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行北極圈,我一個菜鳥選手都能釣上來將近10條

每年1月至4月是北極鱈魚最多的季節,千百萬條鱈魚就像一排排橄欖球,擺動着圓滾滾的身體,一股腦兒地湧向北大西洋,據説這些鱈魚從巴倫支海遠征至此,如果遊客能趕上這場羣魚盛會,釣上幾條几十斤重的大鱈魚是常有的事。

船行北極圈,我一個菜鳥選手都能釣上來將近10條

12月中旬,船行至位於北極圈內的挪威博德港,遇到一個寒冷的冬天。船出地中海時,我抄收到天氣預報説博德受一股強冷空氣影響,最低氣温零下0.5攝氏度。好在挪威海受大西洋一股暖流的影響,只是結了一層薄薄的浮冰,並不影響航行和工作。

船行北極圈,我一個菜鳥選手都能釣上來將近10條 第2張

駛進北極圈,海面到處是浮冰

北極鱈魚與菜餚

我出海到挪威,見證了以鱈魚為主材的各種菜餚遍佈挪威大大小小的餐館酒店,在挪威吃海鮮,端上餐桌的肯定是以鱈魚為原料烹飪出來的菜品。

船行北極圈,我一個菜鳥選手都能釣上來將近10條 第3張

船行北極圈,我一個菜鳥選手都能釣上來將近10條 第4張

船行北極圈,我一個菜鳥選手都能釣上來將近10條 第5張

挪威人用鱈魚做成的美食

鱈魚菜餚名氣最響的當數醃鱈魚,它被稱作味道最另類的食品之一,是北歐大航海時代探險家們的傑作。那個時代,船上沒有冷藏設備,釣上來的魚只有經過醃製處理才能久放不壞,其中北極鱈魚肉厚刺少味美,最適合醃製,這種做法一直流傳至今,成為是北歐人的傳統美味。

船行北極圈,我一個菜鳥選手都能釣上來將近10條 第6張

船行北極圈,我一個菜鳥選手都能釣上來將近10條 第7張

船行北極圈,我一個菜鳥選手都能釣上來將近10條 第8張

挪威人用鱈魚做成的美食

航海探險發現的北極鱈魚

挪威領土南北狹長,海岸線漫長曲折,沿海島嶼眾多,被稱為"萬島之國",這些島嶼正好成了魚類的家園,北極鱈魚就是這裏的特產。

早在1586年,英國航海家戴維斯出征北極,他的船隊在加拿大東部的拉布拉多半島不遠處的洋麪上發現了一片很大的海島,他們就是在那裏發現了北極鱈魚。

當時,探險隊中的幾位曾是漁民出身的船員用臨時做成的魚鈎,一氣釣到四五十條大鱈魚。戴維斯見有利可圖,探險船便搖身一變成了漁船,途中的疲勞、痛苦、恐懼因豐收鱈魚而一消而散。

船行北極圈,我一個菜鳥選手都能釣上來將近10條 第9張

挪威冬日小鎮

回到英國後,滿載鱈魚的探險船隊受到了漁業資本家的熱烈歡迎,他們紛紛出資贊助戴維斯的下次探險,希望能捕獲更多鱈魚,打開鱈魚市場。這是戴維斯探險生涯中得到的最大實惠,是他讓世人不知的鱈魚登上海鮮的大雅之堂。

船行北極圈,我一個菜鳥選手都能釣上來將近10條 第10張

挪威的冬天

船行北極圈,冷夜上大魚

對於航海家與鱈魚的這段典故,我們的船員都心中有數,所以船進入北極圈,大家都心照不宣,想釣一條大鱈魚過把癮。

晚飯後,有幾個不怕冷的船員到船外生活區背風的一側試着拋鈎,這一試發現,風和流都急,小鈎小墜到不了底,於是有的船員換上粗線、大鈎、重墜,沒有大號鈎墜的乾脆放棄了。

釣魚的人不到五分鐘退了回來,因為船員上船都不帶棉鞋,腳下實在架不住凍,便將釣線這頭繫牢,來個願者上鈎,各自溜到餐廳看電視去了。我離開時數了數,有五條釣線在海里。

船行北極圈,我一個菜鳥選手都能釣上來將近10條 第11張

雪上下的木屋

到晚上十點,當地電視台播放的似懂非懂的電視劇還看完,服務員突然喊了起來:"誰的鈎上魚了?"他這一嗓子喊完,八個人去看,五個人各自拉線,可是誰也拉不動,又試着拉了幾下,判斷出是一條魚搗亂,把五條線纏到一起。

那就五個人合力收線,反正它要脱鈎也早就跑了。終於拉出水面了,借用船上探照燈一看,那是一條好大的魚,攪起一陣浪花,原來是水手長的一條拇指粗的尼龍繩拴的大鈎子的傑作,大鈎子牢牢掛住目測足有1米長的一條大鱈魚。

想必是這條大魚中鈎後,反覆掙扎衝撞,將那四條相隔不遠的魚線纏在一起了。要想把這條大魚直接拉上船來頗有難度,因為船舷離水面還有六七米的高度。

船行北極圈,我一個菜鳥選手都能釣上來將近10條 第12張

冷凝潔淨的北歐國度

眾人合力摛大鱈魚

水手長本來算不上釣魚高手,工作從早忙到晚,輕易不下鈎垂釣,這次是歪打正着,一條大魚願者上鈎了。他告訴大家停止拉線,然後指揮幾個水手迅速放下舷梯,水手小曹身穿救生衣,繫好安全帶,帶着卸貨的網兜下到舷梯底端,在接近海面時將安全帶的一端牢牢連接到舷梯上。

