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特有的麪條魚,曾經被人認為是“最不值錢的魚種”

麪條魚,過去是丹東特有的洄游魚類。丹東面條魚以前在鴨綠江中十分豐富,據説,過去在舊社會人們無糧可食,江邊漁民就把這種魚撈上來,用鍋煮了當飯吃,因為這種魚為銀白色細長條狀,煮好後就像一鍋麪條一樣,因此漁民就形象地稱之為麪條魚。

傳統特有的麪條魚,曾經被人認為是“最不值錢的魚種”

傳統特有的麪條魚,曾經被人認為是“最不值錢的魚種” 第2張

傳統特有的麪條魚,曾經被人認為是“最不值錢的魚種” 第3張

麪條魚制熟後鮮嫩異常、清香溢口,口感好,營養價值高,是丹東的特產。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時候,鴨綠江面條魚最高年產量可達600噸,曾經被當地人認為“最不值錢的魚種”。每年在魚訊季節,漁民主要用漁網進行捕獲。釣魚愛好者也用釣組垂釣。

傳統特有的麪條魚,曾經被人認為是“最不值錢的魚種” 第4張

傳統特有的麪條魚,曾經被人認為是“最不值錢的魚種” 第5張

傳統特有的麪條魚,曾經被人認為是“最不值錢的魚種” 第6張

垂釣麪條魚的釣組,小巧玲瓏:彈性好的軟梢手竿,釣線細,線與竿應等長。釣鈎小,一般採用國產521號釣鈎,選用風漂。鉛墜與浮漂的配比特別講究,因為麪條魚屬上層魚類,需要釣浮或半浮,這就需要使浮漂的浮力略大於鉛墜的重力。如果鉛墜過重,釣餌勢必要沉入水底;如果鉛墜過輕,浮漂就難以在水面站立。

傳統特有的麪條魚,曾經被人認為是“最不值錢的魚種” 第7張

傳統特有的麪條魚,曾經被人認為是“最不值錢的魚種” 第8張

釣餌一般選用紅蟲、蚯蚓、蛆蟲、沙蠶等動物性餌料。也可使用麪食,不過應在麪食裏添加南極蝦粉。將麪食搓成半個綠豆大小,掛在鈎尖,效果頗佳。麪條魚是羣居性非常強的魚種,羣遊於水面,行動迅速,異常活躍。垂釣者應抓住時機,眼疾手快,乾脆利索,往往能夠連竿上魚。另外,也可採用鐵錨組鈎拖拉釣法。只要垂釣得法,行之有效,往往能得到豐厚的收穫。

傳統特有的麪條魚,曾經被人認為是“最不值錢的魚種” 第9張

傳統特有的麪條魚,曾經被人認為是“最不值錢的魚種” 第10張

鴨綠江原種麪條魚本身對水質和環境反應比較敏感。水環境污染使得其他魚種出現減少,而麪條魚卻瀕臨滅絕了”。“污染是個重要原因,但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就是人為的過度捕撈,漁船快速增多,各類新式漁具廣泛使用”。鴨綠江面條魚自然也難逃漁網, 80年代,太平灣水電站攔壩截流,而它本身的洄游性也使其種羣迅速縮減。偌大個鴨綠江其魚的年產量僅為3~5噸!

傳統特有的麪條魚,曾經被人認為是“最不值錢的魚種” 第11張

傳統特有的麪條魚,曾經被人認為是“最不值錢的魚種” 第12張

傳統特有的麪條魚,曾經被人認為是“最不值錢的魚種” 第13張

其價格也就非常昂貴了,而那些現在市場上的麪條魚大都是從外地引進來的陸封面條魚,又叫大銀魚,不是原種鴨綠江面條魚,也有許多為人工養殖的,銀魚個體較小。真正的麪條魚個體大且頭部比較尖長,背鰭和臀鰭相對齊。市面上所見的多半是大銀魚真正的鴨綠江面條魚竟然要一條一條的賣,其價格有時竟會高達15-20元/條,真是讓人汗顏!

傳統特有的麪條魚,曾經被人認為是“最不值錢的魚種” 第14張

而這,不僅僅使人們餐桌上少了一道特色菜餚,也同時警示人們對環境的破壞和生態的過度索取必然帶來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