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水域垂釣大魚的技巧分析

大魚可遇不可求,更別説自然水域中的野生大魚,但大魚也並非所説的那樣難釣,只要在垂釣前我們釣魚人耐心的下一番功夫,瞭解並掌握大魚的生活習性,並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應對方法,那麼釣獲大魚的心願也是可以實現的。

野生水域垂釣大魚的技巧分析

野生大魚有一套豐富的對付漁人的經驗:為了避免漁人發現而被追捕與電釣,保證自身安全,它“創造”出一套與一般小魚不同的活動覓食特點和方式方法。作釣前我們先了解並掌握大魚的這一特點,並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垂釣方法,那麼釣獲野生大魚的機率就大大提升。

大魚活動較分散

小魚喜好集體出動,羣遊覓食。因此,兩斤以下的小個體魚較容易釣獲,只要有一兩條上鈎,接着編連連不斷的上。大魚則不同,特別是十斤以上的大個體野生魚,它們知道漁人最想捕殺的主要對象是大魚,如果大魚羣體出遊活動,由於個體較大,就很容暴露目標而被捕撈。因此,大魚平時不會成羣結隊外出活動,而是化整為零,分散出遊,總是一兩條,最多三四條在一起活動覓食。它們這樣做的目的,除了防止漁人發現自己以外,還為了一旦放生危險,可以靈活機動地迅速逃跑到安全的地方躲藏起來,讓來敵不知道自己的去向。如果一起來的同夥中,有一兩條被捕捉或被釣上鈎,其他大魚便可以分別逃竄到很遠的地方躲起來,而且很長時間內不會再來此活動覓食。

應對釣法:一是耐心等待。首先要耐心等待大魚進窩。自然水域裏野生魚本來就不多,平時要想釣獲野生小魚已經很不容易了,野生大魚比小魚更加少,加上大魚愛分散活動,要找對垂釣者投放的窩料,就像在大海里尋針一樣不容易,肯定要花費很長時間。所以放窩料後,釣者一般要耐心等待,只有始終沒有大魚進窩吃鈎的,才能轉移到別的地方去釣。不要像釣小魚那樣,只等一兩個小時,不見有魚吃鈎就急於搬遷釣位,那樣肯定多數是白打窩。

其次要耐心等大魚吃鈎。大魚吃鈎不像小魚,發現釣餌後馬上就吃,而是現在遠處觀望,再慢慢逐步到近處小心觀察,然後進一步到餌料旁邊,十分警惕地反覆輕輕碰觸餌料,確定釣餌不會埋有殺機以後,才開始小心翼翼地用嘴脣去咬,一旦發現有動靜,馬上張嘴棄餌逃跑。這樣從發現餌料到吃鈎進嘴,也要花費半個小時左右。所以垂釣者發現浮漂或竿尾剛開始抖動,千萬不要急於提竿,要耐心等到黑漂或竿尾被拉彎,才能揚竿刺魚。急於求成,肯定功歸一簣,百分之百以失敗而歸。

二是不留戀舊窩。大魚一旦發現危險,便火速逃之夭夭,並在兩三天後甚至四五天之內,不會再來舊地重遊。所以在垂釣過程中,一旦大魚被驚動逃跑,或脱鈎,或釣上一條大魚之後,請不要留戀舊窩繼續垂釣,而應該馬上離開,到別的地方(窩點)去釣。否則肯定是守株待兔,不會舊戲重演。

大魚泳層不定

人們根據各種魚平時愛在不同水層活動的習慣,把魚分為上水層魚類、中水層魚類和底水層魚類(如:鰱魚屬於上層魚,鮎魚屬於底層魚等)。過去,各層魚類不同,游泳生活的水層相對固定不變的。所以過去人們釣中上水層魚,多半是以浮釣為主。現在不同了。在野外生活的中上水層魚類,特別是大魚,由於害怕漁人發現自己,再也不敢上浮到中上水層,而是沉到下層和底層去生活。例如,眾所周知的鰱鱅魚屬於上水層魚,草魚屬於中水層魚。現在這兩種魚,特別是10斤以上的大魚,除了發洪水期間,水質較渾濁,能見度低的時候,少數這類大魚才會上浮到中水層以外,平時都沉到下水層和底水層生活。所以,現在人們在中上水層浮釣很少釣到大個體的鰱鱅魚或草魚。

應對釣法:平時在遠處底釣。野外的江河湖庫裏,大魚大多不敢上浮,而是在水面中央的底水層活動,近岸邊也因水淺能見度高,魚更加不敢來近處活動,所以釣大魚這再不能用過去的老方法,把餌料垂懸浮於中上水層近釣,而應該把浮釣改為底釣,最好是用海竿配麻瘋鈎組或爆炸鈎組,掛大團餌料投到遠處的深水裏底釣。