之後,他先在舷梯下布好網兜,網兜四個角的繩子由甲板上的人拉住。準備妥當後,二副指揮,水手長一點點將這條大魚順到舷梯下。

可能是大魚太疲勞了,也可能是水下壓差的關係,大家沒費多少勁就把大魚順到網兜上。二副正要喊收網,大魚就像意識到了什麼,一個大轉身就向外逃。

水手長不得不放線,任它逃遠,直到它逃不動時,幾個人與水手長再次一起用力,一點點收線。這時船長過來,一看網兜四角上的四根繩子力太張揚,建議應該兩人站在舷梯上,等魚入網後,兩角用力,迅速合攏,防止大魚逃跑。

船行北極圈,我一個菜鳥選手都能釣上來將近10條 第13張

準備出海釣魚的挪威人

舷梯很窄,又一個水手下去協助小曹。這次終於成功了,大魚一進網兜,二人合作迅速合攏收網,拼力拉上舷梯。等舷梯與船平行後,大家合力將大魚拉上甲板。

當晚,除了水手長的這條大鱈魚,其他人也釣上幾條稍小的鱈魚,連當時尚屬"菜鳥"的我也釣了五條鱈魚、三條鯡魚,還有一條叫不上名字的魚,每條鱈魚都在二三斤以上,要不是因為凍腳,不願出去收線,我的釣獲量一定遠遠超過這些。

船行北極圈,我一個菜鳥選手都能釣上來將近10條 第14張

挪威釣魚人釣獲大鱈魚

北極鱈魚,挪威的經濟魚類

北極鱈魚分佈於整個北極地區,屬典型的冷水魚類,是北極地區重要的經濟魚類。而挪威是個南北走向的狹長的國家,有三分之一的國土處於北極圈內。博德市是諾爾蘭郡的首府,就在北極圈內,這裏的鱈魚多到堪稱奇觀的程度。

博德市附近常年湧動着世界上最大的潮汐——薩爾斯特萊門大潮汐——在6小時內,3.72億立方米的海水從挪威海湧入斯基爾斯坦德峽灣,峽灣入口寬僅150米,水深31米,如此巨大的水體經過峽灣入口時會形成3公里長的疾流,時速可達40~50千米/時。

船行北極圈,我一個菜鳥選手都能釣上來將近10條 第15張

擬餌釣獲北極鱈魚

很多到此一遊的遊客都在跨海大橋上見證過這一奇觀。斯基爾斯坦德峽灣深達500米,海水之中聚集着不計其數的鱈魚、鯡魚和其他魚類。每遇適宜天氣,深水魚即離開底層上浮,潮水便裹挾着它們進入近岸水域。由於水壓驟變,魚兒頃刻死亡,成為海鷗和漁民唾手可得的獵物。

每年1月至4月是北極鱈魚最多的季節,千百萬條鱈魚就像一排排橄欖球,擺動着圓滾滾的身體,一股腦兒地湧向北大西洋,據説這些鱈魚從巴倫支海遠征至此,如果遊客能趕上這場羣魚盛會,釣上幾條几十斤重的大鱈魚是常有的事,而我們早來了十幾天。

船行北極圈,我一個菜鳥選手都能釣上來將近10條 第16張

數量龐大的鱈魚遊向北大西洋

"鱈"上加霜

我們釣鱈魚那天,天工不作美,氣温不但持續下降,還飄起了雪花,一會兒工夫就紛紛揚揚,我們見證了真正的北極"棉花"大雪。在這樣寒冷的北極之夜,誰還有心思垂釣?當我離開甲板時,甲板上的積雪已經沒過了鞋面。

第二天早起風停雪止,甲板上一片潔白,風口處積雪達到膝蓋深,大艙蓋迎風處的雪已經高過艙蓋,足有1米多高。我站在高處一望,碼頭和陸地銀裝素裹,毫無生氣可言,好在昨晚風雪交加,海面只結了一層薄薄的冰,並未將船凍住。況且在進入北極圈之前,我們已經將室外所有怕凍的管道都進行了保暖處理,也算未雨綢繆了。

船行北極圈,我一個菜鳥選手都能釣上來將近10條 第17張

一夜之間,船上便冰凍三尺了

本來我們計劃上午靠泊,見碼頭被大雪封住,計劃也取消了,我們也開始了全員除雪戰鬥。水手長昨晚雖然收穫最大,但回房間後收拾這條大鱈魚不小心割破了手指。水手長是甲板作業的總指揮,不但要帶頭幹,還負責保管、分發、回收工具,眼下冰天雪地,他沒法幹活了,否則會凍壞傷口。

然而,北極圈內的氣候很邪門,到了中午,雪還沒清理完,氣温就直線上升到零上,甲板的雪開始融化。

大家高興極了,説不定中午睡一覺,下午雪就化完了,可是下午沒等雪化完,晚上氣温又降到零下,第二天起來一看,全船變成了真正的冰雪世界,有水手打趣道:"這才叫'鱈'上加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