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環境變化引起魚類應激反應導致魚口變輕

總的來説所有外界因素刺激下魚吃口變弱都是魚應急性反應的體現。造成應急性反應,讓魚口變輕的因素很多,比如,水質突然變壞、氣温水温上升或者下降幅度大和變化速度快、氣壓降低、水中缺氧、強降雨,水位變化、人為干擾,受到驚嚇,另有豐富的餌料融入,魚的飢餓程度,魚的消化功能變化以及環境改變等,都可能導致魚的適應性較差,靠口較輕的正常反應。

外界環境變化引起魚類應激反應導致魚口變輕

自然環境影響下的輕口。魚是自然選擇的優勝者,已經與其生存環境渾然一體。同時他們也是高等動物,具備很強的應急能力,這是所有動物生存和進化的基礎。生存環境突變它們就會應對,有時它們的應對方式是減少攝食,或減緩。這種應急情況下,就出現輕口了。

因天氣和季節變化出現的低温天氣造成魚吃口輕。如冬季或早春、深秋低水温期,因魚體代謝緩慢,身體僵硬,動作緩慢而表現出吃食綿軟無力,俗稱“張不開嘴”的魚情。

温度突變出現輕口。這是很常見的現象,在温度突然升高或降低後,魚不愛吃餌。原因是魚屬於變温動物,它們的體温只比水温高一點點,温度突然下降後,首先是它們的循環系統受到影響,其次是運動能力受到干擾。這樣的結果就是魚不愛活動,對食物失去了興趣。如果温度驟然上升,也同樣會造成魚口變輕。這是由於過高的温度使得水溶氧量下降,使魚泰然在乏氧狀態下,而變得有氣無力。同時,由於温度過高會使魚體內代謝速度加快,而發生紊亂,表現出病態特徵,這樣的情況如果時間過長就會造成死魚。病入膏肓的魚哪還有力氣和心思使勁吃餌呢?於是就表現出了輕口現象。在這樣的天氣垂釣時就應該挑選温度影響最小的釣場去垂釣,這樣效果會好很多。如果沒的選擇那麼就要準備了,這樣的魚不但輕口,而且口會很不確定。

強降雨和水位變化出現輕口。在雨季,強降雨和水的漲落直接影響着魚口。原因與突然降温類似,不同的地方是,水的導熱速度慢,在水的垂直方向上造成很明顯的温度斷層。這樣溶氧就不能穿透,造成水底缺氧。另一方面,魚為了應對水面的突然躁動和水位的變化,會很本能的尋找安全的地方,即使出遊,由於在這樣的應激狀態下,吃什麼東西都是會很小心的。那麼水位的變化又是怎麼樣對於產生影響的呢?這也是一個魚的生理特性在控制着魚的行為。就是魚的洄游性。漲水意味着水面擴大,食物增加,就會刺激魚的食慾,相反落水魚就會縮減體能支出,口也就相對弱了。簡單地説,降雨天氣我們去釣魚,一定要準備釣輕口,水位變化也一樣會對魚口產生影響。這樣的輕口魚雖然口輕但信號相對真實。

人為干擾下魚口會變輕。很多口輕的魚情都是人造成的。這種情況多發生在人能控制的水域,為了達到目的,很多人學會了“人工”影響魚。表現最突出的是出現的黑坑(竿坑),黑坑老闆利用魚的天性或其他手段,致使魚食慾不振。其方法花樣百出,讓垂釣者無從下手;如果水太肥,水中浮游生物多或水體污染,水中餌塊豐富,水中溶氧量低,也會造成魚不吃餌或吃口輕;還有就是管理不當,魚生病,這樣魚口也會十分輕;再有就是跨區投放魚種,放養外來魚種,這樣的魚在投放初期會有一段適應過程,在這一時期魚口就比原來輕多了;更有些是垂釣者訓練出來的魚,比如被釣傷,被釣怕的魚,同樣會表現出輕口來。釣魚人一般把被釣傷、反覆釣放後魚不正口吃餌的叫做猾魚,其實叫輕口魚應該更合適。大家看到的大動作,對於這樣的魚來説,都不是真正在吃餌,它們吃餌動作其實很小。被釣怕的魚則是處於一種應激狀態下,雖然害怕而口輕,但這樣的魚吃口還是真實的。

魚的來源不同也會造成輕口。特別是大鯽和混養。如果是粗養(從不餵養,靠天收)水面清塘送來的魚,這樣的魚與人打交道少,特別驚,吃口又小又輕。對經常餵養的混養塘,魚已形成條件反射,對人及外界膽子會大些,吃口相對會重些。對於靜養塘送來的魚,魚基本上是不怕人的,吃口最好。有一種按斤收費的精養塘清塘魚最難釣。這樣的魚不但驚,吃餌小心,而且口還滑,因為這樣的魚雖不是被反覆釣放的但卻是在水底反覆脱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