總是找離船站不遠,有樹木遮陰的水邊作為釣點。那時候的江北岸,綠蔭覆蓋,野花遍地,既安靜又美麗。聞着草木的芳香,江水清涼的氣息,心裏愉快極了。

60年代釣魚人回憶:人少魚多,樂在其中 第2張

釣魚時,父親告訴我,浮標沉入水裏,或送上來,就可以提竿了,小魚咬鈎毛躁,大魚咬鈎沉穩。我使不好麪食,用細蚯蚓釣小魚。

我經常釣上來的小魚品種有:大眼、船丁子、葫蘆子、麥穗、黑老鴰腳、花裏棒、小鯽花、嘎呀子,有時也能碰上幾兩重的鯽魚、鯉魚、鮎魚和黑魚棒子。一旦魚不愛咬鈎了,我就撂下魚竿跑到草叢裏捉螞蚱和蟈蟈去了。

60年代釣魚人回憶:人少魚多,樂在其中 第3張

六十年代中期,我開始走鐵江橋去江北釣魚了。當時正值“文革”。雖然,一些狂熱分子批判釣魚是資產階級,而到江邊釣魚的人卻有增無減,我居住的前後街有許多青少年拿起了魚竿,這是先前從沒有過的。

到了六十年代末,到江裏釣魚的人更多了,人們對釣魚開始有了專心的研究。為了釣魚得心應手,自制的各式抄網、魚護、鋁合金魚竿架脱穎而出。面餌也不再全是黃顏色的了,有人釣魚用的大餅子被染成了鮮紅。

在我們眼中,凡是使用自制的塑料浮漂、紅色的大餅子,身邊再有一個抄羅子,這個人就是釣魚高手

雖然六十年代釣魚人的漁具簡陋,魚餌單一,但魚水資源豐富,人們釣的自然輕鬆,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