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羨慕別人中魚率高,不如自己做好這5點

對於釣魚人來講,什麼最重要呢?答案很肯定,是魚獲。那魚獲怎樣才能得到保障呢?答案是中魚率。中魚率的高低是和我們釣魚人作釣經驗有着直接關係的。

個人認為只要做好以下五點,中魚率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1,窩子是提高中魚率的先決條件

2,餌料的味型是提高中魚率的必要因素

3,魚鈎的是提高中魚率的重要因素

4,漂相的把握是提高中魚率的關鍵因素

5,合理的溜魚手法是提高中魚率的最後一道保險

實際上,影響中魚率的因素是很多的。但個人認為,上述5條最為關鍵。下面我就詳細來闡述一下自己對於如何提高中魚率的觀點:

與其羨慕別人中魚率高,不如自己做好這5點

上述5點是提高“中魚率”的關鍵

窩子是提高中魚率的先決條件

我們想要保障中魚率,窩子裏有魚是先決的條件。想要做到這點就不得不説窩料了。一款好的窩料是需要具備“誘魚”和留魚兩個條件的。

1,顏色誘魚。

我們知道,魚兒在水底對於黃色,紅色和白色這三種顏色較為敏感的。打窩的時候,我們可以把窩料選擇這三個顏色,以便魚兒更易發現窩料,從而達到把魚誘進窩的目的。

2,氣味誘魚。

通過大量的實際作釣經驗來看,香味和腥味兩種味型是絕大多數魚種比較喜歡的味型,所以,我們是可以利用這點的。

比如:香味選擇新鮮的玉米,小麥,大豆。還有經過高温壓榨後的植物殘渣,大豆餅,花生餅,芝麻餅,菜籽餅等等。腥味選擇蝦粉,蚯蚓粉,魚骨粉,動物內臟,小魚小蝦等等。

3,霧化誘魚

作釣的時候,使用可以霧化的餌料,會在釣點的周圍形成一個霧化帶。如果有流水的話,還可以把霧化的餌料向水流的方向擴散,更能吸引遠方的魚羣

與其羨慕別人中魚率高,不如自己做好這5點 第2張

想要提高中魚率,窩料很重要的

窩料聚魚是需要時間的

從打窩到窩子裏進魚是需要時間的,這個時間的長短和很多因素有關係的。

水面小,魚兒進窩快。水面大,魚兒進窩慢。

魚兒密度大,進窩快。魚兒密度小,進窩慢。

魚兒活性高,驚窩快。魚兒活性低,進窩慢。

氣温高,魚兒進窩快。氣温低,魚兒進窩慢。

另外,釣點選擇的好(選擇魚兒出沒的地方),魚兒進窩快。釣點選擇的差,魚兒進窩慢。

小結:

窩子裏有魚,是提高中魚率的先決條件,只有這點做好了,才有可能有效的提高的中魚率。

與其羨慕別人中魚率高,不如自己做好這5點 第3張

窩子聚滿了魚,“中魚率”大增

餌料的味型是提高中魚率的必要因素

同的魚種,喜愛的味型是有所不同的。比如,鯽魚偏愛香味,鯉魚偏愛甜味,鰱魚偏愛酸味,鱅魚偏愛臭味等等。

當然,同種魚兒的味型,並不是一層不變的。

比如:鯽魚偏愛香味,具體是偏愛奶香味。但它們並不是説腥味不吃的。所以,我們在作釣的時候,餌料味型一定要對路,把魚兒喜愛的幾種味型合理的調配,才能有效提高中魚率。

還比如,把鯽魚作為目標魚時,氣温高以香為主,腥為輔,氣温低以腥為主,香為輔。具體這兩者的比例是多少呢?和具體的水情和魚情有關係的。我一般是這樣做的:

在氣温高的時候,我一般加腥味最多20%,在氣温低的時候,我一般加香味會在30%左右。

小結:

想要提高中魚率,一定要投其所好才行的。在實際作釣的時候,魚兒喜歡什麼味道,我們就選擇什麼樣的味型,魚兒不喜歡什麼樣的味型,我們就放棄或者少用這樣的味型。

你想呀!如果你的味型不是魚兒喜歡的味型,想要魚兒咬鈎,那幾率簡直太小了。

與其羨慕別人中魚率高,不如自己做好這5點 第4張

餌料的味型,對於“中魚率”來講很重要的

魚鈎的是提高中魚率的重要因素

魚鈎種類選擇很重要

選擇魚鈎一般有一個原則:釣大魚用大鈎,釣小魚用小鈎。釣温和型魚種用細鈎,釣兇猛魚種用粗鈎。我還是以釣鯽魚為例吧!