漲水時在較淺處底釣。下大雨河流水位上漲期間,中上水層的野生鰱鱅等大魚,也仍然沉底不敢上浮,只是因為漲水期間水裏雜誌多,水較渾濁,能見度低,淺水裏自然餌料有特別多,大魚就敢在水較淺的地方活動找吃。近處雖然也有食物,但因為太淺,大魚仍然不敢在,所以宜在遠處較淺的地方底釣。

居住窩點無常

多數魚類,一貫喜歡固定居住在一個自己認為安全的窩點裏。平時遵循一定的外出活動、遊戲、覓食、回窩休息規律。現在則不同,特別是大魚,它們害怕人類發現自己的窩點,而經常搬遷到別的地方去住幾天。讓人們摸不準它們住在何處。

應對釣法:變換釣場釣點。釣迷們不難返現,每當一個釣場某一個地方連續釣得一兩條大魚後,就再也釣不到大魚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大魚搬遷到別的地方去了。如果你繼續釣下去,可能在很長時間內都不會釣到大魚。因此,釣者應該到別的釣場去找新的魚窩垂釣。

對餌料警惕性特別高

大魚不同魚小體型的魚類,它們對餌料的警惕性特別高,其表現有:一是,愛吃顏色較淡的自然餌,對顏色鮮豔的商品餌,儘管再甜再香,也是心動口不動,最後敬而遠之:二是,愛吃數量少而分散的餌料,對數量多集中堆積在一起的餌料,大魚則不輕易的去碰食,所以總是抱着懷疑的態度而生畏,儘管飢腸轆轆,也不得不離開。

應對釣法:用自然餌和糧食餌釣,儘量少用商品餌。常用的有:玉米粒(最好是鮮嫩的玉米粒,老玉米粒應該煮熟)、玉米麪團、穀子、大米、紅薯塊、青菜嫩葉、植物嫩葉和果實、動物內臟、動物糞便、大條蚯蚓、小魚、大蝦、蠶蛹等。如果用商品餌,特別是顏色太鮮明的商品餌,大魚總是懷有戒備之心。

窩料要分散投放,不要集中堆積在一起,而且要由少到多分批投放,一般分三晚投放(也可以白天投放),第一晚投放少量,第二晚投放大量,第三晚投放較少,第四晚開始釣(也可白天釣),釣前一個鐘頭放更少量的窩餌。

釣餌應該和窩餌相同。如果不同,大魚還是懷有戒心。

覓食地方多變

小魚和雞鴨一樣,在哪個地方有食物吃,就經常到那個地方找吃的,警惕性特別高的大魚與眾不同,某個地方有食物再多,它最多隻去吃兩三次,就再也不肯去吃了。因為憑着以往經驗,它知道,如果經常老是光顧某個地方,必然會被人發現而招來殺身之禍。

應對釣法:經常變換釣場和釣點。打重窩在一個釣場釣點裏守釣兩三天之後,如果沒有大魚來吃鈎,或者在一個釣點裏釣獲一兩條大魚之後,就應該換到別的地方去釣,不要長久戀戰。

吃鈎季節時間反常

筆者所在地有釣諺説“秋釣大草鯉,冬釣小鯽魚”、“白天釣大鰱,晚上釣大鮎”。現在與往前不盡相同。冬天除了仍然可以釣到鯽魚和小個體的鯉魚以外,也能釣獲大青魚和大草魚。筆者所在地温度最低是元月份。但今年元月8日那天,筆者的釣友石賓老師就在無人養魚的小龍湖釣獲1條17斤重的大草魚。

鰱魚喜歡高温是事實,所以氣温最炎熱的白天中午釣獲鰱魚的機會較大,但這幾年人們白天所釣獲的多數是三五斤左右的小鰱,而晚上反而釣獲較多的大鰱魚。例如,喜歡夜釣的李日新師傅,於去年12月27日晚上在覃排和石銀村河段,就釣得兩條15斤以上的大花鰱。大魚為什麼有這種反季節、反時間常規的覓食呢?除了隨着地球氣候變暖,南方冬季氣温較高以外,還因為大魚知道,冬季和晚上打魚電魚的人少,外出活動覓食比較安全。

應對釣法:南方釣大魚愛好者,冬季和晚上不要封竿,應該堅持出釣,只要有信心和耐心,持之以恆,功夫不負有心人,肯定會釣獲水中的大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