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竿的演變歷程

傳統釣魚一竿一線一鈎,不管長竿短線、短竿長線,也不管是手握竿把,還是拋鈎後將竿擱在水草或支架上,操作都是腕臂聯動,利用釣竿的柔韌硬彈,憑腕力和臂力刺魚、控魚、遛魚,非到魚進了抄網,手不會離開釣竿。區別於現代釣魚用裝有輪子的釣竿,以劈甩投將鈎拋至數十米以外,釣竿的部分作用被漁線輪代替,於是以輪為界,無輪稱手竿,有輪則按釣法細分為拋竿、磯竿、船竿、路亞竿、飛蠅竿等等。

魚竿的演變歷程

從古到今,竹竿盛行了幾千年,取其輕柔韌挺,長短以釣點遠近而定,粗細以趁手為宜,故長短粗細不一。然而積澱下來的小魚飛、大魚控遛牽的技術卻保留至今。這同西方國家釣兇猛魚,用硬竿猛拽、硬拖、快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現代科技和新材料用於釣竿製作後,竹竿被淘汰了。由於工廠化生產,釣竿的長短漸趨統一,形成了2.7、3.6、4.5、5.4、6.3、7.2米等幾個主要規格,按90釐米遞增的規律,9米以上則以100釐米遞增,最長的15米。出於公平原則,競技釣魚對手竿的限定是:3.6米竿釣對象魚,5.4米竿釣綜合魚。然而,休閒釣魚很少用3.6米,以釣點遠近和操作需要主要是4.5和5.4米兩個規格。適應休閒釣魚需要,又有了可收可伸的定位竿和配有手把的換把竿。於是按使用場所又有競技竿、休閒竿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