我們知道,釣鯽魚一般選擇袖鈎的居多。主要是因為鯽魚屬於温和型魚種,並且魚嘴較小。袖鈎鈎條細,鈎門窄剛好適合鯽魚這兩點特性。

魚鈎的型號大小同樣很重要

選擇魚鈎的大小同樣很重要的。比如,如果作釣水域1兩左右的鯽魚居多,而你選擇6號以上的袖鈎的話,會直接影響中魚率的。

因為鯽魚嘴較小,魚鈎過大,魚兒吞不下去魚鈎,只有在餌料的邊緣啄食,會造成的漂相亂,空竿率很高的情況。

魚鈎過小同樣是不能提高中魚率的

如果我們選擇的魚鈎型號過小,魚兒體型過大,很有可能造成提竿的時候,魚兒掛不住魚骨(就算掛着也是不受力的軟體組織)的情況

魚鈎過頓是不能提高中魚率的

在提竿中魚的時候,如果魚鈎很頓,很有可能出現魚鈎刺不穿魚骨的情況,這同樣也是無法提高中魚率的。

另外,中魚率和其它的釣具裝備也是有關係的。比如,魚線有沒有打結,起毛,魚竿調性如何等等。當然了,這些都是我們釣魚人在作釣之前需要檢查的。

小結:

魚鈎的選擇太重要了。如何合理的選擇魚鈎的種類和型號,是關乎我們中魚率是否可以有效提高的重要的因素之一。

與其羨慕別人中魚率高,不如自己做好這5點 第5張

提高“中魚率”,選擇合適的魚鈎很重要

漂相的把握是提高中魚率的關鍵因素

我曾經見過看漂相厲害的釣友。我看他釣魚近一個小時,他提竿十幾次,就一杆沒有中魚(這不是發窩的時候)。

子線雙鈎在水底的狀態和漂相關係很大

我們知道,子線雙鈎在水底的狀態總結起來有兩種:上鈎懸浮,下鈎觸底或者躺底。上鈎觸底或者躺低底,下鈎躺底。

這兩種情況,漂相動作的呈現是有些區別的。比如:魚兒進食懸浮的魚鈎時,浮漂出現頓口,黑漂的機率高。魚鈎進食躺底的魚鈎時,頂漂的機率高。

那我們該如何判斷子線雙鈎在水底的狀態呢?個人有一個常用,簡單便捷的辦法分享一下:

利用魚鈎處掛鉛法:如果你在上鈎掛鉛,漂目不變的話,就證明上鈎是到底的,如果漂目變小,就説明上鈎是離底的。掛在下鈎也是同樣的道理的。

具體什麼樣的漂像中魚率高呢?個人總結了以下幾點:

浮漂有力的頓口,黑漂,浮漂呈現均勻的上頂或者下滑(這樣的漂像大魚咬鈎居多),浮漂在上浮或者下滑後停頓幾秒後,浮漂頓口後斜拉,浮漂平躺在水面(這種漂像吃死口居多)等等,這些時候提竿中魚的機率很大的。

另外,漂相和魚兒吃口的大小同樣關係很密切。比如,魚兒吃口大的時候,頓口可能有幾目,魚兒吃口小的時候,可能半目,甚至半目也沒有。

小結:

漂相的合理判斷,看似簡單,實際上是關乎是“中魚率”的關鍵因素。而漂相的把握除了要熟知線組的狀態外,還需要長時間經驗積累的。

與其羨慕別人中魚率高,不如自己做好這5點 第6張

漂相和“中魚率”關係很密切

合理的溜魚手法是提高中魚率的最後一道保險

魚兒咬鈎“中魚“了,如何把魚兒順利上岸,是至關重要的。也就是説,溜魚手法是最後一道保險。

在中魚的瞬間,能不能把魚竿豎起來是很重要的。也可以這樣説,中魚第一時間把魚竿豎起來,已經成功了一半。

第二步是如何讓魚兒調頭。這時就需要配合我們常用的溜魚法,我們常見的有三種:8字溜魚法,左右倒杆法,魚進我退,魚退我進等等。

其次,在沒有把魚兒溜翻的時候,千萬不要急着把魚兒提出水面。魚兒見到亮光的那一瞬間的爆發力是相當大的,很多釣友這個時候往往會出現切線跑魚的現象。

另外,抄魚的動作同樣是很重要的。把魚兒溜翻後,應該從魚兒的頭部,把抄網斜45度左右,利用魚兒身體運動的慣性,抄魚入網。

與其羨慕別人中魚率高,不如自己做好這5點 第7張

提高“中魚率”,溜魚手法很重要

小結:

溜魚是我們作釣一個回合結束的關鍵性步驟,千萬不可操之過急,如何和魚兒拼耐心同樣和中魚率有這直接的關係。

引申一點:

浮漂動作和餌料味型的結合同樣是關乎“中魚率“的。

在鈎餌到底後,如果浮漂呈現的動作,晃晃悠悠,一點都不乾脆。我們就要考慮是不是餌料味型不對路的問題了,很有可能是窩子裏的魚對餌料味型不是很喜歡造成的。

這個就需要結合具體情況合理調整了。一般的原則是:氣温高,味型淡,氣温低味型濃。

寫在最後

在實際做釣過程中,上述5點,每一項都是可以制約中魚率的,也可能是幾項共同制約中魚率的,這些都是需要我們釣魚人靈活做出判斷的。

另外,在做釣過程中,如何放平心態,遇到問題如何冷靜對待,如何做到不急不躁等,這些我們釣魚人自身的因素,同樣也是可以制約中魚率的。